蒙特梭利幼兒院有個口號叫:“愛和自由,美和理想。”這個口號是我們對蒙特梭利教育法實施幾年來探索得出高度概括。為什么要把愛放在第一位呢?
兒童一切生活的基礎和未來的認識及行為幾乎全部歸結于早期教育,而早期教育的愛是孩子的人格、心智、道德等各方面以展的最重要的基礎。因此我主張愛的問題是兒童各方面成長的一個背景。這也是許多心理學家的共識,好比是植物有土壤一樣,愛就是兒童成長的土壤。許多家長可能這樣認為: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對一個內心根本無愛且不具備愛的能力的尬來說,怎么辦?我認為這是一個成人成長過程中的問題。心理學家認為,一個父母在成長過程中,心理很成熟,他就能夠自然地表達出對孩子的“愛”。反之,父母的心理年齡如還在童年,他所做的一切很可能僅從他自身出發,他更愛他自己,在處理同孩子有關的事物上,他可能更多地從自身著想,而不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同孩子慪氣,對著干。必須他取勝。他不能作為一個成人寬容地對待孩子,容納和理解孩子。另一種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看自己的情緒,情緒好時是猛愛,情緒不好時是猛呵斥。這術,孩子把寶貴的生命都放在了察言觀色上,先是驚嚇和糊涂,后來是揣摩和應付。在蒙氏教育實施5年來,我們面臨的不是如何實施這個教育,而是花大量的精力調節兒童因得不到愛而無安全感帶來的情緒和精神上的不安和焦慮。這種焦慮是普遍的,這個普遍性來自于人們的觀念。所以,我今天要談的是學會怎么去愛孩子。
美國心理學家埃里克?弗羅姆(Erich Fromm,1900-1980)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愛”同我們掌握其他藝術一樣,它是需要學習才能掌握的。好比學醫,你不可能生下來就是一個醫生,你必須通過學習而成為一個醫生,他的看法是:每個父母也必須通過學習并付出努力才會懂得“愛”。什么才是父母干對孩子的“愛”呢?我們知道許多動物是很愛自己的孩子的。比如說:母雞愛它的小雞,老虎很愛它的小老虎。我們在電影里經常看到老虎媽媽跟自己的孩子一起玩耍的情景,這了慢一種愛。很多父母在孩子生下來以后,對孩子確實充滿愛意。但是在孩子有獨立思考能力以后,這種“愛”警惕性就不是人人具有的了。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說:“真正的愛,母愛的真正本質在于關心孩子的成長,這也就意味著母親和孩子的分離。”
在幼兒院觀察孩子的結果證明:真正會愛孩子的父母,他的孩子在各方面的發展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