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一天天地成長,我很欣慰,可他那種讓我難以捉摸的性格,卻更讓我擔憂。說他內向孤僻又不像,說他開朗又不全面,難道性格也有中性之分?
兒子膽小,是全家上下公認的。 沒滿月的時候,他就能對周邊甚至連大人都沒有覺察到的聲響作出反應——驚跳起來。我想著,等到長大一點可能會好些。可至今,寶寶已經四歲半了,情況還沒有改善。平時,我一人帶他在家時,就連上趟廁所他也要跟著,我阻止他,他就叫“怕”。在電視上看到長相不美觀的人,他也叫“怕”,孩子躲起來,跟他解釋也無濟于事。
每當接送兒子,老師向我反應他在校情況,我都是一臉的無奈。在校進餐時,沒夠到飯菜,他也不主動跟老師講。要小便時,他認為沒有到老師規定的時間不可以去小便。所以,都有兩三次尿褲子的歷史啦!起床時,不會穿戴的衣物,也不會主動找老師或同學幫忙,要等到其他同學幫他叫老師。這種種現象都是由于他內向、膽小,不善于表達嗎?我該如何去引導他?
兒子平時在家中,不說能言善辯,但至少也是想說就說,可一到外面就不樂意表達,也不愛搭理別人。要他同其他小朋一起玩,感覺總是很壓抑自己,想玩但又覺得不好意思。這著實讓我束手無策,有什么方法使我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寶寶?
一句話解讀
這位四歲半的孩子內心世界是豐富的,他聰明、敏感,但不彰顯;他依賴、膽小,不愛交往;他是所有健康正常的孩子中的一個,他充滿了稚氣、童真,亟待家長的理解和正確引導。
束手無策的媽媽其實非常關注自己的孩子,她看到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方式時是不冷不熱,不內不外,于是產生了疑惑:難道性格除了內向和外向還有介于兩者之間的性格不成?的確,人的性格是人對現實的穩定態度和習慣了的行為方式,它的涵義豐富,分類方式多種多樣,它的形成也是漫長的,尤其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人的性格是具有可塑性的。
孩子性格的逐步形成無不留下周圍環境的痕跡:小到一件玩具、家長的一句話會給孩子性格形成帶來一生的影響,大到家庭人員結構、家庭氣氛,以及社會的文化氛圍、宗教信仰等都可以對之造成深遠的影響。因此,家長要認識孩子的性格,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家長慢慢理解。
1、家長要自省
爸媽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得當?為什么孩子會膽小怕事?新生兒對外邊世界的強烈刺激會產生驚跳反射是正常現象,叫做防御反射,就好像對刺激氣味作出打噴嚏的反應,對刺激光線作出眨眼等反應一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