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蒙是一個長得虎頭虎腦的小男孩,但是從小到大喜靜不喜動,讓他跟小伙伴一起踢球,他說:“腳疼。”于是遠遠地看著別人還行,就是不愿意參與。平時出門在外喜歡爸爸媽媽抱著或者背著,喜歡坐車,走一會兒他就嫌累。可是有兩件事情讓爸爸很納悶,他發現兒子并非沒有運動能力,爸爸帶蒙蒙去他渴望已久的海南三亞,沒想到孩子在沙灘上跑了整整一天都不說累,體能相當充分。還有一次,一家三口去爬黃山,爸爸媽媽擔心孩子不愿意走路,準備坐纜車,蒙蒙卻不愿意,他竟然自己走完了全是山路的黃山。可是,回家以后,兒子一切照舊,讓他走個平衡木都不愿意,更不用說跟爸爸媽媽一起跑跑步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怎么樣才能讓這個“懶”兒子喜歡運動鍛煉呢?
不少媽咪感到困惑,以前寶貝可勤快了,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做,現在寶貝長大了,反而變懶和學會耍賴了,自己能做的事情也不做了,這是怎么回事呢?
寶貝的大肌肉運動發展有一個由自發性到自主性的過程。自發性是孩子身體發育到一定程度對運動的自然需要。一兩歲的孩子處于動作發展迅速增長時期,受這種生命成長內在動力的驅使,孩子總想自己多運動、多動手,這樣才能滿足機體生長的需要。
等孩子過了動作發展迅速增長期以后,他就開始變得“懶惰”起來,很多事情自己會做也不愿意做,這就預示著孩子運動鍛煉的發展將要進入自主性。但是自主性不像自發性是自然到來的,自主性需要成人的培養和教育,這就說明孩子要養成運動鍛煉的好習慣,不能只具備生理基礎,還要有相應的心理基礎,主要指對運動鍛煉的積極情緒、興趣與好奇,以及運動鍛煉給他們帶來的成就感、同伴關系及社會性滿足,這樣運動鍛煉才會真正成為孩子的需要與動力。
運動鍛煉促進寶貝智商提高
眾所周知,運動鍛煉能夠促進孩子的身體發育,增強體質,充分顯示出兒童旺盛的生命力和天真活潑的精神狀態。不僅如此,運動鍛煉還積極地促進著孩子的智力提升、自我意識和心理健康。
現代腦科學研究證實:人體各個器官的每一塊肌肉,都在大腦皮層中有著響應的“代表區”,幼兒運動鍛煉的早期經驗越豐富,正在發育中的大腦越能得到有益的刺激。
運動鍛煉豐富孩子的感覺和知覺,尤其發展他的空間知覺,這是孩子探索世界和抽象思維的基礎;?運動鍛煉讓孩子更加明確自我的存在與能力,影響著他的自我認識和評價,使他對自己與他人、自己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