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方法”
關于方法的專門理論告訴我們:“方法是表示研究或認識的途徑、理論或學說”,即“從實踐上或理論上把握現實的、為解決具體問題而采用的手段或操作的綜合。”“方法對人類之所以意義重大,根本原因還在于——方法教人聰明。”“一部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也同時伴隨著、包含著一部方法演進的歷史。”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的出現,使人類的思維方式從“邏輯思維方式”發展到“系統思維方式”。這種變化表現在,思維方式從靜態到動態,從單向因果關系到全方位動態相互關系,從決定論的必然性和確定性特征轉為非決定論的隨機性特征。馬克思主義認為“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正確的方法來自正確的世界觀,來自科學理論,來自生活實踐,來自集體和個人的智慧,來自對客觀對象的分析。
為了取得家庭教育的最佳效果,為人父母者必須講究方法。有人說,“自己的親生子女,還講究什么方法!”這態度是不科學的。一次看中央
電視臺第七套節目中的“快樂點擊”小專欄,正趕上專家談家教,其中有兩句話對我啟發很大,說的是家長有時要搞點“美麗的圈套”和“好心的陰謀”,意思是為了達到教育和引導目的,家長在施教的時候,有時需要“設計”一下,創造一個什么樣的環境,形成一種什么樣的氛圍。如果在一種利于孩子接受的情境中, 又選擇了一個好的角度與切入點,孩子就會很自然而愉快地接受你的教育,受到你的影響。
經過綜合分析研究,我認為,父母培養教育孩子主要有四種基本方法,即:示、傳、戒、勉。我對這四種基本方法的表述,均取自于中國傳統文化。“示”和“傳”取自成語“言傳身教”,“戒”和“勉”取自《三字經》的“戒之哉,宜勉勵”。示,即“言傳身教”中的“身教”,取其“示范”之意,因“身教勝于言教”,所以將其排在第一位。傳,即“言傳”之“傳”,或曰“言教”,但在這里已不止于“言”,全面賦予了“傳授”之責。“身教勝于言教”是在一定意義之上的相比較而言 ,實際上“言傳”或曰“言教”,其作用也是非常重要而廣泛的。現在該傳而漏傳、該正傳而誤傳的情況很多。“戒之哉,宜勉勵”是我國傳統蒙學讀物《三字經》的結語,它把家教乃至整個教育過程中相互對應的兩種基本方法聯系在一起,告誡我們要結合而用之。戒是限制的方法,勉是鼓勵的方法,兩種方法各有各的用處,同時也相輔相成。
對方法的正確選用,既要根據認識對象的不同特點與認識活動的不同目的來確定,又要注意異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