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狀元,作為一個特殊群體中的佼佼者,歷來倍受關注。世人羨慕他們今天的成功,但更想探知他們曾走過一條怎樣的成才之路。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王極盛教授正是這樣一位“探秘者”。他從去年9月開始對1999年考入北大、清華的60余名文、理科狀元進行了家教調查。從“家教”這一成才的關鍵因素,剖析了狀元們“傲視同儕”資本的由來—— 做人教育是家教核心 少年人格的好壞,直接受父母的影響。父母的人格力量是潛移默化地通過模仿、暗示和感染的機制而影響、傳遞給下一代的。60名狀元中許多人坦言,高考的成功來源于良好的家教帶來的精神力量。遼寧文科狀元黃曉慶說:“我學習上有點失誤,父母不大批評;若在做人方面不行,可就難過關了?!奔治目茽钤獙O海萍則說:“我小時候母親就教育我要做一個正直的人,還說女孩子不要只追求漂亮打扮。這對我的成長很重要?!? 信心教育能挖掘你的潛力 北京文科狀元王璞說:“我考試如果沒考好,父親從不會責備,而總是與我一起分析問題,并鼓勵我:‘別人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廣西理科狀元歐陽圖對此問題也頗有同感:“從小父親就教育我:‘我們這里是小地方,以后出去,靠你自己奮斗。只要你奮斗,你就行!’這使我從小就有奮斗的動力。假如父親說:‘沒關系,我有的是錢,將來我能給你解決……’那我就完了?!? 創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 家長放手教育,給孩子自由的空間,這正體現了創新教育。如王璞的父親就總是從大方向上鼓勵他,讓他樹立大學習觀,將課內、課外、社會活動等都納入學習的范疇。因而王璞不僅學習成績好,班長也當得好,還參加了學校的廣播站活動,并編輯刊物。他認為這也是學習,是發展能力的方式。天津理科狀元楊帆的父母則鼓勵他:“走自己的路,別重復別人,按照自己的情況去學習、去生活、去發展?!北本├砜茽钤獥铐灥募彝ピ谌烁駝撔路矫婧艿湫?。不僅父母與他平等對話,開展討論,甚至家里來了客人,談起社會上的事,也允許他發表不同意見,從而使他敢于質疑。 找到學習的樂趣是培養自覺性的關鍵 調查發現,這些狀元都感覺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而不是苦差事,因而他們都有學習的自覺性。黑龍江文科狀元胡玲表示:“我把學習看成是一種興趣、愿望和責任。學知識是為使人生更快樂?!绷己玫男膽B才能發揮高水平。在7月的考場上,這些狀元們正是以平常心態輕裝上陣,才最終奪冠。 從以上的調查我們發 |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