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生活中一些在你看來非常微不足道的細節調整,卻極有可能為你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帶來巨大的改善。
我們為你列出了以下10條小小建議,它并不需要你投入過多精力,也不用顛覆你自己的人生觀,或者改變性格及教育方式,任何一位父母都可以輕松做到。你會發現,原來成為好父母竟然如此簡單!
1.表揚孩子的一切好行為 當孩子把自己最心愛的滑板車讓給別的孩子玩,或是為你做了一張畫著黃色笑臉、周圍布滿紅心的卡片時,你要用小小的表揚表示關注。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孩子這種可愛或是大方的表現,并且希望他們的這種行為能夠發揚和鞏固。那么當孩子友善地對待別人時,不要吝嗇你的表揚,關注并夸獎他是幫助他建立主人翁意識,并且獲得良好自我感覺的一種重要途徑。同時,表揚孩子的好人好事,也可以提醒他懂得感激別人的幫助。
你該怎樣做:
千萬別讓孩子覺得做一張卡片或者分享一個
玩具就是最最了不起的事跡了。你只需要簡單地說:“我兒子能把自己的滑板車讓給冬冬玩兒,真棒!”,然后該干什么就干什么好了。
2.不要和情緒激動的孩子爭論 盡管晚飯前還要吃點心很顯然是錯誤的,但對于一個狂躁不安的孩子來說,這一結論的邏輯毫無用處。你最好放棄對他加以干涉的念頭。和一個正在氣頭兒上的孩子理論毫無意義,別在妄圖說服他了,恰恰相反地,你可能更應該避開他,不然他會更煩躁。那樣的話,孩子覺得很難過不說,你也會有挫敗感。
你該怎樣做:
如果你和孩子在公共場所,最好能帶他迅速離開,找個安靜的地方讓大家平靜下來。;如果在家,你可以去另外的房間。總之,需要轉變的關鍵是你而不是孩子。不妨暫時避開當時的氣氛,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一切都會過去的。
3.保持睡前給孩子講故事的好習慣 我們當然知道講故事的好處,但也許你還不知道,研究表明,與很多其他交談不一樣的是,我們講故事時的語氣、聲調和節奏可以安撫孩子的情緒,幫助他消除焦慮。
你該怎樣做:
這項活動已經不只意味著平靜和愉快了,更是一種寶貴的習慣。從現在起,讓
電視和電子游戲機靠邊站吧,也別總是煲電話
粥了。假如你現在每星期給孩子講一次故事,建議你改為兩次,或者把故事時間從15分鐘延長到20分鐘。如果一個星期有三或四個晚上能堅持給孩子講故事,就太好了。
4.減少每周的活動安排 其實,與每周參加很多活動相比,每周只帶孩子參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