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揚揚媽媽來了,把揚揚拉到一邊,遞給他幾張紙巾擦干眼淚,并對另外那個孩子說:“讓我先跟揚揚聊聊,好嗎?”那孩子跑開了,媽媽把揚揚抱在懷里:“好了,先冷靜一下,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那你把事情的經過告訴媽媽,讓我知道你為什么生氣好嗎?”揚揚在媽媽的懷里漸漸冷靜下來。原來揚揚在看別人下棋的時候,高聲地在那兒指手畫腳,另一個孩子想將揚揚趕走,于是用力推搡揚揚,揚揚伸手擋隔,正好撞在那孩子的鼻子上。于是,媽媽對揚揚說:“我知道你生氣的原因了,別人不讓你看下棋是讓你很生氣,但是你大聲地說話也會打攪別人,我覺得如果看別人下棋的時候能比較安靜,應該會受歡迎的,你說呢?”揚揚點頭了,媽媽又繼續說:“我還覺得如果你想繼續去看棋,或者想要別人原諒你,繼續讓你看棋,那么應該向被你撞疼鼻子的人道歉,也許別人還是會歡迎你的。”揚揚又點了頭:“好吧,我試試吧。”
綜上所述,兒童的感情與行為方式都是有原因的,應認識到即使兒童打人或用其他動作表達情感都是正常現象。在制止他的不受歡迎的動作時,先不要責備或羞辱他,試著向他說明我們理解和接受他的情感,再用積極的方式向他提出建議,幫助他用適當的方式表達感情,我們期待他改變行為,培養他的自尊和自信,并讓他感覺到成人是相信他的,這樣做才是真正的尊重兒童。
延伸閱讀:從孩子出生開始就尊重他
中國PAP(Parents As Partner)早教模式強調的是“做孩子的伙伴,尊重孩子”。當父母面對的是一個有獨立意志的大孩子時,這種理念容易接受;但如果面對的是一個尚在襁褓中的0歲嬰兒,很多父母會有疑問:這僅是一個需要我們照顧才能生存的孩子,難道還需要尊重嗎? >>>尊重寶寶情感的7種做法
其實,答案需要你去選擇。
面對剛出世的嬰兒,是把他看成被動地吃飽喝足就夠了的接受者,還是看成同成人一樣,希望主動運用自己的能力控制與支配環境,需要精神交流與智慧發展的獨立的人?很顯然,如果你選擇了前者,你處于賜予者的位置,完全有理由不去尊重;但如果選擇了后者,一定會從孩子一出世就開始尊重他。
“不管怎樣看待他,對嬰兒還不是一樣地滿足他的吃喝需要去撫養嗎?”
其實大不一樣。理念上的區別決定了我們完全不同的0歲教養方案,也決定了孩子未來是成為一個時刻感覺自己能夠控制外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