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許多人講:“習慣”很重要,你家孩子習慣好好呀,將來肯定會有出息等。
的確,習慣很重要,在某種意義上說,習慣會決定人的一生。
有句名言說得好:“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學者周士淵在他的暢銷書《知道更要做到》中說:“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習慣、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也是習慣”。
事實上,無數次的事實證明,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最大的差別在于是否有良好的行為習慣。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綜合因素影響的結果,這里既有學校的教育、老師的正確引導、社會環境的影響、以及家長的言傳身教,也有孩子自身不懈的努力,
這幾個缺一不可,互相影響、互相制約,共同促進孩子的成長。
有許多家長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總是抱怨老師沒有把他的孩子教育好,也有家長抱怨社會環境如風氣、治安、不良網路等對孩子影響不好。
其實不然,孩子的成長有它自然的規律,這其中最關鍵的是要從小就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
不要等到孩子長大了,成氣候了,再來教育他,再來糾正他的不良習慣,那時后悔就晚矣。
記得在小時候,我家小孩和其它幾個小伙伴經常在一起玩,他們一會玩玩這、一會玩玩那,不知道什么時候回家,經常要家長去找他們回來。
我們發現這個情況后,及時把孩子找回家,
并且耐心地教育孩子:“和小伙伴在一起玩這很好,以后還可以玩,但要有時間觀念,要先把老師布置的作業和我們要求做的事做好,然后才能去和小伙伴會合,而且玩也要有節制,到什么時候該知道自己回家”。
經過這樣教育了幾次以后,孩子知道克制自己了,學習玩樂變的有規律了,實際上孩子從小就初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了。
為這事,有幾個同事還和我爭議過,他們認為,我把孩子管得太緊了,不利于孩子的成長;而我則認為,孩子從小必須有適度的嚴格管理,不能像他們那樣,只要孩子有吃有喝,不凍著不餓著就行,管就是記起來管一下,讓孩子無天無地的玩。
這實際上是一種教育的理念之爭。即對待孩子的教育,有些人認為要“圈養”、有些人認為要“放養”,而我認為教育孩子應該“牽養”。
在孩子的人生路途上,孩子就像放飛的風箏,家長始終手中要有一根紅線,給予孩子適度的關注,并且根據情況適時調整.
在教育學生的理念上,對于“習慣”的培養向來有爭議。主要有三個觀點:
一、對孩子習慣的培養要“放養”
“放養”者認為,人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自由天性,人只有在自由中,個性才能得到發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