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網友:虎子媽媽
虎子小時候,不是那種很容易入睡的孩子,睡覺前他必須得聽兒歌、童謠、唐詩等一切有節奏有韻律的東西,于是我這個當媽的就很辛苦,得一首一首地把自己知道的那點兒朗朗上口的唐詩兒歌翻來復去地念個遍,直到他睡著為止。有時我都昏昏欲睡了,可虎子的精神頭還大得很,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拉著你的手說:“嗯!”那意思是還要聽,而且還不能總聽重復的,害得我整天翻《唐詩三百首》《幼兒歌謠》等,只恨自己記得住的童謠詩歌太少!
現在一想,這大概就是我給他的最原始、最樸素的語言和音樂教育吧,知道了奧爾夫教學法后,覺得自己的這種做法還是滿符合奧爾夫教育的思想的,因為,奧爾夫就強調一切從兒童出發,選擇最符合兒童天性的民歌、童謠、諺語等教學素材于兒童音樂教學中。
事實上,童謠和詩歌,作為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運用在語言和音樂教育上的歷史已經很久,不論哪個國家,哪個民族,兒童的最初啟蒙大多是從童謠、兒歌等開始的。因為通常兒歌童謠短小精悍,有歡快的節奏或旋律,歌詞壓韻,朗朗上口,學習的環境也很輕松,小孩子們和媽媽一起快樂地興致勃勃地唱著歌,不知不覺地就學習了語言和常識,更為奇妙的是,由此獲得的知識更豐富,也更不易忘記。另外,很多流傳很久的童謠還能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虎子大了,不滿足于唱那些他很熟悉的中文童謠了,媽媽也覺得是讓他開始接觸英語的時候了。以前媽媽總想讓他把母語發展好了再學英語,所以沒有刻意地教他英文,但發現他對語言學習很感興趣。媽媽了解了奧爾夫教學法,又到當當媽那兒“取了經”,當當媽把我這個“徒弟”領進門,我就開始認真修行了,我發現用童謠的形式教孩子英語很有效,真的是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于是就熱衷于搜集各式各樣的英文兒歌,真是“不看不知道,兒歌真奇妙”,我這個媽媽經過“現學現賣”,細心琢磨,也開始操練起來。
先是從虎子比較熟悉的曲子開始。比如“兩只老虎”這首兒歌,虎子早就唱得很好了,那就在他早上起床時給他放一首“Are you sleeping”吧,曲調和兩只老虎一樣,虎子很快就會了,于是每天早上他一睜眼,就開始唱“Are you sleeping, are you sleeping, Brother John, Brother John, morning bells are ringing, ding ding dong”,有時還把“Brother John”改成”My mommy”,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