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怯俗稱膽兒小,是很常見的一種心理反應,在獨生子女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即使在成人中也很常見,只是成人更善于掩飾罷了。膽怯也是一種個性特征,無所謂好與壞,切不可認為沒有絲毫的膽怯就是完美的個性。??
不少父母在談到孩子膽怯時,常常憂心忡忡,一籌莫展:擔心孩子不敢大聲說話,將來怎么闖天下,憂慮孩子難訴委屈,將來可能不會保護自己,懷疑孩子一時的退縮會無法面對未來激烈的競爭。雖然做父母的顧慮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這些對膽怯的認識有失偏頗。家長需要站在孩子的立場,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來對待他們,用孩子的標準來判斷衡量他們。孩子聲低并不一定代表膽怯自卑,聲高并不一定代表勇敢自信,否則,何以解釋孩子一時的靦腆、害羞呢?孩子對周圍環境的認識相當有限,一時的回避退縮在所難免。只要膽怯沒有使孩子感到不快樂,沒有使孩子失去自信,沒有阻礙孩子求知探索,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如果孩子真的在很多時候,在很多事情上常表現得畏懼、退縮,不愿主動去嘗試,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的話,那么,這個孩子確實存在一定程度的膽怯。即使如此,我們也不必不知所措,更不需要給孩子貼上膽怯的“標簽”,這樣做無濟于事。父母惟一能做的就是幫助孩子走出膽怯,而不是大聲指責、嘲笑孩子,因為孩子已經面臨困惑,這樣做只是雪上加霜。
?膽怯的孩子,在家或幼兒園易受到外界的忽視或歧視,孩子會感到自卑,越是自卑越不敢
抬頭大聲說話,以致惡性循環。我們可以耐地告訴孩子:“不用怕,有我們幫助你。”孩子會從家長的話中感受到關愛和信任,這對孩子消除自卑非常重要。而耐心地聽孩子的感受,了解孩子對各種問題的看法,做到有的放矢。
我們要消除孩子的膽怯,需多鼓勵孩子。開始,孩子只要有一些進步,哪怕聲音不如家長期望的那么大,都要給予熱情和真誠的鼓勵,孩子在我們的反復鼓勵中,產生被認可、被接受的感覺,增強了大聲講話的信心,有助于消除講話時的緊張感。
?嬰幼兒教育--多與老師溝通,爭取老師的幫助也很重要。請老師給予孩子必要的關懷,多鼓勵孩子。膽子小的孩子在群體中易被忽視,而且孩子最相信老師的權威,最相信老師的評價。所以,盡量爭取老師的幫助就非常重要的。
?用多種方式引導孩子與同齡人接觸。如請鄰居或同班較熟悉的小朋友到家里玩,或與孩子們一同走進大自然,積極創造一種輕松、歡快的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孩子的個性可以盡情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