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是個很多人都聽說過的故事:說的是春秋時期,楚國有一位名叫卞和的人在山中采到一塊被礦石包著的寶石,他便拿它獻給楚厲王。但昏君不識寶玉,他讓玉匠看,玉匠說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厲王以欺君之罪砍斷了卞和的左腳。厲王死后,卞和又將寶玉獻給繼位的楚武王,他又受到同樣的酷刑,被砍去右腳。直到公元前689年,楚武王死后,楚文王繼位。卞和無腳走不了路,急得抱著寶玉在楚山之下哭了三天三夜,哭得淚水干涸,雙眼流血,這才感動了楚文王。文王派高明的玉匠剖開礦石,經鑒別確是晶瑩富麗的寶玉,便雕刻成璧,賜名為“和氏璧”。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美玉是需要慧眼賞識,精雕細琢的。而我們的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尚待發現的美玉。每位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將他們視為珍寶美玉,所以就很容易將他們的一切行為美化,寄予他們美好的愿望,常常想象他們又具備了怎樣的能力,如:孩子一唱歌就想到孩子具有音樂天賦,孩子一識字就認為孩子的記憶力特別好等等。美國的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個體身上至少擁有7種相對獨立的智能:語言智能、數理智能、音樂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關系智能和自我認識智能。這些智能很多是尚未開發或期待更深層次的挖掘,這就需要我們的家長掌握科學的家教理念,知道遇到棘手的事情采取怎樣的方法來解決,所以很多家長都在感慨“現在的家長真難當!”
怎么讓家長好當一些呢?辦法有很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其中的一條。那么,有助于兒童家庭教育發展的他山之石是什么呢?是世界各國先進的家庭教育觀念和方法。現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別國的家教理念和方法,同時對比自己的家教行為,找一找差距,自查、自省、提高。
國家庭注重孩子社會能力的培養
在我們眼里,美國是一個開放、競爭性很強的國家,美國人一般比較大膽,美國孩子相對也比較勇敢。國際夏令營的輔導員發現美國孩子的膽子特別大,他們不怕天黑,不怕單獨外出,不怕山高水急,也不怕昆蟲野獸;說話“沖”,善交際;一般也較有主意,敢想敢闖;不需要大人陪伴,也從來沒出過什么險情。在這方面其他國家的孩子就不如美國孩子,為什么會這樣呢?富有二十多年教育經驗的日本輔導員岡崎喜子為此訪問了美國215個具有代表性的家庭。經過研究,她得出這樣的結論:美國家庭重視對孩子認識自然和社會環境的教育,注意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立自主精神,并注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