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心理學家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賞識。”賞識,是指充分認識到人的積極因素,并加以肯定與贊賞。賞識對于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賞識可以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勵孩子,可以幫助孩子揚長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樹立自信心。在實際工作中,我深深體會到:對幼兒進行賞識教育,是促使孩子將自身能力發展至極限的最好方法,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徑,其所能達到的教育效果往往出乎我們的意料。
一、抓往關鍵,掌握賞識教育藝術
賞識幼兒要有一定的藝術性。實踐證明,發現幼兒的閃光點是賞識教育的關鍵。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老師應以賞識的眼光關注每一個幼兒,發現其“閃光點”,以積極的態度欣賞。接受和喜愛身邊的每一個幼兒,并注重隨機教育,不失時機地為孩子的點滴進步喝彩。哪怕是幼兒做錯了什么,也切忌大聲呵斥,而應該講究藝術,語氣要婉轉而富有啟發性,既幫幼兒找到不足,又保護幼兒的自尊心。這樣,幼兒才能從教師的態度中敏銳地感到教師對他們的熱愛與信任,從而使自己充滿自信。
二、多方引導,培養幼兒自賞能力
自信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標志。悅納自我,對自己賞識是自信的基礎,是幫助幼兒形成自信心、培養幼兒自賞能力的重要手段。而針對幼兒性格特點,因材施教、多方引導,則是培養幼兒自賞能力、樹立自尊自信的有效途徑。
在幼兒園,培養幼兒自賞能力的方法很多。“擊鼓傳花”是幼兒喜愛的活動形式,在活動中,老師通過引導幼兒說出“接住花”的小朋友的優點,并給予鼓勵和贊賞等方式,既可讓幼兒感受到被贊賞的快樂,又培養了幼兒關注別人優點,克服不足的良好習慣;“畫日記”,大班幼兒很感興趣,畫“你今天值得稱贊、欣賞的地方”,幼兒更來勁。而每天放學前,老師通過引導大班幼兒回憶自己的好行為,同時記錄在自己的“日記”本上,并向全班小伙伴介紹,回家帶給父母欣賞等活動形式,則可以幫助幼兒形成發現自己及欣賞自己的好行為、好品質,從而促進幼兒自信心的形成。
三、營造氛圍,創設群體賞識情境
每個幼兒都需要得到賞識,而性格內向、孤僻、自卑的幼兒更是渴望受到賞識。他們很容易被他人忽視,得不到應有的關心和賞識。面對這些幼兒,僅僅依靠教師“孤軍作戰”去賞識,是不容易奏效的。這就需要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