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男嬰900克治療3月終存活
該男嬰目前體重已達2.3公斤,腦部發育正常
【本報訊】(記者周元春通訊員宋彪謝從江文/圖)“哦,我的小寶貝,媽媽終于可以抱著你。”新年第一天,35歲的阿英抱著自己的孩子流出激動的淚水。這個小生命出生于3個月前,出生體重僅900多克,創下寶安區人民醫院出生體重最低、成活年齡最小早產嬰兒記錄。
2007年9月28日,由于腹中胎兒“不安分”,家住寶城的阿英在丈夫的陪伴下,早早地住進了寶安區人民醫院住院部婦產科。阿英今年已35歲,
懷孕5次均以
流產告終。這是她第6次懷孕,并且進入高齡產婦的行列。為了防止再次發生
意外,渴望做母親的阿英在懷孕6個半月時,就懷著緊張激動復雜的心情住進寶安區人民醫院。
9月29日晚上8時許,阿英感覺下腹出現陣痛,該院婦產科醫生在了解產婦的情況后,為防止發生意外,將其推進產房準備待產。當晚11時許,阿英腹部陣痛加劇,在醫生的幫助下,阿英順利生產一名男嬰。由于早產,嬰兒體重只有928克,而且出生后面部及四肢顏色發紫,自主呼吸淺弱。“這個孩子出生時才6個半月,各種器官發育還沒有完全,存活的希望比較渺茫,即使存活了,孩子以后的身體健康也很難保證。不過,作為醫院我們盡所有的力量去救治孩子。”“不管怎樣,你們要救救我的孩子。這已是第6次懷孕了!”當醫生將這個殘酷的現實告訴阿英時,阿英幾乎用哀求的口吻向醫生求救。醫院再三征求家長的同意后,決定全力搶救這個可憐的小生命。
出生當日,被大家取名“強仔”的小男嬰被送到該院兒科進行治療,接上呼吸機輔助呼吸,送入恒溫箱保暖,并進行抗感染、補液、糾酸、心電血氧監護等處理。第二天,“強仔”面色開始轉紅,四肢轉暖,間中可見自主呼吸,而兒科的醫務人員清楚地知道,在“強仔”接下來的一段日子里,必須闖過體溫關、呼吸關、
黃疸關、出血關、感染關、營養關等幾大關卡,而且每一關都是致命的,各種并發癥也隨時都有可能出現。針對“強仔”這種特殊情況,醫院當即組織醫務人員制定了周密、詳細的治療計劃。
“這名嬰兒雖然存活了,但同時要保證他以后的身體健康,這就需要更精心的護理,醫學理論上稱三分治療七分護理就是這個道理。”該院兒科主任萬勝明介紹說。躺在恒溫箱內小強仔讓護士喂養起來困難重重。由于發育不是很健全,小強仔的嘴巴還不會吸吮,無法用奶瓶直接喂。新生兒科護理組長趙鳳琴嘗試用滴管將
牛奶滴入他的小嘴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