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藥品的現狀。在金象大藥房南湖東園店記者看到,與其他感冒、胃腸、婦科等藥一樣,兒童用藥雖然獨占一個櫥窗,但藥品種類多集中在治療感冒、咳嗽、清熱一類的藥品上,其他藥品很少。
為何會出現這種藥品品種單一、類型不全的現象呢?業內人士認為,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兒童專用藥太少。
中日友好醫院兒科主任周忠蜀指出,有資料統計國內大約有90%藥品沒有兒童劑型。目前最為缺乏的就是兒童專用的皮膚藥、鼻腔用藥以及眼藥。臨床兒科大夫也經常因此而遇到尷尬的事情。
以皮膚藥為例,除了治療兒童濕疹的藥品外,治療泌尿感染、外生殖器感染的藥品幾乎沒有。醫生只能被迫給小孩開大人使用的潔爾陰等外用藥,為了防止不良反應發生,還得多囑托家長“加水稀釋”。眼藥的情況則更加嚴重,周忠蜀說“外用藥還可以稀釋一下,眼藥也不能稀釋,用法完全和大人一樣,根本沒法控制劑量。”
協和醫院藥劑科副主任朱珠表示,醫院的藥房里雖然有幾十種兒童專用藥,但更多的藥沒有適合劑量,需要工作人員將藥片分成幾等份,或者在藥液的外包裝上標明2毫升、4毫升、6毫升這樣的標示線。
資料顯示,我國4696家醫藥企業可以生產化學原料藥1500種,化學藥品制劑34個劑型、近4000種藥品制劑中,供兒童專用的不足60種(含中成藥)。
兒童藥說明書讓人犯暈
兒童用藥種類匱乏,在說明書設置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
記者調查發現,兒童藥說明書中常見的“小兒酌減”、“請遵醫囑”、“不良反應尚不明確”等說明讓家長不犯糊涂都難。
市民楊倩有一個11個月大的女兒,在半歲到11個月期間,女兒星星經常生病,發熱、咳嗽、積食是常事。去過幾次醫院和藥店,醫生和售貨員都推薦了不少藥品。
但這些藥品讓楊女士憂心忡忡:“有些藥品用法用量一欄只寫了一歲以上的孩子用量,星星這個年齡段的沒有。而且在不良反應和禁忌里面,也只寫了‘尚不明確’四個字。”
專家表示,目前,大部分藥品說明書雖然是按照《藥品包裝、標簽和說明書管理規定》的格式進行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