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的孩子叫蓓蓓,今年4歲,這個孩子生性靦腆、害羞,平時見了生人也要躲,在幼兒園里,不愛說不愛笑,上課不敢提問也不敢回答問題,不敢主動接觸老師,在幼兒園里還常遭小朋友欺負。可是,有時又顯得很穩(wěn)沉,自制能力很強。請問,家長對這樣的孩子應(yīng)該怎么辦呢?
答:靦腆的孩子外在表現(xiàn)很典型,一般都不敢見生人,喜歡獨來獨往,不愿與人接觸,常常愛藏在大人身后,或者把頭埋起來,不愿引起別人注意。靦腆的孩子有時像“小大人”,不外露自己的情感,顯得很穩(wěn)重,有的家長認識不到靦腆是對兒童個性發(fā)展的一種破壞,他們認為靦腆是很正常的事,過分活躍是沒教養(yǎng)不謹慎。其實靦腆和謹慎完全是兩回事。如果說謹慎是一種良好品質(zhì),那么靦腆就是一種心理缺陷,時間長了,孩子容易缺乏自信心,看別人的眼色行事,結(jié)果會變成一個依附性很強、離開別人的幫助就茫然失措、寸步難行的弱者。
家長在平時應(yīng)該有意識地對靦腆的孩子加以鍛煉。首先,要千方百計增加孩子的自信心。靦腆的孩子實際上并不比別的孩子笨多少,他們只是不愿表達,不敢做,怕做的不好,被別人笑話,被大人責罵。因此,對自己能干好的事也沒有信心。
家長可以讓孩子從簡單的事開始做起,設(shè)法吸引他們參加并能完成。由于一開始并不復雜,所以,孩子會感到勝任愉快,自信心逐漸增加。在此基礎(chǔ)上,再布置一些稍復雜的事情,必要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動手。遇到困難時,大人不要使勁幫助孩子,要使他感到這件工作他自己可以克服困難獨立完成。靦腆的孩子比較樂意接受大人的勸告和建議,大人與孩子共同活動,孩子就不會擔心如何評價了。孩子有了成績,一定要給予表揚,來自成功的滿足和來自表揚的歡樂,對孩子都是一種支持,能解除他的某些顧慮。
其次,要逐漸擴大孩子交往的范圍尤其是獨生子女更要注意多和別的小朋友接觸。并且教給孩子一些必要的交往技巧,盡可能為孩子提供與同齡伙伴交往的機會。當然,如果孩子過于靦腆就不要突然讓他去參加社交活動,也不要用強制的辦法讓他去和別的孩子玩,更不要總是用“你太膽小”等話去責備他,而應(yīng)該先陪伴著他讓孩子逐漸適應(yīng)。應(yīng)該鼓勵孩子和那些好交際,活躍的伙伴一起玩或者集體活動,有別人帶著,靦腆的孩子就不容易拘束,而且還能掌握一些具體場合下所必需的交際方法。
家長也可以有意識讓靦腆的孩子和年歲小些的孩子一起活動。這樣,靦腆的孩子在他們面前不會感到羞怯,愿意扮演有能力有經(jīng)驗的大伙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