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樹葉青青麥未黃,年僅12歲的山西臨鋼小學5年級女生恬恬(化名),留下一份“壓力太大”的絕筆后,自縊身亡。記者日前走進這個家庭時,恬恬的父母終日以淚洗面,心神幾近崩潰,一個幸福家庭的天空已然坍塌。究竟有什么“太大”的壓力,竟讓一個花季少年如此不能承受?
孩子的心靈更需要關愛
恬恬就讀的是臨汾鋼鐵集團的子弟學校,無論師資水平還是學校環境,在當地都是不錯的。學校平時十分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從3年級起就開設電腦和外語課,還經常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1997年,學校就制定了“減輕學生負擔”的規章,設立了“知心姐姐”信箱,解答學生的疑惑。恬恬的同學也反映,如今老師布置的作業比以前少多了。成績優秀的學生每天只要花半個多小時就能完成,成績一般的學生也不過一個多小時,作業負擔并不重。
那么,恬恬絕筆中所謂的作業太多、壓力太大,又從何談起呢?對記者的疑惑,山西師范大學教育系主任秦金亮教授“一語
驚醒夢中人”。他分析道,近年來,聲勢較大的“減負”和素質教育,使作業負擔給學生帶來的壓力已明顯減少。但考試和升學的壓力如影隨形,當今社會上各種名目的考試更越來越多。社會競爭的壓力通過各種途徑不斷地在孩子們精神上形成的壓力,現在看來則有越來越大的趨勢。“孩子心頭的這些壓力,是我們最容易忽視的。”秦教授說。
如果把
書包太重、作業太多等一些能夠明顯衡量的學習負擔帶來的壓力,稱為“顯性壓力”的話,那么,在這些“顯性壓力”相對減輕的背景下,那些最容易為人忽視的“隱性壓力”就一下子凸現出來,在孩子們稚嫩的心靈上揮之不去,愈顯沉重。
在臨鋼小學采訪,一提起升學和前途,這些10來歲孩子們的臉上立時浮現出與其年齡極不相稱的嚴肅。男生小裴沉重地說:“我家長對我特好,也沒有逼著我學習。可同學們都說,考不上大學,將來只能賣菜、掃大街。爸爸媽媽辛辛苦苦把我養大,我可不能讓他們失望。如果考不上大學,以后該怎么辦呢?”
為了考上當地一所有名的“平陽中學”,他們都在暗暗較著勁兒。幾乎異口同聲,孩子們表達著相同的期待:“要考上這樣的學校,上大學的把握就大了。”一些孩子還反映,他們的家長也經常這樣提醒:看你考不上“平陽”,到時怎么上大學?
這可是一群連小學都還沒有畢業的孩子啊,上大學對他們還那么遙遠。可是,隱隱泛起的壓力,卻無處不在地擠壓著他們幼嫩的心靈。
社會傳導機制將“隱性壓力”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