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外音
在商場的化妝品專柜旁,媽媽正在饒有興趣地挑選著,旁邊的女兒圍著專柜不停地跑,還喜歡動手摸摸展示的試用品,時不時還跟媽媽來一句:“我要買這個,我要……”終于,媽媽受不了女兒的糾纏,轉過頭去嚴肅地說道:“從現在開始,你不要一直亂跑,你再跑,旁邊的警衛就會把你抓走關起來!”小女孩看了看旁邊的警衛,連忙乖乖站好。
恐嚇語句,代代相傳
經過了多年的普及教育之后,現在科學教養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因此,上述場景目前恐怕已經不多見了。但是,不多見并不代表絕跡。說到底,這種嚇孩子的習慣還是來自古老的遺傳。即使現代父母日益重視和孩子的相處之道,但是在被孩子折磨得頭暈腦脹、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嚇孩子的話還是容易脫口而出。然而,總是拿警察、魔鬼來恐嚇孩子,讓孩子乖乖就范,雖能收到短期成效,卻絕非長久之計。
恐嚇的3大影響
幼童階段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父母的不當話語對孩子影響極大。
1 敏感度高,容易賴皮
經常被恐嚇的孩子,一般都變得比較敏感,稍微有一點變化都會引起情緒上的波動。但是時間一長,他們也容易察覺到父母說的話只是在嚇唬人,對大人的信任和依賴感大大降低,也不再害怕或聽進大人的話語,反而更容易變成賴皮、頑皮的孩子。
2 缺乏安全感,容易受傷
如果父母的恐嚇過于厲害,會使得原本就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更容易受傷。比如“不聽話就把你賣掉”就很容易讓孩子感到不安,隨時擔心會失去父母,也容易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愛,雖然會因此而聽話,卻也讓孩子形成容易恐慌、害怕、缺乏安全感的個性。
3容易順從,缺乏主見
為了“不被警察抓走”或“不被賣掉”,孩子也許會變得比較順從,盡量聽令于父母、討好父母,以便自己能留在父母身邊,但是卻失去了判斷事情的能力,長大后一樣顯得缺乏主見。
恐嚇語句TOP 3
Sentence1再哭,就把你丟掉!
話語解析
不論父母是否已經了解孩子哭泣的原因,但只要這句話說出口,就會讓孩子喪失歸屬感,沒想到發泄一下自己的情緒也可能被父母丟棄,甚至有被落井下石的感覺。
正確做法
父母應該先了解孩子哭泣的原因,并給予足夠的感情支持,盡快讓孩子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如果孩子當時不愿意多談,那就先允許他發泄情緒,等他哭完之后再好好討論。當然,如果父母真的受不了孩子的哭聲,也可直接表達自己的感覺:“你一直哭,我也覺得心煩,我不知道你需要什么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