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中國乳業的在人們敏感神經的幾度沉浮,以及外資奶粉的不斷漲價和代購奶粉等新生事物的畸形成長,中國奶粉市場一度被媒體炒作得危機四伏,又一度被認為前景大好,江山猶在。總之這個版塊確實值得我們深思和研究,因為他已經潰不成軍,在洋奶粉的迅猛沖擊下,沒有還手之力,份額在日趨萎縮,讓人內心十分無奈和糾結。
奶粉行業的市場概況
新中國成立之后,奶粉一直是中國最主要的乳品品類。90年代中期以后,中國的乳品行業格局隨著包裝技術和加工技術的升級而迅速發生質變。1999-2004年間,UHT奶在中國獲得持續高速的發展,年平均增長速度高達89.37%,從而推動中國乳品的消費結構由奶粉為主轉向以液態奶為主。目前液態奶占中國居民乳品消費的絕大部分,譬如,2006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乳品消費22.54千克,其中液體奶22.04千克(鮮乳品18.32千克,酸奶3.72千克),奶粉0.50千克。
中國奶粉市場充斥著幾百家規模不等良莠不齊的加工企業,2004年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放心奶粉企業只有30家,不足全國奶粉企業總數的1/10。與液體奶相比,中國奶粉市場集中度要低很多,據統計2006年中國前10家最大的奶粉企業產量大致占全國總產量的53%。中國奶粉市場充滿著很多變數,2004年出現的“阜陽劣質奶粉事件”,以及2005年暴光的“雀巢嬰幼兒奶粉碘超標事件”曾經使中國奶粉市場萎靡不振,市場前景也充滿了更多變數。
目前中國的奶粉市場總量在450億元左右,產能超過100萬噸。其中大包的工業奶粉大致占奶粉總量的50%左右;小包奶粉大致占奶粉總量的50%左右,其中除了8%左右的中老年奶粉外,其余都是嬰幼兒奶粉。基于嬰幼兒奶粉市場的重要性和競爭的激烈性,本文所要探討的單指嬰幼兒奶粉市場的未來格局。
嬰幼兒奶粉的未來市場前景
中國奶粉市場,尤其是嬰幼兒配方奶粉的需求增長速度較快,其中高檔嬰兒奶粉市場銷量每年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我國現在一年的嬰幼兒奶粉產量僅45萬噸左右,龐大的新生兒消費群體孕育著中國嬰幼兒奶粉巨大的市場空間。
2008-2010年中國迎來了一個生育高峰,中國順利取代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全國0-3歲的人口有6900萬,每年新出生的人口在1700萬左右。就算其中80%能夠得到母乳喂養,那么還有20%,也就是340萬嬰兒沒有母乳,需要用奶粉來喂養。目前,中國有近5700萬戶城市家庭步入中產階層,其中多數中國城市家庭處于4-6個成年人撫養一個孩子的階段,中國逐漸成為高端嬰幼兒奶粉市場的第一大市場。因此筆者相信,中國的嬰幼兒奶粉市場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每年至少需要90萬噸,產值在380億元以上。
嬰幼兒奶粉的未來市場格局:
1.外資品牌仍處高端塔尖,品牌和先進營銷模式帶來了巨額的商業利潤。
近幾年來,國內嬰幼兒奶粉市場競爭激烈。但長期以來,嬰幼兒奶粉市場一直被國外品牌壟斷,如惠氏、美贊臣、雅培、雀巢、多美滋等。
其中一類是價位在150元以上的國外高檔品牌雅培、惠氏、贊美臣、多美滋,讓國產品牌好不羨慕,這類產品消費者穩定,多為高收入為人群,另一類是雀巢、雅培、多美滋、惠氏的60—120元副品牌產品,這兩種產品組合格局巧妙的完成了對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的立體打壓。
隨著“洋奶粉”的“大舉進攻”,國產品牌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中投顧問的一份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奶粉市場上,多美滋、美贊臣、雀巢、雅培、惠氏的占比分別為16.76%、12.06%、10.58%、7.29%和4.72%。可見,外資五大品牌已經占據嬰幼兒奶粉市場的半壁江山,發言權由此可見一斑,地位十分牢固。
國內嬰幼兒奶粉市場上以伊利、雅士利、貝因美為代表的國產品牌與多美滋、美贊臣、惠氏為代表的國外奶粉競爭十分激烈。相比之下,國內品牌在嬰幼兒配方奶粉研制上起步比較晚,產品研發能力相對較弱。另外國內良種奶牛比例較低,雖然近年來我國大力引進和推廣良種奶牛,但仍然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這也制約了國內乳制品的產量和品質的提升。
加之近年來,市場行業規范缺失、產業結構不合理,生產集中度低,國內乳品企業與國外領先企業的技術差距,營銷模式的落伍等等也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
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外資奶粉品牌在今后幾年的時間里,仍然能穩坐行業的第一陣營,這是業內鮮有人質疑的現實,也是國產奶粉品牌的無奈。
2.國內品牌兩極分化,強者快速成長、弱者漸入頹勢直至淘汰的馬太效應顯現。
目前國內嬰幼兒奶粉企業都在奶粉市場躊躇滿志,大有與外資品牌生死相搏的氣魄和決心。在目前中國行業格局中,伊利的奶粉產品居中國內地市場榜首達9%的市場份額,比位居二、三的雅士利和貝因美分別高出5%和6%。目前伊利大舉進入醫院等奶粉渠道,強化了營銷模式的探討和提煉實施;蒙牛合資的高端嬰幼兒奶粉大舉進攻高檔配方奶粉市場;雅士利不斷加大廣告力度,力圖瓜分更多的市場份額,圣元奶粉蓄勢待發,希圖卷土重來。但在三聚氰胺的事件中,國產奶粉不幸中招,這無疑會大大延緩其成長的步伐,未來的成長之路注定會變得坎坷,給外資品牌空置了大量的市場空間。完達山乳業2006年在黑龍江北安建立的現代化奶粉生產線進入試投產階段,該生產線可日處理鮮奶500噸,將成為國內單體規模最大的奶粉生產線,但其效率低下的管理機制也許會使得其硬件的優勢遜色不少。三元乳品和飛鶴乳業雖然此次事件成為一個優質產品的代言亮點,但其資本的整合和管理能力使得他們一時難以跳出區域品牌的藩囿。
乳粉行業的一個新動向是娃哈哈的愛迪生奶粉的營銷舉措,包括在品牌塑造上、渠道拓展上等等力度和手法,從目前看,難度很大,其品牌定位沒有獲得更多的消費者認知,其外資品牌的身份從最終就注定了身份不明,其營銷渠道拓展也是步履維艱,一直找不到常規渠道的突破口,而在醫院的特殊領域,他更需要一些時間來摸索和消化,說其任重道遠一點也不為過。
與此同時,我們也能看到一些企業的徘徊和前進步伐不快。南山奶粉固守湖南,營銷乏善可陳;龍丹奶粉日漸沉淪,龍的傳人沒了激情;金星奶粉依然存在,只是產品難覓蹤影;搖籃奶粉知足常樂,難以東山再起;森永奶粉低調沉默,無為不爭。
這些可能是一些表象,但品牌缺少活力和匱乏與消費者的溝通確是不爭的事實,忽視消費者的感受,淡漠消費者最終的結局誰都能想象的到。未來五年內一大批低端的奶粉企業必定會被兼并或破產,而十年內這些曾經一度輝煌的企業一定會有步入他們后塵的,不管是積重難返,還是蓄勢待發,還是厚積薄發,市場競爭是激烈的,于是沒有閑暇等待慢行者和懈怠者的。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