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水貨存在造假風險
據了解,目前在國內常見的水貨渠道主要有三:包括海外直郵代購,淘寶等網上銷售,以及非正規的母嬰店。但業內人士透露,涉及到區域代理權和指定銷售地等問題,洋奶粉廠商在生產國內銷售的奶粉不允許大批量運到其他國家銷售。在種種條件限制下,再加上國內消費者對洋奶粉的剛性需求,便產生了散客和代購業務。
海關哥識別水貨奶粉 “喜寶”“諾寶”不合格進口食品
有業內人士則認為,一罐洋奶粉進到中國,關稅10%、質檢等海關費用10%、增值稅17%,這是少不了的,然后總代理也要10%費用,經銷商需要20%-30%的利潤空間,渠道還有10%-20%的費用,再加上20%-30%的經營成本,因此價格比在境外翻了一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價格差異加上消費者對進口奶粉的信任使得境外購買的勢頭越來越勁。但業內人士透露,真正從國外直郵的產品,本土采購價加上代購費、出關費、空運費、入關費、關稅、增值稅和賣家利潤等,價格也至少是原產地的兩倍。
但目前一些水貨奶粉比行貨價值每罐低一二百元,十分可疑。據知情人士透露,網上奶粉水貨價格之所以能做得比行貨低,主要是減少了費用環節,比如關稅、報關的費用、質檢的費用和增值稅等,比行貨低20%左右是有可能的,但如果達到每罐一兩百元的價差則不大可能,近年來,通過回收空罐、更改生產日期、甚至直接生產假奶粉的新聞并不少見。該人士指出,每罐比行貨低于150元的水貨洋奶粉,都要留個心眼,盡量不要買。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