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評論: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3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今后將按照嚴格的藥品管理辦法監管嬰幼兒奶粉質量”,這釋放了什么樣的信號? 訪談者:秦淮川 受訪者:王丁棉 著名乳業專家 創造條件讓全民監管奶粉 青評論: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3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今后將按照嚴格的藥品管理辦法監管嬰幼兒奶粉質量”,這釋放了什么樣的信號? 王丁棉:兩個信號。一個是奶粉這塊的信譽度已經發生了嚴重的信用危機,中央已經把這個問題擺到桌面上了,因為到了非嚴管不行的地步了,如果再這樣下去,那不僅是行業的信用危機,連政府的信任危機都出現了。也就是說,要用藥品管理辦法這種比較嚴格、高級的監管手段,來套用到嬰幼兒奶粉質量監管中。第二個信號是釋放了一種期望,說明我們政府有決心抓食品安全。三聚氰胺問題到現在已
未來星兒童成長牛奶獻禮兒童節,特別發起的智慧成長引領未來“火箭模型搭建”活動。活動現場,多國中外兒童被分成四組,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奮戰,國內外兒童在幾位達人的幫助下,用未來星兒童成長牛奶包裝盒搭建出高達5米的“史上最大奶盒”火箭。 現場小朋友智慧比拼 現場試飲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給予足夠的空間,就能讓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發揮到極致。未來星兒童成長牛奶一直立足“智慧成長,引領未來”的理念,讓孩子們在各種活動與游戲中學習知識,健康成長。對兒童成長的關懷讓未來星始終專注于兒童的智力成長需求。在未來星兒童成長牛奶中,特別添加了世界領先的DHA藻油。DHA藻油始于美國NASA太空計劃,被列入美國FDA的GRAS名單,因為它的高科技,使得DHA藻油中D
兒童節這一天,北京朝陽公園,多國的兒童分成四個小組,用智慧展開想象的翅膀、奇思妙想,用未來星兒童成長牛奶的包裝盒堆建出火箭的零部件,共同完成了高達5米的“史上最大奶盒“火箭。讓孩子們的智慧在屬于他們的節日當天大爆發。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給予足夠的空間,就能讓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發揮到極致。未來星兒童成長牛奶一直立足“智慧成長,引領未來”的理念,讓孩子們在各種活動與游戲中學習知識,健康成長。對兒童成長的關懷讓未來星始終專注于兒童的智力成長需求。在未來星兒童成長牛奶中,特別添加了世界領先的DHA藻油。DHA藻油始于美國NASA太空計劃,被列入美國FDA的GRAS名單,因為它的高科技,使得DHA藻油中DHA純度高,且未經食物鏈傳遞,品質純正,營養出色。同時,未來星也針對孩子們的成長需求開發了豐富的產品種
近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要求嬰幼兒奶粉要做到全程溯源,以藥品電子監管碼的方式來進行監管。而在當下奶粉行業中,荷維乳業率先采用了比電子監管碼更嚴格的二代身份證技術——RFID電子標簽來對產品進行全程溯源管理,嚴格保證了產品在生產環節、進口環節、流通環節各個過程質量,并且消費者能通過手機等平臺自行查詢產品的檢驗檢測報告以及各種進口證書,真正做到了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喝得安心。 “荷蘭海關放行時間、中國海關入關時間、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測時間……連這么細的資料都有,實在讓人驚訝!”正對一罐荷維乳業原裝進口奶粉罐體芯片進行進行手機“掃描”的年輕媽媽章女士,露出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事實上,在她手機里,除了質檢過程和進口海關數據外,這罐奶粉的奶源地、生產地等詳細信息,也都一一在列
“按照嚴格的藥品管理辦法監管嬰幼兒奶粉質量”,是否會成為中國奶粉生產企業的一次救贖? 5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做出部署,要求進一步加強嬰幼兒奶粉質量安全工作。國務院提出的五大措施中,“按藥品管理辦法監管”堪稱最為嚴格。 中國醫藥[-0.92% 資金 研報]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表示,很多食品和化妝品企業都是比照GMP的標準進行生產線的設計,并非是全過程符合藥品監管規范。“如果說是完全嚴格按照藥品管理辦法,那就必須是科研、生產、流通和使用的全環節監管,缺了任何一環都不能稱作完整執行藥品管理辦法。” 6月2日,伊利股份[0.18% 資金 研報](600887)內部人士介紹:“伊利奶粉生產線都是按照GMP標準建設的,國內的奶粉生產線都是參照國際上標準,引進最先進的設備生產。”但
在原奶成本居高不下,消費者對國產品牌的信任度進一步下滑的背景下,中國奶粉企業被迫走上獨特的“中國品牌,全球供應鏈(海外生產),中國消費”的道路。 “兩年后,在中國主流市場上,可能很難見到本土奶源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了”。 圣元國際集團(以下簡稱圣元)董事長兼CEO張亮4月13日告訴《中國新聞周刊》。3月20日,這家企業剛剛通過國家發改委、商務部批準,拿到了在法國投資建廠的境外投資證書。 從2012年下半年至今,中國前幾大嬰幼兒配方奶粉企業先后“出海”。這背后是尷尬的現實困境,一方面,中國以散養為主的奶牛養殖模式,意味著原奶的成本高居不下。另外一方面,散養導致中國奶制品生產無法實現全鏈條的完整追溯,不斷出現的質量問題,讓消費者對國產品牌的信任度進一步下滑,轉而購買進口奶粉。 2013年1月,中國嬰
據新華社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3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加強嬰幼兒奶粉質量安全工作,圍繞轉變政府職能通過一批法律修正案草案和廢止、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會議認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嬰幼兒奶粉已日益成為廣大嬰幼兒的必需主食。保障嬰幼兒食用安全、放心的奶粉,關系下一代健康成長,關系千百萬家庭的幸福和國家民族的未來。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加大整治和監管力度,嬰幼兒奶粉質量安全總體水平不斷提升。但影響產品質量安全的因素依然存在,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有待增強。 會議指出,嬰幼兒奶粉的質量安全,既是重大民生問題,也是重大的經濟社會問題。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必須突出解決重點產品的質量問題,這是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當前要把提升嬰幼兒奶粉質量安全水平作為突破口,把優質國產品牌
今年以來原奶價格持續上漲,使得相關乳企的漲價預期頻現。昨日伊利股份相關負責人表示,前期曾對個別奶粉調整了價格,目前沒有新的提價計劃。不過有乳業分析師透露,目前伊利部分品牌奶粉已經開始提價,國內幾大品牌漲價在即。 來自農業部數據顯示,北方10個省地4月份平均價格3.43元/公斤,較上月上漲0.3%,同比上漲4.9%,2月底價格較上年初上漲5.2%。 原奶價格上漲推動奶粉漲價 國內奶粉品牌將現普漲格局 國泰君安食品飲料行業分析師胡春霞也表示,原奶價格至今年5月中期,同比上漲達10%左右,略超預期的6%至7%,且預計今年原奶價格居高不下,預計影響成本3%至5%。“最近幾年原奶的價格一直穩步上漲,究其原因主要是需求增長相對較快和原奶供應增速較慢導致的供應不足,以及人工等成本上升造成的。”胡春霞認為,未來原奶價格可能還有穩步上升的趨勢,早期原
國產奶粉只知“傍洋牌”售高價,怎能拯救消費者對國產乳業喪失的信心? 新版《進出口乳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于5月1日起已正式實施,對進口奶粉設置了更高的“體檢”門檻,對偽洋奶的阻擊力度明顯增強。 然而,記者近日走訪發現,一些披著“洋皮”的奶粉目前仍在母嬰店和網絡上肆虐。進口新規,能否真正剝去“洋外衣”?記者展開了深入調查。 阻擊偽洋奶,新舊品牌一視同仁 走進大型超市,消費者往往會被商家拋出的洋奶粉新概念吸引,事實上很多情況下買的是商家的忽悠。從標注產地新西蘭、澳洲、荷蘭,甚至黑龍江、蘇州,百余個品牌奶粉,無一例外都披上了“洋”衣。 未來這些奶粉進入中國,將受到新規約束。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有關負責人稱,新版《進出口乳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
對于白領媽媽小蘇來說,即將離開剛出生百天的寶寶回單位上班,讓她非常不舍。“誰不想多喂寶寶一段時間呢,但現在工作壓力大,沒辦法。”小蘇一邊感慨一邊決定,上班之后一定要給寶寶買好一點的奶粉喝。 這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嬰兒奶粉的市場潛力。過去十年,中國的六個月內純母乳喂養率從超過60%下降到2012年的不足30%,其中城市母乳率不及20%。 自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國際品牌快速占據了國內的嬰兒奶粉市場,不過擴張至今,巨大的市場空間使得國內品牌又開始有些想要“逆襲”的味道。一些企業開始“搶灘”這一領域。周二午間,一紙公告將西部牧業(300106,股吧)推上漲停。公司公告稱,近日旗下控股子公司取得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生產許可證,公司嬰兒奶粉生產線將很快投產。 相對于新進入者的積極布局,優勢本土
2013年4月初市食安辦公布抽檢結果:圣元品質不低于國外產品,5月初圣元公司接受市民現場參觀考察。圣元優博奶粉成立至今,以其企業良好的信譽,和產品的優良品質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信賴,在市場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圣元優博奶粉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這與其嚴格的生產質檢程序的是不可分割的。 “發展要以人為本,絕對不能以犧牲消費者的健康為代價,換取企業的效益與發展。”這是圣元優博奶粉人的共識與原則。 圣元優博奶粉按照綠色食品標準建立了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包括從原料,到生產、包裝、配送,乃至企業的服務、品牌形象、文化傳遞的全過程管理,并在全國率先實施了批批自檢工程。 正是有了質量管理上的硬功夫,在國家質檢總局的歷次抽檢中,才有了圣元優博奶粉乳制品的100%合格。 圣元優博奶粉以優中選優的理念,進口歐洲、新西蘭等優質乳品原料,所有進口乳品原料均經過出
從小品牌到大品牌,從本土奶粉到洋奶粉,持續的負面新聞沖擊下,焦慮的中國奶粉陷入嚴重的信任危機。而在種種市場亂象背后,經歷過產業陣痛的中國乳業也正努力自省,謀求新生。 近日,南方日報記者走訪了多家國內嬰兒奶粉企業及相關監管部門,追蹤一罐奶粉從奶源到加工生產、到流通,最終進入消費者手中的全過程。記者發現,如今中國奶粉的生產環境、設備和企業標準以及質量管控均已“升級換代”,而在乳品產業鏈的各個政府監管環節,也都實施了“史上最嚴”的監控。 知恥而后勇,從企業到行業協會再到政府部門,各界正在合力重構中國奶粉安全監管和誠信新體系。一度迷失的中國乳業,如今正悄然進行著一場持久而艱難的“救贖”。 乳企 信任危機推動“大變身” 巨資投入構筑安全“防火墻”
針對目前國內貼牌洋奶粉亂象,央視《新聞直播間》播出了記者關于貼牌洋奶粉的調查。調查中,記者只需交5100元就可貼新西蘭奶粉商標,只需花一萬多元,就可擁有一個原產地新西蘭的品牌。(5月15日《京華時報(微博)》) 貼牌其實是一種非常傳統,也相當成熟,并普遍存在的商業模式。國人最熟悉的“代工”,其實正是一種貼牌模式。盡管食品領域有其特殊性,但貼牌模式同樣并非禁區。即便是奶粉,貼牌也同樣不是不可以存在。事實上,國內的不少正規合資品牌奶粉,不僅奶源在國內,生產也是國內廠商,僅僅是牌子使用國外品牌,本質上也是一種貼牌模式??梢?,對于貼牌奶粉,原本也不必過于大驚小怪。 然而,所謂貼牌,本不是隨便找個牌子貼上就行。而必須是雙方互為認證的過程,即希望貼牌的生產商要選擇品牌,同時品牌擁有者也必須認證貼牌生產商的生產能力與產品質量。言下之意,貼牌本身可能意味著產地和生產
昨日,央視在一則“洋奶粉亂象”的新聞中再度把矛頭指向了所謂“假洋品牌”。央視稱,來自新西蘭的鈕貝貝奶粉實際上是一家代理加工商生產的奶粉,不可能達到其聲稱的為中國嬰幼兒量身定做。昨日,業內人士對本報表示,華人投資者在新西蘭代工奶粉的現象非常普遍,幾家當地大型乳企在為多個新西蘭奶粉品牌代工。有見及此,我國已在本月起推出嚴格的奶粉進口“新政”,或將導致不少年進口量少于30噸的小企退市。 四五家大乳企做“代工” 在節目中,央視記者在新西蘭的各大超市沒有找到NEWBAYBAY(鈕貝貝)奶粉品牌,新西蘭市民接受訪問時也稱沒有聽過該品牌。查詢該公司總代理公司的新西蘭地址時,發現標注地址竟然是一家修理廠。 修理廠的工作人員向央視記者表示,周圍沒有和奶粉相關的生產和銷售的地點。在新西蘭公司注
近日嬰幼兒奶粉生產企業的身份問題再次引起眾議,提起“偽洋品牌”,不由讓人聯想起那些為牟取暴利而采用不道德或違法欺騙手段的商家,其中不乏假冒偽劣產品嚴重損害消費者利益。而“代工”,在國人眼中更是“山寨”、不正規加工作坊的代名詞。 當“偽洋+代工”與奶粉聯系起來,難免成為大家口誅筆伐的對象。但在今天消費者對進口奶粉 “一邊倒”背景下,巨額利潤驅使越來越多偽洋品牌涌現是不難理解的。 宋亮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高級研究員 關于“偽洋”之爭,實際就是產品品牌身份的討論。嬰幼兒奶粉最重要的是產品安全、合格、有品質保證,而揪著奶粉“偽洋”小辮子不放,實際上背離了消費者對奶粉安全、有品質追求的初衷。
日前,伊利股份(600887,SH)發布了2012年財報,至此上市乳企2012年業績均已出爐。中國乳業前三強中,伊利全年營收419.91億元,蒙牛360.8億元,光明137.75億元。三大乳企間差距拉大,標志著乳業出現競爭新格局。 回顧中國乳業的發展史,競爭格局第一次被打破源于伊利和蒙牛的強勢崛起,他們與光明一起,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態勢。然而很快,伊利和蒙牛就將光明甩在身后,形成了乳業競爭的第二次變局“雙寡頭”格局。業界普遍認為,光明現階段仍缺乏與伊利、蒙牛相抗衡的實力,2012年財報數據也驗證了這一判斷。比較有意思的變化,依然發生在蒙牛和伊利之間。 2012年,蒙牛業績為360.8億元,2011年,伊利僅比蒙牛領先0.62億元,但2012年伊利成功突破400億大關。這也意味著,三大乳企正在形成“階梯式”的分布,競爭格局再次被打
不少國際高端嬰兒奶粉品牌正加快進入中國市場。美國原裝有機嬰兒奶粉品牌美捷誠日前在北京發布新產品,成為目前中國市場上唯一由美國原裝進口的有機嬰兒奶粉。 據美捷誠品牌商美國AIW資產管理公司總裁Adam Wu介紹,有機奶粉最大的優勢在于奶源的嚴格監控,乳牛絕不注射激素催奶針,也不喂食或注射抗生素,并且要采用經權威機構認證的有機飼料,其牧場也絕不能施加任何農藥。美捷誠有機奶粉采用威斯康辛州有機牧場產出的優質奶源作為其產品的基礎,前身為惠氏藥廠旗下的嬰兒奶粉廠,是美國專業奶粉廠中唯一一家連續7年FDA年檢免整改的生產廠家,也是全美最大嬰兒用品的零售商Baby RUS以及Target和Costco批發俱樂部等大規模零售商的店標嬰兒奶粉生產商。 據了解,大連國際成為美捷誠中國東北三省大區總代,也是美捷誠的第一個大區經銷商。目前除了線下授權實體店可以買到美捷誠有機嬰兒奶粉之外,消費者也可
在德國、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出臺嬰兒奶粉限購政策后,近期英國也開始實施嬰兒奶粉限購政策。外媒普遍認為,原因在于中國對外國奶粉的需求量“大得可怕”。國內有洋奶粉進口商表示,上述限購措施對進口奶粉正規代理企業有利,對水貨打擊大,對國內奶粉品牌卻不見得是利好消息。 英國也限購嬰兒奶粉 據英國媒體報道,4月開始,英國一些超市規定:限制顧客一次最多只能購買兩罐嬰兒配方奶粉。4月8日,英國廣播公司稱,英國規模最大的幾家連鎖超市,莫里森、森寶利、阿斯達以及樂購已宣布實施限購兩罐嬰兒奶粉。外媒普遍認為,這和中國近期出現的奶粉搶購潮有直接關系。 乳業專家王丁棉分析,出現搶購潮,主要原因是國產奶粉的一系列負面消息使得消費者對其很不信任,國人寧愿舍近求遠去國外買奶粉。此外,洋品牌在國內售價高也導致消費者出國搶購,目前中國是洋品牌售價最貴的市場,正規渠道進來的同樣的品
中阿深化兩國戰略合作 阿根廷乳品首登中國 ----SanCor善可嬰幼兒奶粉大中華區正式上市 2013年4月12日,北京。阿根廷共和國農牧漁業部、阿根廷共和國駐華大使館攜SanCor合作社聯合有限公司和瑪娜蒂亞貿易有限公司,在中國大飯店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世界畜牧大國阿根廷的乳品登陸中國,以及南美乳業領導品牌SanCor善可嬰幼兒配方奶粉在大中華區正式上市。這是繼2012年中阿建交40周年后,中國和阿根廷深化戰略合作的新進展。阿根廷共和國農牧漁業部乳制品副秘書長Arturo Jorge Videla、阿根廷共和國駐華大使Gustavo Alberto Martino、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王菁女士、SanCor董事會主席Oscar Carreras等出席發布會,慶祝中阿友誼與貿易合作的新階段以及阿根廷SanCor善可奶粉的官方登陸。 中阿農牧業領域合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澳門特區政府已經出臺了“母嬰臨時支持計劃”的保障措施,宣布將優先接受澳門居民登記購買奶粉,借此保證本地居民可以購買到奶粉。 從美國、新西蘭、到澳大利亞、德國、荷蘭,再到中國香港,針對中國內地的奶粉“限購令”,漸有鋪開之勢,澳門特區或是下一個采取類似舉措的地方。 “一旦澳門市場奶粉貨源再度緊張的話,不排除特區政府也會仿效香港推出新政進行緩解,防止內地居民‘掃貨’及水客走私奶粉。”3月4日,首次參加全國政協的澳門工聯副會長陳錦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限購=奶粉漲價 3月1日,香港針對內地的奶粉“限購令”正式實施,根據新規,每名16歲以上人士離港,每天只能攜帶不超過1.8公斤奶粉,大約是兩罐奶粉的量。違例者一經定罪,可被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