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內頻發的乳業事件,消費者對國內乳制品安全信任度大幅降低。如何保證乳制品安全,也成為了公眾關心的焦點。乳制品安全首要就是保證奶源的充足和安全,面對國內奶源緊缺、成本過高等問題,一些國內乳品企業紛紛選擇到海外尋求優質奶源。 近日,有消息稱,雅士利國際在新西蘭懷卡托地區建設嬰幼兒奶粉工廠已經獲批。同時,9月5日,光明集團又證實了有意收購以色列最大的食品生產商Tunva。此前伊利集團也宣布,與美國最大牛奶公司簽署合作協議,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國產乳業飽受詬病,監管從嚴,行業面臨重整的大背景下,企業加強奶源建設不遺余力,至此,國內前三甲的伊利、蒙牛、光明在奶源方面全部有了海外動作。 蒙牛旗下雅士利新西蘭尋奶源 奶源的重要性對乳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全球優質的奶源成為目前乳品企業競相爭奪的焦點。面對國內消費者倒向消費“洋奶粉”,國內多家
國家“力挺”國產奶粉,近期國產乳制品企業也動作頻頻。繼收購了雅士利之后,9月12日,蒙牛旗下的歐世蒙牛奶粉在廣州舉行上市啟動儀式。這意味著,蒙牛的歐世蒙牛系列奶粉首次由廣東新供銷商貿公司引入廣州市場。 記者在從銷售商處獲得的一份報價單上看到,歐世蒙牛系列奶粉走的是高端和超高端路線。如丹麥進口奶源的超金佳智奶粉售價在200-300元的區間,而丹麥原裝原罐進口的Baby & Me(寶貝與我)系列嬰幼兒配方奶粉最高的售價則高達470元。 據悉,2006年,歐洲乳業巨頭ArlaFoods(中文名稱:愛氏晨曦)就與蒙牛共同投資建成乳制品公司,主攻配方奶粉類產品。在收購雅士利之前,蒙牛旗下已有愛氏晨曦、歐世蒙牛兩個奶粉品牌。但2011年以歐世蒙牛的品牌推出的奶粉產品當年銷售收入僅為4.28億元,與洋奶粉動輒五六十億元的年銷售額相差甚遠。以至于在收購雅士利
近日,恒天然肉毒桿菌事件被證實是虛驚一場,恒天然產品將繼續在國際市場上橫行。 據統計,全球三分之一的乳制品貿易來自新西蘭,而新西蘭的乳制品大部分主要來自恒天然。新西蘭的乳制品主要用于出口,雖然印度、中國和美國等許多國家均大量出產牛奶,但中國單是配方奶粉市場規模,到2017年就將倍增至250億美元,可能仍將依賴于恒天然。不只是乳制品、奶粉企業,很多全球大型食品和飲料公司也依賴于恒天然。 雖然中國企業尋求擴大海外供應來源,譬如在法國、荷蘭和新西蘭建立加工廠,但中國乳制品行業對恒天然產品過于依賴是事實,導致恒天然在全球主導乳制品市場的地位基本上不會動搖。
越來越多的跡象似乎在表明,一支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國家隊”正在組建。昨日,本報記者從多個互相獨立的消息來源處獲悉,粗略推算我國或將以多達300億元資金推動奶粉行業今后的兼并重組,在此過程中,包括三元、完達山、銀橋和貝因美在內的奶粉企業有望得到支持。此外,業內消息指,國內4家奶粉商將最快在9月推“高端品牌”,以恢復市場信心。 兼并重組龍頭浮出水面 擬助4家企業推奶粉“高端品牌” 消息:300億將用于三方面 昨日,一位熟悉情況的消息人士告訴本報記者,上述300億元資金將重點用于奶粉業未來兼并重組所需要的優惠貸款上,此外還將用于那些主動退出國內奶粉市場企業的補助。最后,還有部分擬用于技術改造等方面。 “并非是給具體哪家國產奶粉資金。”該人士說。按照早前本報
最近,包括新西蘭恒天然、西部乳業等新西蘭企業輸華的奶粉原料多次被曝出存在安全問題,原料有問題,用之生產制造的奶粉、乳飲料和其它食品都會有安全隱患。為保障乳制品食品安全,從上游養殖、飼料喂養、加工企業原料采購、使用、生產、出庫、運輸、終端保存等各個環節都需設置質量關鍵控制點,布控風險防范。 據資料顯示,嬰幼兒配方奶粉是指以牛乳(或羊乳)及其加工制品為主要原料,加入適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輔料,經加工制成的供嬰幼兒食用的產品。其中,輔料大多為乳清粉、奶油、蛋白粉、乳糖、砂糖、脫脂粉、低聚果糖、玉米油、麥芽糊精等。以嬰幼兒奶粉為例,在這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上,有哪些質量關鍵控制點?這些關鍵點可能存在哪些安全風險? Q&A 奶粉進口過程中有哪些質量風險? Q:進口奶粉的原料主要有哪些? A:通常所說的奶粉包括普通奶粉和嬰幼兒配方奶粉。普通奶粉是用牛乳直接噴霧
7月底以來,新西蘭連續爆出多起乳制品原料受污染或超標的事件。新西蘭外長麥卡利今天在北京宣布應對措施并給出調查結果出爐時間表。他表示,目前調查工作還沒有完成,在接下來數日或數周內,新西蘭初級產業部將會正式致函中國相關部門。
因為感冒吃了藥,所以斷奶。因為來了例假,所以斷奶。要上班,沒有時間喂,所以斷奶……記者隨機詢問,發現年輕女性過早選擇放棄母乳喂養的理由各種各樣,而選擇讓孩子長時間飲用配方奶的依據,很多是因為“奶粉產品資料介紹說適合孩子吃”。 記者走訪了省衛生廳、省及海口市婦幼保健院等部門,專家們一致強調,母乳才是最適合嬰兒的食物,國際最新的研究發現,孩子哺乳到3歲是最優方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公報認為,最佳的嬰兒喂養方法是在出生后6個月內進行純母乳喂養,6個月后繼續進行母乳喂養,同時添加適當的安全的輔食,直到兩歲甚至兩歲以上。但就中國國情而言,母親最好保證母乳喂養孩子到1歲。對于孩子喝配方奶,專家沒有給出一致或明確的時間界限。 配方奶粉又稱母乳化奶粉,它是為了滿足嬰兒的營養需要,在普通奶粉的基礎上加以調配的奶制品。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
據香港大公網消息,新西蘭恒天然肉毒桿菌風波尚未平息,其競爭對手新西蘭第二大乳制品合作社企業Westland Milk又曝出對華出口產品質量問題。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表示,據了解,新西蘭當局接到報告指,有兩批乳鐵蛋白檢出“硝酸鹽”含量,超出新西蘭訂立的標準,并已全數出口至中國。據國家質檢總局的公布,涉及的乳鐵蛋白用作乳品生產原料,核查確認受影響產品并沒有流出市面。 食安中心指,新西蘭當局強調這次受影響的乳鐵蛋白,不會對消費者構成食品安全風險。因乳鐵蛋白在消費者產品中使用的份量非常小。至于食安中心的恒常食物監察計劃,并沒有檢測奶粉的硝酸鹽含量。港食安中心表示,會繼續密切留意事態發展及采取適當行動。 據新西蘭媒體報道稱,Westland Milk兩個批次、共重390公斤的乳鐵蛋白中硝酸鹽含量超標。這兩批乳鐵蛋白均為對華出口產品。而就在上個月該公司才剛宣
每年,中國1-3歲的嬰幼兒有4800萬人,奶粉是許多孩子必須的主食。然而,許多中國媽媽卻選擇了洋奶粉,對國產奶粉不太放心。國產嬰幼兒奶粉面臨誠信危機,奶源、標準,問題的癥結出在哪里?2013年8月,在CCTV2中國政策論壇欄目中,蒙牛主管品質和工藝的副總裁王艷松應邀出席,分享了蒙牛的點滴努力。 嬰幼兒奶粉質量安全:洋奶粉隱患比國產小還是大? 當前,國產奶粉遭遇信任危機,給了“洋奶粉”占領市場的絕佳機會,然而,從監管部門來看,“洋奶粉”卻不可以因為“洋”而免檢,在質量安全上,中外奶粉都存在著隱患。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監一司副司長馬純良以數據佐證,“2010年后,國家也加大了對乳制品,尤其是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監管和監測。2011年和2012年,我們共監測了12000個樣品,問題的檢出
國內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企業兼并重組細則即將出臺,在一系列稅收、財政、金融、融資等政策的引導和推動之下,國內奶粉行業勢必上演更多兼并重組好戲,當前的行業優勢骨干企業將會是當仁不讓的主角。 5年內六成企業退出 “不管有沒有政策推動,現在國內奶粉行業都已經到了兼并重組的階段了,目前不少企業都在觀望,也是想看看國家會有哪些扶持和支持的政策出來。”飛鶴乳業董事長兼CEO冷友斌日前表示。 據了解,《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方案》已經編制完成并上報,不久后便將正式出臺。未來國內嬰幼兒奶粉行業的兼并重組工作,將由工信部牽頭,十三大部委參加,共同推動完成。 業界認為,國產品牌奶粉企業行業集中度大幅提升已成趨勢。經過此前幾年的清理整頓,奶粉行業結構已經得到改善,但產業集中度低、自主品牌競爭力弱、高端市場有效供給不足、消費者對國內品牌缺乏信心等問
據《中國證券報》引述消息人士透露,工信部已編制完成《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方案》并上報,未來工信部將大力推動實施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的兼并重組工作。 該方案提出,力爭到2018年底,培育形成3至5家年嬰幼兒配方乳粉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人民幣的大型企業集團,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企業總數整合至約50家,首十家國內品牌企業行業集中度超過80%。 該人士透露,政策著力點是培育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集團,提高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將發揮行業大型骨干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促進生產要素向優勢企業和重點領域集中,提高行業集中度。
新西蘭乳制品巨頭恒天然集團(Fonterra)14日宣布,公司新西蘭乳品部門董事總經理蓋瑞·羅曼諾(Gary Romano)已經辭職,立即生效。恒天然首席執行官西奧·斯皮林斯(Theo Spierings)將暫時負責新西蘭乳品部門的日常運營。 新西蘭初級產業部本周早些時候警告稱,將對恒天然高管對潛在污染問題的決定及反應進行全面調查。調查的內容包括產品如何被污染以及問題發現后的處理方式。 恒天然本月早些時候警告稱,其三個批次的濃縮乳清蛋白可能含有有害的肉毒桿菌,隨后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對新西蘭部分乳制品實施了進口禁令。新西蘭政府和恒天然目前均在調查這起事件并尋找解決辦法。 據悉,這些批次的濃縮乳清蛋白是2012年5月份在新西蘭生產的,可用于嬰兒配方食品及其他產品。在今年3月份發現問題后,有關方面對產品進行了集中檢測,以鑒定具體細菌類別。今年7月3
新西蘭總理約翰·基13日說,他將于今年晚些時候訪問北京,就乳業巨頭恒天然集團乳制品遭肉毒桿菌污染事件親自向中國消費者道歉。 總理代表私人企業道歉 約翰·基說,道歉是在危機過后恢復國際社會對新西蘭食品安全信任的一個重要步驟。 乳制品業是新西蘭最大的出口創匯產業,其出口額占該國出口額的28%,而出口占新西蘭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恒天然是新西蘭最大的乳制品企業,銷售額約占世界乳制品業產值的三分之一。 恒天然集團生產的部分濃縮乳清蛋白粉被爆出可能含有肉毒桿菌,相關產品可被用于生產奶粉和飲品之后,中國、沙特阿拉伯、泰國、斯里蘭卡等國部分奶制品企業宣布召回多個品牌多批次嬰幼兒配方奶粉。泰國、澳大利亞跟蹤檢測奶制品安全。 約翰·基承認,對于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來說,代表一家私人企業道歉并不尋常。但他認為,恒天然的聲譽不可避免地與作
從香港買回來的嬰兒奶粉,質量當真就比內地購買的強?今天上午,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公布11個品牌、15種嬰兒奶粉比較試驗結果,證明內地市場奶粉與香港購買的奶粉品質相當。讓家長們安心的是,15種、150聽奶粉樣品所有測試項目均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150聽 涵蓋奶粉市場主流品牌 市消協這次選取了北京及香港地區市場上銷售的部分主流品牌嬰兒配方奶粉(1段),進行比較試驗。奶粉樣品全部由消協工作人員以普通消費者身份分別從北京和香港市場購買,基本涵蓋了奶粉市場上的主流品牌,共涉及美贊臣、雅培、多美滋、惠氏、伊利、飛鶴、雅士利、蒙牛、雀巢、澳優、合生元11個品牌15種樣品。其中,惠氏、雅培、美贊臣、雀巢4個品牌分別從北京和香港購買對應樣品,每種樣品購買10聽,總計購買樣品150聽,價格從208元至358元不等。 59項 涵蓋乳品質量相關指標 比較試驗委托農業部乳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
近日,新西蘭恒天然毒奶粉事件波及中國市場,質檢部門披露多家奶企銷售的奶粉存在被污染風險。其中,多美滋進口自恒天然的肉毒桿菌涉事問題乳粉共計208.55噸,其中105.45噸已制成較大嬰兒配方乳粉成品664.118噸以及幼兒配方乳粉成品62.434噸。 據悉,多美滋已于8月8日基本完成涉事奶粉的召回工作。然而,自始至終多美滋未談及毒奶粉若造成消費者損失,該如何賠償的問題。除此之外,多美滋用105噸乳粉原料何以制成726噸成品奶粉,其奶粉添加比例也遭到質疑。 中國經濟網記者致電多美滋對外事務部人士,記者按照對方要求發送電子郵件,此后記者又多次撥打上述人士電話卻無人接聽。截至發稿前記者未收到任何回復。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乳業分析師宋亮向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企業避談賠償,一方面是因為國內缺失肉毒桿菌相關認定標準;另一方面就是企業社會責任感缺失,不愿意主動提出賠償。
此前,政府相關部門明確將對國內奶粉企業進行整頓,但對于整頓的細則一直沒有具體的說法。日前,國家食藥監總局于8月6日公布《企業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許可條件審查細則(2013版)》的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審查細則”),同時還公布了128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的名單及相關信息。業內人士認為,相關的細則出臺令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準入門檻被進一步提高,整個行業將迎來一場大清洗。 奶粉整頓細則出爐 奶源安全問題是關鍵 從奶源地建設篩選企業 根據國家食藥監總局官網上公布的文件,審查細則主要有5個要求:一是要求實施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HACCP)和GMP管理體系;二是要求以生乳為原料的生產企業,應有自建養殖場,以全脂、脫脂乳粉為原料的生產企業,應自控奶源;三是要求企業有研發能力;四是全面提高了管理要求,特別是原輔材料的采購要求;五是全面提
4月19日,《寧波牛奶再現“早產奶”超3萬盒質監部門立案查處》經中新網刊發后,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4月20日寧波牛奶集團公司((以下簡稱寧波牛奶公司))官方微博發布了致歉聲明,但網友卻稱其沒有誠意。針對寧波早產奶,今日(22日),中新網記者再次采訪了寧波市質量監督局食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處處長邵源峰,他表示早產奶行為“實際上就是企業的故意行為”。 企業微博致歉 網友稱沒誠意 4月17日傍晚,自稱是寧波牛奶公司內部員工爆料,寧波牛奶公司在執行18日作業時,卻看到了標簽為19日、20日的牛奶,同時附有拍攝于17日的照片和視頻。 19日,寧波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寧波牛奶公司涉嫌違法標注生產的產品共計32280盒(杯、袋),貨值約3.5萬元。目前,該局已對該企業涉嫌違法行為進行立案查處,并展開進一步調查取證。
近幾年來,進口奶粉在中國市場來勢洶洶,而根源被公認地指向5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正是這一事件,讓消費者對國產奶粉品牌喪失信心,轉而選擇“洋奶粉”。 然而,近日爆發的恒天然肉毒桿菌事件,讓“洋奶粉”也遭遇信任危機。不過受制于奶源,專家認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奶源還是要依賴恒天然。 問題不止于此。在標準方面,我國生產的嬰幼兒配方奶粉標準堪稱是“世界最嚴”,但同時,生乳國家標準卻是世界“最松”。在營銷方面,目前還處于重擴張、重產品時代的國產奶粉企業,大多通過提升配方、口感等產品層面的因素來制造新的消費概念,進而擴大市場份額,而進口奶粉企業卻更有針對性地推行了第一口奶策略,強化高端品牌營銷。這些因素讓中國后三聚氰胺時代的進口奶源依賴癥愈加嚴重。 恒天然
奶粉行業風波再起。這次的涉事企業是全球第四大乳品企業——新西蘭恒天然公司(Fonterra)。 在國產奶粉頻陷食品安全危機的大背景下,“洋奶粉”也開始挑動國人脆弱的神經。 恒天然公司從其部分濃縮乳清蛋白粉(用作奶粉原料)中檢出肉毒桿菌,這讓包括中國、澳大利亞在內的多個市場引起軒然大波。 根據新西蘭初級產業部通告,采購問題原料的企業分別來自中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和沙特阿拉伯。 這些國家曾購買過恒天然涉污染奶粉原料的企業,紛紛采取了加強檢驗、召回、下架等措施。目前,各國還沒有因此事導致的致病報告。 8月7日,恒天然首席執行官Theo Spierings在新西蘭召開記者發布會。他表示,恒天然將針對濃縮乳清蛋白事件開展全面審查,并及時公布審查結果。這一工作將在恒天然確保所有受影響產品均得到確認并處置之后
新西蘭總理稱“如有必要將親赴中國” 新西蘭恒天然毒菌乳粉的影響繼續蔓延。繼可瑞康和牛欄后,又一國際奶粉品牌雅培卷入這場風波。國家質檢總局昨日向媒體確認,對恒天然集團濃縮乳清蛋白粉和奶粉基粉的叫停無限期,直至事件影響確認或問題解決。 另一方面,為應對恒天然產品受肉毒桿菌污染事件所引發的“信任危機”,新西蘭政府出面公關。新西蘭總理約翰·基6日說,如果有必要,他將為此親赴中國。 約翰·基接受《新西蘭先驅報》采訪時說,新西蘭外交部長默里·麥卡利將在數周內前往中國,貿易部長蒂姆·格羅澤也可能訪華,以協助解決“毒奶粉”危機。 約翰·基說:“如有必要,我也會去(中國)。”他說,他打算與來訪的中國食品監管部門官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