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明乳業在武漢地區的多款鮮奶和酸奶制品提價,價格上漲幅度為10%左右。光明乳業目前尚未透露其他地區是否有提價計劃,而業內人士稱,由于原料奶漲價,乳制品的提價無法避免,而且這種漲勢可能持續到明年上半年。 國內原料奶價格一直漲 近日,有武漢媒體報道,多款光明乳業生產的鮮奶和酸奶產品紛紛提價,其中460m l的優倍牛奶從6.6元一下子漲到7.8元,460m l的光明鮮奶屋牛奶從5.8元漲到了6 .6元。光明乳業稱,武漢地區原料奶價格上漲了10%,當地的鮮奶和酸奶確實提價了,其他地區的原料奶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漲,但沒有透露這些地區是否提價。 原料奶價格其實一直“漲勢喜人”,根據相關數據,10月份第三周,內蒙古、河北等10個奶牛廠區生鮮乳平均價格3.31元每千克,同比上漲2 .8%,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國際牧場聯盟公布全球奶價,今年九月原料奶價格
因在澳大利亞注冊商標的時間比國內晚4年多,雅貝氏乳業近日陷入“假洋品牌”的質疑漩渦,引起業界和消費者廣泛關注。事實上,在近幾年國產奶粉持續萎靡不振、洋奶粉不斷搶占國內市場的大背景下,有不少國產奶粉都在嘗試以不同的方式穿上“洋馬甲”。業內人士指出,國產奶粉穿“洋馬甲”類似于揚湯止沸,也許可以獲得短期的利益,但從長遠來看,絲毫無益于國內乳業公信的重塑。 大批國內企業申請注冊“洋馬甲” 其實,國產奶粉穿“洋馬甲”案例并不少。比如,光明乳業通過收購新西蘭乳企,娃哈哈則通過在荷蘭OEM生產奶粉,來為國內市場提供“進口奶粉”;但還有一些企業只是在國外注冊商標,生產銷售都在國內,也號稱自己是“洋奶粉”。 乳品行業內的
邁高乳業現已發展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乳制品生產商,邁高乳業的奶源來自澳大利亞墨里河畔的綠色草原,是世界公認的原生態優質牛奶采集地,潔凈安全;邁高乳業產品涵蓋了乳清蛋白濃縮,牛初乳、乳清蛋白分離物、乳鐵蛋白、酪蛋白化合物以及天然牛奶礦物質等領域。其產品出口全球100多個國家,出口量占全球乳品貿易的8%。邁高乳業長期以來堅持“提供優質乳品營養,關愛人類健康”的理念,產品深受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媽媽們的青睞。 邁高乳業:高品質的乳品獻給每一位顧客 一直以來,邁高始終致力于高品質乳品營養的研發,追求企業發展、公眾健康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和諧統一。在中國我們除了提供高質量的營養奶粉和貼心的健康呵護外,還積極參與各項社會公益活動,力爭成為受社會認可和信賴的優秀企業公民。 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我們一如既往地秉持著品質至上的精神,把更高的乳品營養和健康關愛帶給
2008年發生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如同大浪淘沙,對于奶粉行業無疑于一次金融風暴,“三聚氰胺”帶走了三鹿也帶走了不少低劣的奶粉品牌。但也吸引眾多真假難辨的洋奶粉進軍中國。不少披著洋馬甲的奶粉都有洗不清的原罪。 要知道,假洋奶粉的誕生有其背景。一而再、再而三的毒奶粉事件,讓國內奶類企業的信譽降至冰點。而市場上,國產奶粉哀鴻遍野,洋奶粉高歌猛進。公眾在萬般無奈下,不得不選擇花高價買洋奶粉。 在市場的利益的驅使下,洋奶粉憑借其質量優勢和品牌效應,一味的上調銷售價格,通過侵蝕當地品牌的市場份額逐漸掌握銷售市場的話語權,而不斷提升的話語權正是洋奶粉頻頻漲價及不斷曝出質量問題的根源。 署名“不執著”的博主說,市場上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是:一邊是洋奶粉的瘋狂漲價,另一邊是我國消費者對洋奶粉越漲越要買的熱烈追捧。洋奶粉就是看中了國內消費者奉行
11月1日,青島一奶粉生產企業將被暴雨浸損外包裝的91.74噸、近2萬箱,價值2000多萬元的嬰幼兒奶粉制品集中拆解、分裝后全部降格為工業原料處理,杜絕了該批次奶粉流入市場。據了解,該批次奶粉在9月21日的特大暴雨中僅外包裝受到浸濕,個別包裝紙箱破損,企業在接到保險公司“內部產品未受損害,換箱送交第三方檢測,可進行二次銷售”的拒賠答復后,本著“食品安全重于泰山”的責任意識,果斷決定將其全部拆解。圖為工人在拆解奶粉產品的包裝。 青島“問題奶粉”全拆解 記者在圣元奶業有限公司發貨區看到,在青島食安辦和質監部門監督下,200多工人正在進行對已經浸泡濕的奶粉進行銷毀,主要的程序是把鐵桶包裝砸開之后分類,把奶粉裝入到一個50斤重的飼料粉的袋。該廠的負責人表示,這批奶粉將打包后作為飼料粉運到北京一家飼料公司進行最后
記者昨日獲悉,在香港上市但是已停牌一段時間的老牌國內乳企大慶乳業(1007.HK)日前自爆,由于包括國內消費信心不足等在內的多重原因,導致公司損失了多達44%的經銷商。記者了解到,感受到成本壓力和銷售壓力的國內乳企并非個別,包括一些大型乳企在三季度都陷入凈利潤下滑的局面。業內分析認為,越來越多大企業加入到使用進口奶粉原料行列,而本土牛奶“低質高價”的情況短期內很難改觀。 國內乳業面臨信心不足問題 大慶乳業昨日表示,由于國內出現食品安全事故,讓消費者對國內乳制品信心不足,以及整體市場環境欠佳,加上該公司核數師辭任以及負責監督分銷網絡及多名銷售人員的公司首席營運官離職導致停牌,對經銷商信心造成負面影響。 大慶乳業表示,盡管公司管理層維護銷售渠道,但是自停牌起直到10月30日,公司已經損失合共89家經銷商(約為經銷商總數的44%)。該公司表示,為了協
有專家認為,此舉對美贊臣、惠氏等五大進口品牌的沖擊力有限 昨日,廣州安世乳業進出口有限公司宣布聯手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政府, 向中國內地市場引進澳大利亞原裝進口奶粉“澳咪娜”。事實上,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已有越來越多的中資乳企在海外注冊商標,或借道“純貼牌”進口產品反攻國內市場。 業內人士估計,采取類似方式反撲國內奶粉市場的中資“洋奶粉”品牌不下50 個。但也有專家認為,上述舉動對美贊臣、惠氏、雅培等五大進口品牌的沖擊力仍相當有限。 中資“洋奶粉”借道海外反攻 國內廣州安世乳業董事長程平表示,AuscoPak 公司是澳大利亞一家主營奶粉生產、加工和包裝的公司。安世乳業公司是其中國地區總經銷商,代理經營澳洲“澳咪娜” (AUMINA)品牌奶粉。他表示
經商務部批準,由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國際品牌管理中心主辦的「2012-2013全球商品采購季」30日下午在北京舉行啟動儀式。 商務部副部長王超出席本次啟動儀式并致辭。他表示,中央政府高度重視「擴大進口、促進消費」工作。未來5年,中國貨物產品的進口總額將超過10萬億美元;中國市場潛力巨大。此次采購季活動旨在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更多海外優質產品服務,同時也能為眾多海外供應商在中國找到合作伙伴,為海外新品牌進入中國創造有利條件,最終實現合作各方的互利共贏。 全球商品采購季分三個階段,自2012年10月31日起,與海外各國商協會進行全球供應商的報名和認證工作,通過聯合認證來保證進口商品的可信度;在2012年11月進入全球供應商推介期,組成包括行業專家、媒體、渠道采購經理、職業投資人等的中國買手團,在已通過認證的全球供應商里面集中篩選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海外商品,面向中國采購商、經銷商、媒體、
10月25日,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就光明乳業牛奶中含有藍色顆粒物一事表示:經調查,出現顆粒物的原因為,桶裝牛奶封蓋時,旋蓋機械手在旋蓋擰緊的過程中與瓶蓋發生摩擦產生的瓶蓋塑料碎顆粒,帶入下一桶需加蓋的牛奶中。 事件源自10月19日網友“toshta”發的一條微博:起初看到瓶子上有藍色印跡,以為是外表污漬。仔細一看,竟是瓶內牛奶中漂浮著不少藍色固體顆粒物。隨后光明乳業官方微博確認收到投訴,并回應“消費者投訴的1.5L純鮮牛奶出現顆粒物的原因已查明,為加工時摩擦出的塑料瓶蓋顆粒”。 頗有諷刺意味的是,此時距離光明乳業上次就產品質量問題公開刊登道歉信不足一個月。從今年6月至今,該企業已第6次出現產品質量問題。 北京工業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張荊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看過幾次案例后,個人感覺光明乳業的管理漏洞頗多,“6
國家質檢總局每月都會通報入境不合格食品名單。有媒體對最近14個月來的通報名單進行統計,發現共有34批次超過270噸不合格進口奶粉被銷毀或退貨。這些不合格奶粉一半以上來自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而且多出自不知名的新上市品牌。業內人士解釋稱,進口奶粉問題增多與新奶粉品牌大量出現直接相關。 據不完全統計,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澳、新兩國的奶粉品牌只有幾家,而現在已經增至20余家。新增的奶粉品牌大都是中國企業在當地注冊并進行貼牌生產,經營也由中國人操控,產品專供中國市場。據悉,目前還有70多家企業正在排隊申請商標注冊。短期內突然冒出這么多“中國血統”的洋品牌,它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趁機在中國市場撈錢。而這個“機”人們也十分清楚:國內奶粉企業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集體沉淪,而有著強勁剛性需求的國內消費市場卻急需填補,于是進口奶粉便成了消費者的替代選擇
日前,吳女士在奶站購買了一箱海河酸奶,轉天打開時發現酸奶全部脹袋。吳女士說,孩子喝完酸奶后開始拉肚子,直到消協介入,海河才著手處理此事,但是他們只答應賠償酸奶,我們無法認同。 吳女士告訴記者:“10月5日,我在菜市場奶站購買了一箱海河酸奶,生產日期是2012年10月2日的,保質期是21天。10月6日發現所有酸奶脹袋,孩子在我們不知情的情況下已經喝了一袋,過后就一直拉肚子。” 10月6日,吳女士找到奶站解決此事,但是奶站人員讓吳女士直接聯系海河乳業。吳女士說:“起初,海河售后電話一直無人接聽,我只好找了消協。消協介入后海河轉天就跟我聯系,售后告訴我只能更換一箱酸奶,頂多再賠償一箱,之后就沒有消息了,直到今天也沒有解決。” 對于海河提出的賠償問題,吳女士表示不能認同。吳女士說:“現在已經10月23日,酸奶已經過了
據港媒報道稱,近期香港股市投資者氣氛出現改善,連早前相對沉寂的新股市場,亦再度活躍。據外電報道,內地沈陽輝山乳業有意于2013年香港上市。據悉輝山乳業已篩選出7家投行,助其是次于港上市交易。 中銀國際、中信證券國際、德銀、高盛、匯豐、摩根大通和瑞銀將進入第二輪選拔。投行人士目前估計該公司是次上市發行融資規模大概在6億美元。 據了解,輝山乳業擁有超過60年歷史,是東北地區最大的乳品企業。有報道稱周大福是該公司上市前投資者之一。據一位消息人士透露,以該公司目前發展速度,在市場環境合適條件下其融資額可以更高。 無獨有偶,內房企業旭輝控股也于昨日展開上市前初步推介,并將于11月中正式路演及招股,11月下旬掛牌,集資2至3億美元,保薦人為摩根士丹利、花旗、渣打。另外,曾計劃于9月招股的鄭州煤機(564),亦有意于短期推介及招股;江蘇新城、南京金輪或會于短期內啟動上市工作。
鬧得滿城風雨的洋奶粉“添香”風波有了新變化。“是我們的失誤,檢測結果基本上不含香蘭素。”昨日,湖南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檢測中心食品科技學院的徐書記向媒體表示,此次檢測報告存在失誤。 與此同時,7月11日,美贊臣公關人員周小姐致電記者,表示“相關產品已經送往權威機構檢測,會給消費者一個權威的檢測結果”。 湖南機構玩“失誤” 針對“添香”事件,7月10日晚間,湖南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檢測中心就美贊臣、惠氏等品牌部分奶粉樣品對香蘭素檢測結果發布說明:“本次送檢樣品中未檢出香蘭素,造成送檢樣品錯判的原因是由于工作人員疏忽,誤判了色譜分析圖譜,因此,本批次委托檢測樣品結果均無效。” 盡管湖南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檢測中心否認了
已經為小孩的糧食折騰了數年的小云媽媽目前松了一口氣。她家寶寶今年4歲,已經不怎么喝奶粉了,而在3年前,她每個月都要去一趟香港萬寧或屈臣氏采購進口奶粉。后來,又聽說香港的不少嬰兒奶粉是內地生產的,還是不放心,于是轉戰美國、澳洲,托親戚朋友采購,找國際快遞公司郵寄回來。“很貴,但比較放心。” 國內不少家長都有著相似的故事,接二連三的乳業安全事件打擊了消費者的信心,目前消費者對國內乳品安全草木皆兵。無疑,奶源已成為奶粉質量安全的核心問題,它既是消費者也是當下乳企的心頭之痛。據知名乳業專家、中國奶業協會理事王丁棉的調研,目前國內嬰幼兒奶粉市場有近百個品牌,外資品牌只有20余個,但20%的外資品牌占據了近55%的中國市場份額。 求救境外奶源 “為了解決牛奶質量問題,我們正在建牧場,也準備到澳大利亞牧野區收購牧場。”7月12日,哇
合生元(01112,HK)8月15日發布的2012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13.63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57.1%;凈利潤2.74億元,同比增40%。 報告期內,毛利率65.6%,同比微降2.4個百分點,主要由產品組合的影響所致。報告期內,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所貢獻的收入增加,而高端嬰幼兒奶粉的毛利率較超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低。此外,毛利率較高的益生菌業務在整體收入中的占比下降也是整個毛利率出現下降的原因。 奶粉業務占比繼續提升,益生菌增速繼續下滑 公司的業務結構較去年中期得以進一步的完善,在去年中期的“益生菌”、“嬰幼兒配方奶粉”、“干制嬰幼兒食品”、“嬰幼兒護理用品”四類業務的基礎上,增加了“營養補充劑”類業務。報告期內,五類
最近,駱駝奶悄然上市,除了讓人咂舌的價格,其所標明的醫療價值也讓人“側目”。商家宣稱喝駱駝奶能讓乙肝轉陰、使糖尿病患者胰島B細胞功能恢復等。 口感和牛奶差不多 家住萊茵楚天的閆女士告訴記者,最近她在網上買了十瓶駱駝奶,一共花了460元。當產品郵寄到家時,閆女士品嘗后發現口感和牛奶差不多,只是口味有點咸,在打開隨之附贈的是一本產品宣傳冊后,閆女士仔細閱讀發現,這種駱駝奶太神奇了,被譽為“沙漠白金”對糖尿病、腎病、乙肝等都有療效,幾乎被標榜成“神藥”了,對此,閆女士備感懷疑。 幾乎變成“神藥” “684元一箱,一箱36盒,每盒225毫升裝。買一箱也免費送貨,只要在天津地區。駱駝奶有膻味,但加工處理后,味道跟牛奶差不多。”天津某駱駝奶銷售中心工作人員
天津檢驗檢疫局堅持對進口乳制品從嚴檢驗、從嚴監管,通過嚴格審核附帶衛生證書相關信息,嚴格監控卸貨、查驗、施封、存放及銷毀等各個環節,嚴格按照立項表單實施檢驗項目檢測,嚴格監督不合格乳制品的后續處理等,強化對進口乳制品的質量安全監管,確保進口乳制品質量安全。 今年截至8月20日,經該局檢驗共進口乳制品2284批、21.44萬噸,價值65832.16萬美元,檢出不合格乳制品18批,51.32噸,價值11.17萬美元。
因被黑龍江搖籃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拖欠奶資長達1年共計1200多萬元,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寶泉嶺分局290農場的部分養牛戶無法繼續經營,只能忍痛把奶牛當作肉牛賤賣給屠宰場。數十戶養牛戶到省城上訪沒有得到滿意結果,回去后繼續“殺牛”。 日前,位于黑龍江省綏濱縣境內的290農場的數十戶養牛戶代表,坐車700多公里到省城哈爾濱市上訪。他們在黑龍江搖籃乳業股份有限公司門前拉起條幅:“搖籃乳業,還我們血汗錢”、“拖欠農民工工資有人管,搖籃拖欠奶款一千二百萬無人過問無人管,聯名上訪要奶款”。 養牛戶上訪代表申作順告訴記者,290農場被拖欠奶款的奶戶有60多戶,被拖欠的奶款長達12個月之久,共1200多萬元。 養牛戶代表反映,搖籃乳業在寶泉嶺分局設有加工廠和收奶站,近幾年來,奶款從沒有給奶農結清的時候,一般都是拖欠4個
近日,山東省質監局在對省內企業的相關產品進行抽檢后發現,維維乳業的乳酸菌產品抽檢不合格,登上了“黑榜”。 此次抽檢的產品包括白酒、啤酒、茶葉、淀粉、豆制品、蜂產品、冷凍飲品、水產加工品和飲料9種食品。濟寧維維乳業一款生產日期為2012年5月7日,規格為200mL/袋的“天山雪” 草莓活性乳因乳酸菌不合格也成為“黑榜”主角之一。 根據抽檢結果,不合格的263家企業生產的食品中,大多因電導率、標簽標識、可溶性固形物、大腸菌群、菌落總數、蛋白質等項目不合格而引起。
據相關數據報道,我國目前嬰幼兒配方奶粉的需求量在每年40萬噸左右,是世界前幾位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這就吸引了眾多商家的眼球,促進了國產奶粉的起步與進口奶粉的進駐。國產奶粉由于起步較晚,且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管不嚴以及企業自身約束力不強,出現了連續的負面事件,給整個奶粉行業造成了不小的沖擊,尤其當今每個家庭對寶寶都非常重視,希望給寶寶的是最好的。所以中國配方奶粉行業想要健康發展,必須改變以往的形象。筆者認為想要改變現狀,嚴格的政府監管與企業自身建立較強的責任感兩方面缺一不可。 他律:嚴格到位的政府監管與嚴懲機制 在中國,政府并不是沒有對奶粉行業進行監管,而是方法不到位。據了解我國的相關檢查機制程序比較繁瑣,如抽樣、檢測、確定是否有害都在不同的機構,這樣一來就耽誤了很長時間。等檢測結果出來了也許奶粉也要賣光了。并且在我國即使出現了奶粉問題也只是哪個系列出問題哪個系列下架,這是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