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媽說:今天的故事來自我的朋友大平,一個在上海生活、深陷教育內卷媽媽的親身經歷。我是怎么都不會想到,曾經堅決奉行“雞娃才能讓娃擁有好未來“的她會打來電話告訴我,過去快兩年(從女兒中班到大班)的雞娃歷程,讓她悔恨不已,說著說著她哭了……
教育的焦慮和激進的雞娃是如何影響甚至毀壞著一個家庭的,要如何突破這樣的困境,今天我想把大平的真實故事分享給大家。
文/ 大平自述我的目標十分明確,就是去沖擊上海的“四校八大”(上海優秀教育資源的代表)。所以我早早在教育大區楊浦區購置好了學區房;寧可多開兩條街也要把女兒送進“雞血”的民辦幼兒園;盡管有了好的公辦保底,但我仍然想著要讓女兒去搏一搏民辦小學;如果進不了民辦,去了公辦小學,那也必須一路保持領先優勢……總之我已經準備好帶著女兒掉上七八層皮了。///滬上雞娃圈的媽媽們都是從小班就開始的,但我想想孩子將來也蠻辛苦的,就給女兒小班快活了一年,從中班才正常開始“雞”,結果就發現自己掉隊了。中班領去培訓機構參加分班測試,女兒的分數離最高等級的班要求相差甚遠。機構門口那些媽媽們聊的凈是“花花思維、何春光、小綠葉什么的我們小班都刷完了,最近做奧數,感覺我已經輔導不了了,只好送到機構里來”之類的“凡爾賽體”,對比之下,女兒還在扳著手指做“3+4=7”,就覺得有一種火燒眉毛般的緊迫感。立刻著手給孩子制定“趕超計劃”,打算用接下來中班大班兩年時間追上并超越小班就起步的孩子,既然起步已經晚了一年,那就只能全面提高效率。為了執行“趕超計劃”,我首先砍掉了女兒的各種“沒有考試目標”的興趣班,小班時期報的畫畫、跳舞、科學小實驗、樂高……只保留了跳舞。保留的原因也是相對功利的:在學校里有上臺,表演的機會;可以鍛煉形體;保證一定的運動量。砍掉興趣班騰出來的時間馬上就塞滿了語數英學科類的培訓班,并且都是奔著應試去的,像小班報的英語班,是那種唱唱跳跳的英語啟蒙模式,也覺得不香了,直接換成了雞血小機構的小班課,只有能摸到KET的邊才是香的。▽課堂里一堆五歲不到的小豆丁,個個像小學生一樣挺著身板坐著,這么大的孩子一上就是兩個半小時……外邊的培訓機構歸培訓機構,我在家還要繼續加餐。我把一整年的目標拆分到每個月,再落實到每天的具體安排,每月一表,打印出來貼上墻,表格上的每一項都要實打實的執行下去,完成一項打一個勾。比如數學每天50題口算,識字卡5張,練習冊15頁,3天一本牛津樹,不完成任務就不準上床。????
對于這種密不透風的學習安排,女兒一開始還是接受的。給她做的練習冊,她拿起筆就刷刷刷的寫上十分鐘都不帶卡殼的。
也是因為女兒的這種狀態讓我產生了一種“雞娃無止境”以及我家女兒是“可雞之才”的錯覺。其實后來才明白,女兒一開始接受只是因為練習冊的頭幾章題型都很基礎,對她沒難度;而女兒并不是“可雞之才”,她只是還沒討厭學習罷了。但是基于我的錯覺,我堅定了要“高歌猛進”的路線,除了在培訓班安排上給女兒層層加碼,語數英三學科線上線下齊頭并進,我給她的額外“加餐”也是不減反增,每天回家要寫要練的冊子堆起來,就是一座高過她頭頂的小山。
好幾次弄到10點還剩一大堆任務沒搞定,女兒哈欠連連,抬起一張寫滿倦意的臉,淚眼汪汪的問我:“媽媽,我可以不做了嗎,我想睡覺了。為什么我要寫這么多作業?”聽到她質疑的語氣,我沒有心疼,只有生氣,擔心當天任務不能完成。于是我開始對女兒PUA:沒有這么多為什么~學習是你必須要干的一件事情,和吃飯,上廁所一樣,和大人要出去上班一樣。
他原本是想安慰我,但那個當下,我卻像是找到了情緒發泄處,一把扯過試卷,“啪”一聲拍在桌上,滿腔怒火都往他身上噴:
“就讓你管個英語,都管不好,你有沒有好好盯牢她的進度,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這能行嗎?”
“你說太難了,你就是在給你自己和女兒找借口,就是偷懶,怎么其他孩子都能堅持呢。”
“我強迫?難道我想嗎?誰不愿意享受,難道我不想回家就躺著刷手機、看電視嗎?”
老公也忍我很久了,一股腦兒翻起了舊賬:“你就是愛在外面比來比去!你以前愛買房子,現在愛拼孩子,你的心態已經完全扭曲了你知道嗎?你就是為了自己的優越感!”我倆開始夾槍帶棒的互攻,在書房寫作業的女兒也毫無心思,隨即“嗚哇嗚哇”地放聲猛哭,鼻涕眼淚四處橫流。聽到這種炸鍋的哭聲,我心里更毛躁,沖著她歇斯底里,“你哭,你就知道哭,你學習效率這么低,怎么都教不會,我才想哭呢!!”女兒哭得更炸了,小臉漲得像茄子,身體一抽一抽的,上氣不接下氣,突然就猛烈的干嘔起來,把剛喝的奶全都吐了出來。我和老公都嚇得臉色煞白,馬上圍過去看她的情況。所幸嘔完又喘了幾分鐘之后,她漸漸平靜了下來。女兒兩只小手拽著我的胳膊,抽抽搭搭的說“爸爸媽媽你們不要吵架了,我會努力的,我一定能學會的。”她已經哭成這樣了,能喘上氣的第一句話,就是爸爸媽媽不要生氣、要開心,給到我內心的沖擊是極大的。為了“雞娃”,把家里成天搞得雞飛狗跳的,孩子哭到斷氣,夫妻關系親子關系都破壞殆盡,真的有必要嗎?
我開始問自己:雞娃的這一年,我做了這么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后,我和孩子分別得到了什么?我的目的又是什么?冷靜下來,我發現老公說得沒錯,我在忙活的都不是我真正追求的,而是為了攀比,和各種優秀的娃比。我一直想著能在這兩年里幫助女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這雞娃快2年,不過是一場空。所謂的學習習慣根本沒有養成,反而從正數走向了負數。女兒從起初的做題時自信滿滿唰唰唰地完成,到如今只有盯著才肯做,不盯就不做,磨唧病上身。學習習慣變成了負,學習能力也沒有提高。到了大班之后,女兒表現出的各種進度都是不吸收、跟不上。同時,女兒還從一個熱情開朗活潑的小孩,變得越來越膽小、謹慎,什么事情都要看大人的臉色,每天只知道接受大人的指令,像機器人一樣重復枯燥地學習。有一回,幼兒園班主任還找我談話:“你不要成天給她報這個班,逼她又去學那個的,我問過她的,她其實心里很不情愿的,現在白天在學校里都是悶悶不樂的,不愛說話;有幾次到戶外去運動,沒幾分鐘就回教室坐著了,說在外面站久了又曬又累,還是在座位上待著吧。這哪像一個孩子啊,焉不拉幾,死氣沉沉的,看看她以前,每天笑嘻嘻的,和同學打成一片,在幼兒園沒事就喜歡看書。這樣的孩子多棒啊!你可別把她逼壞了。”女兒如此,我也過得很不開心。為了雞娃,我放棄了所有的社交、所有的業余生活、所有的愛好,一下班就匆匆往家趕,只為了早點監督女兒坐在寫字桌前。以前我認為那是對的,看到計劃表上密密麻麻的勾,我認為這樣的生活還挺有勁,很有目標感,只要孩子能考進名校,這些付出和犧牲又算得了啥。可如今,我的狀態就和得了抑郁癥一樣低迷,沒有任何事可以讓我快樂,整夜整夜的對著天花板發呆,深夜還要去樓下坐一會兒透透氣。終于,我決定聽取老公的建議,把這個對她有難度的英語課停下了。也開始逐步進行學習規劃的調整,把壓抑天性的機構大課都砍了,把雞娃計劃表徹底撕掉,把練習冊課本都塞進書架底層,把女兒的時間徹底釋放出來了。我開始追隨她的需求和愛好:女兒喜歡聽故事、講故事,我就給她聽喜馬拉雅里的歷史小故事,來替代上線下那種大課,她記得就SO快,隔兩周還能聲情并茂的給我講一遍。隨著這樣的心態開放,這才想到早就有朋友勸我:你給女兒安排得這么滿,不是小孩子就應該這樣,而是你女兒很乖,她在配合你。但她始終是在為你學!”
這個朋友是有大智慧、也是有魄力的,他兒子因為前期沒有做準備,“裸奔”進小學,一開始確實過得比較辛苦,學習一直是倒數的。雖然她也并不太淡定,但還是盡可能不被環境所影響,保持著理智,沒有瘋狂給孩子報補習班去追趕,還是在自己養育孩子的節奏里。她始終關注著孩子的熱愛和興趣,兒子喜歡昆蟲,喜歡大自然,她就帶著他去博物館、公園、海邊四處跑。逛完回去自己找書看相關的資料,檢索知識點。她堅信,尊重孩子的興趣、保護他的求知欲,只要孩子自己要,爆發出來的能量可以是無窮的。
在二年級,有一次她帶著兒子出去參加班里集體組織的親子活動,孩子對于公園的花花草草、鳥獸蟲魚都如數家珍,把同學和家長都震住了,那一天他覺得兒子特別耀眼,這讓他堅信她兒子一定是優秀的,只是目前這種優秀還不符合世俗的標準。
“一二年級還能靠提前學保持優勢,到后面就是拼孩子的探索欲。如果能好好呵護孩子的熱情和自驅力,到高年級后孩子才能后勁十足,給到你一個完全不同的狀態。”再次回味朋友的話,覺得的確如此。也果然,他的兒子到了三年級一下子就躍到了班里的第一名。
其實只有跟著娃的節奏走,我們才知道路在哪里,也才能事半功倍!前幾天,我領著女兒在路上蹦蹦跳跳,揀揀掉落在地上的櫻花瓣,回家她擺成一顆愛心送給我,女兒笑瞇瞇的說,媽媽我愛你,希望媽媽每天都開心。
我積攢了近兩年的陰霾一掃而空。心底只有一個聲音在說:對不起,你這么愛媽媽,媽媽卻差點親手毀掉你。OK媽說:
大平的真實經歷有點慘烈,但很慶幸她及時調整了。她在電話那頭自嘲,“那時候你也勸我不要那么雞,但在當時真的就聽不進,還覺得自己無比正確,回頭看自己那會兒好傻好傻!”
我說,一切都是因為我們身處的教育環境太焦慮了。其實不止是她,即便是沒那么雞娃的我,也一樣因為孩子拖拖沓沓、不主動學習而對他歇斯底里過。
每個爸媽都是跟隨著孩子的長大在一路汲取著經驗、總結著教訓。
還可以輸入140字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