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除了市面受歡迎除了名酒外,更受歡迎的要數(shù)自家釀造的酒了。客家人自己釀造的酒主要是黃酒,對女性的身體進(jìn)補最有效。我們一起看看客家釀酒是怎么回事吧。
客家釀酒是一種糯米釀造的甜酒,酒精度比較低,估計也就是15度左右,在客家地區(qū)的家庭十有七八都會自己釀造。首先將糯米用“礱”碾掉外殼,“礱”是一種碾米工具,以前是用竹子和粘土做成的,可以將糯米外殼去掉而不傷著米的淀粉,今日已經(jīng)比較少見,不過還是有人使用。然后將糯米用水浸泡一天左右,間中換水,再用大鐵鍋將糯米燜熟,這種燜熟的米飯?zhí)貏e香,也很好吃,尤其是鍋底有些糊的部分,焦黃的很好看。
燜熟的糯米放在一個很大的簸箕里面,簸箕大的有一米直徑,攪松然后加上酒曲,一般酒曲都用紅曲,因此客家釀酒也就是紅色的,很是好看。待糯米涼了以后,就用酒缸裝起來密封發(fā)酵,這時的酒缸特別要干凈無菌,一般都用熱水清洗,太陽光下干燥,否則可能就是做成一缸米醋,密封用多層草紙封口扎牢。
客家釀酒一般在春節(jié)前釀造,氣溫低的時候,還需要用舊棉被保溫,一般發(fā)酵溫度在20度左右,經(jīng)過一個星期至十天左右里面的糯米也就全部發(fā)酵完畢,可以煮酒了。煮酒也是用陶制的酒缸,一般容量在一擔(dān)水的大小,燃料就是用糯米殼。
煮酒的時候可以將全部裝發(fā)酵好的酒液加入水和燒酒,一般加入的比例是五份原液,五份水,1~3斤燒酒,在避雨干燥的空地將酒缸逐個排列在一起,留十公分左右的間隙,填入糯米殼,酒缸蓋蓋,以免灰塵進(jìn)入,然后在酒缸周圍用土磚圍起來,用稻殼填滿略低于酒缸口即可。點火用木炭,糯米殼燃燒是文火,將酒煮好大概需要5~8個小時。
待燃料全部少完以后,直至酒逐漸冷卻才可以將酒缸密封好,一般情況下可以保存三個月左右。這些都是造法的基本理論, 客家釀酒的吃法主要是兩種:雞肉煮酒和溫酒。以前雞肉煮酒都為女人生孩子以后為補身而作,今日已經(jīng)逐漸擴展,一般家庭也會以此法而作。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