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流行區在亞洲遠東和東南亞地區,我國華南、華北、東北地區可見,集中7,8,9三個月發病.它由病毒引起,經蚊傳播。
主要表現:
發病急,有高熱、意識障礙、驚厥、強直性痙攣和腦膜刺激征,重型患者病后往往有后遺癥。乙型腦炎病毒隨血液被吸入蚊子體內后,先在其腸道內增殖,然后移行至唾液腺,經叮咬后傳播給人或動物。
由登革病毒引起,經蚊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登革熱以發熱,皮疹,肌肉和骨關節劇烈酸痛,淋巴結腫大,白細胞減少等為主要表現,病死率低;登革出血熱以發熱,皮疹,出血,休克等為主要特征,病死率高.目前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沿海地區,長江以南為多。
登革熱和登革出血熱:
登革熱是經伊蚊傳播、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登革熱的臨床癥狀有發熱,頭痛,全身肌肉關節酸痛,牙齦、鼻腔或消化道出血,并有皮疹和淋巴結腫大等。
更為兇險的類型,稱為登革出血熱,死亡率高達5%~10%。患者還會出現休克,伴胃腸大出血,可于4~6小時內死亡。
盡管一般登革熱整個病程大致一個星期,但病后患者一般都會感到虛弱、乏力和抑郁,要恢復到正常狀態常常需要幾周乃至數月甚至更長時間。
登革出血熱以發熱、皮疹、出血、休克等為主要特征,病死率高。目前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沿海地區,以長江以南為多。
蚊子能傳播的疾病還有傳染性乙型腦炎。它是由病毒引起,主要由庫蚊傳播,傳染源是農村的各種牲畜特別是幼豬。
主要表現:
發病急,有高熱、意識障礙、驚厥、強直性痙攣和腦膜刺激征,重型患者病后往往有后遺癥。
瘧疾是由按蚊傳播,是瘧原蟲傳播引起傳染病,夏季兩季多見,常年可發病,國內多見于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可遍布全國,北方地區發病較少。
主要表現:
間歇性寒戰、高熱、出汗、脾腫大、貧血。臨床可分間日瘧疾,三日瘧疾,惡性瘧疾三型。其中惡性瘧疾可侵犯內臟,預后不良。
絲蟲病是通過蚊蟲叮咬而傳播,在我國僅有斑氏及巴來絲蟲病流行,長江以南地區流行。
絲蟲寄生在淋巴組織,皮下組織或漿膜腔,引起淋巴管炎癥及阻塞,形成象皮腫,腹水等。臨床還有絲蟲熱,肺部嗜酸粒細胞浸潤綜合征等。
蚊子還能傳播和熱病,黑熱病是由白蛉叮咬而傳播的,為內臟利什曼原蟲引起的地方性傳染病。因此,滅蚊避蚊是預防蚊媒傳染病的一項重要措施。
1、森林腦炎
致病的昆蟲主要是蜱,主要表現為突起高熱、頭痛、意識模糊、腦膜刺激征、癱瘓為主要特征,常有后遺癥,病死率較高;是森林地區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我國主要流行區域是東北。
2、新疆出血熱
主要分布于有硬蜱活動的荒漠和牧場,有明顯的地區性和季節性。人被帶病毒的蜱叮咬或通過皮膚傷口感染。起病急驟,有發熱、頭痛、困倦乏力、嘔吐等癥狀,后期皮膚粘膜有出血點,嚴重病人有鼻衄、嘔血、血尿、蛋白尿甚至休克等。
3、乙型腦炎
致病的昆蟲在我國主要是三帶喙庫蚊,主要引起病毒性腦炎,病死率高,后遺癥也非常嚴重。南北方均有流行,南方稍早、北方稍遲。
4、登革熱
致病的昆蟲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主要引起高熱、全身紅疹、皮膚、粘膜甚至胃腸道、顱內出血。輕型患者一般預后良好,重癥患者也可出現死亡。主要在東南亞地區流行。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