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處理傷口 皮膚未破的情況 立即把寵物與寶寶分離開,先安撫受驚嚇的寶寶,并用大量清水沖洗被咬處,然后使用無刺激性或者刺激性較小的肥皂洗凈被咬處。這時一般不需要注射狂犬疫苗。 輕度咬破皮膚 首先,家長應在第一時間用濃肥皂水沖洗寶寶的傷口,并用酒精對傷口進行簡單的擦拭、消毒,擦拭過程中安撫寶寶停止哭鬧,讓寶寶安靜下來。由于動物的口腔有很多細菌,所以一定要盡快到醫院進行治療,并請教醫生是否注射狂犬病和破傷風疫苗。 寶寶耳朵被咬 由于寶寶的身高有限,被寵物咬到耳朵機會也很大,這無疑增加了危險系數。所以,家長一旦發現寶寶耳朵被咬,應盡快查看傷口周圍相連的血管以及寶寶臉部有無牽連受傷。此外,還應查看是否有寵物的唾液流進寶寶耳朵里,如果有,應盡快讓寶寶斜側身體,把寵物唾液控出。然后再前往醫院,并向醫生說明你所
嬰兒飲食是喂養大事,年輕媽媽因為缺乏經驗,面對嬰兒嗆奶、溢奶、或誤服藥物時,常常一籌莫展,不知如何是好。下面就向大家介紹一些應對嬰兒飲食意外的小竅門,讓媽媽在遇到下列情況時,可以早做準備,從容應對。 食道開口與氣管的開口在咽喉部相通,吐奶最怕的是奶水由食道逆流到咽喉部時,在吸氣的瞬間誤入氣管,即所謂的嗆奶。量大時會造成氣管堵塞,不能呼吸,危及生命;量少時直接吸入肺部深處造成吸入性肺炎。 輕微的溢奶、吐奶,寶寶自己會調適呼吸及吞咽動作,不會吸入氣管,只要密切觀察寶寶的呼吸狀況及膚色即可。如果大量吐奶,可按以下方法處理: 首先,平躺時如果發生嘔吐,應迅速將寶寶的臉側向一邊,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氣管。 其次,把手帕纏在手指上,伸入口腔中,將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
必須要知道的日常急救知識 一、入室后發現發生煤氣中毒,該怎樣正確處理? 家庭中煤氣中毒主要指一氧化碳中毒、液化石油氣、管道煤氣、天然氣中毒,前者多見于冬天用煤爐取暖,門窗緊閉,排煙不良時,后者常見于液化灶具漏泄或煤氣管道漏泄等。煤氣中毒時病人最初感覺為頭痛、頭昏、惡心、嘔吐、軟弱無力,當他意識到中毒時,常掙扎下床開門、開窗,但一般僅有少數人能打開門,大部分病人迅速發生抽痙、昏迷,兩頰、前胸皮膚及口唇呈櫻桃紅色,如救治不及時,可很快呼吸抑制而死亡。 主要采取:煤氣中毒的現場急救原則 (1)立即打開門窗,移病人于通風良好、空氣新鮮的地方。查找煤氣漏泄的原因,排除隱患。 (2)神志不清的中毒病人必須盡快抬出中毒環境,在最短的時間內,檢查病人呼吸、脈搏、血壓情況,根據這些情況進行緊急處理。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暢,清除口鼻分泌物,一旦發現心跳
親親寶貝小編友情提醒家長朋友們,當寶寶被異物卡喉,家長做好急救措施呢很關鍵,那家長們應該如何做正確的急救措施,在這里,親親寶貝小編告訴家長們幾個有效的急救辦法。 ● “三明治”叩擊法 順序1 首先要將寶寶翻轉為俯臥位,并且要騎跨于媽媽一側的手臂上,再將寶寶的頭部放低于軀干,同時用手穩固握住寶寶的下頜以便于托住頭,并要將此前臂放在自己大腿上。 順序2 用另外一只手掌叩擊寶寶背部兩肩胛間部位4~6下。 順序3 將叩擊的手掌放在寶寶背上,手指握住寶寶頭后枕部,把寶寶夾在兩手臂中間,將寶寶上下一致翻成仰臥位。(兩臂夾寶寶,如同三明治) 順序4 使寶寶頭低于身體軀干,施救者前臂放在大腿上,再用另外一只手的兩個手指在寶寶胸部(把3根手指放在寶寶胸部中線上,食指需要對準乳頭連線,抬起食指,用中指、無名指向下壓2~3厘米)連續沖擊4~5次。
冬天是寶寶燙傷發生頻繁的季節,如果父母平常注意預防,了解一些燙傷的急救常識,燙傷是可以避免的,至少可以減輕燙傷的程度。 要讓寶寶遠離燙傷,父母要從細節做起 * 注意一些生活細節,就可以避免寶寶受傷。很多父母都習慣先將熱水倒進盆里,稍不留神,就會變成導致燙傷的隱患。因此,給寶寶洗澡時,一定要先倒冷水,再加熱水。 * 在傷處涂醬油會加深受傷程度。在寶寶傷處涂抹醬油,這樣不但不能減輕傷情,而且會繼續刺激傷口,加深受傷程度,增加感染機會。 * 如不能準確判斷燙傷程度,最好帶寶寶去看醫生。寶寶皮膚嬌嫩,一旦燙傷,受傷程度要比成人嚴重得多。在父母判斷不了燙傷程度的情況下,應立即帶寶寶到醫院檢查,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燙傷的現場急救 如果寶寶不慎被燙傷時,父母先不要慌亂,一定要保持鎮定,進行現場急救,以使燙傷造成的損害最小。 急救可簡單分為5個步驟。 *
很多家長是會立即把孩子抱起來。不過,提醒您:其實這樣做是很危險的!不明白為什么?今天袋鼠麻麻就來講一講:孩子墜床后,家長的正確處理方法。 不同跌落傷 需不同對待 寶寶摔下床后千萬別立即抱起!因為在孩子摔下床后,我們第一時間并不了解寶寶的傷情如何,如果冒然將他抱起來,很有可能在抱起的過程中,因為用力不當而對寶寶造成二次傷害。 發現寶寶墜床后,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必須保持冷靜,同時對寶寶進行觀察。 1表現無異常:保持觀察 寶寶如果能夠馬上大哭,一般說明腦部受傷的可能性較小。對寶寶觀察20秒左右,從頭到腳先看一下,大概判斷一下墜床對寶寶身體哪個部位造成了傷害,再做相應處理。 一些寶寶從床上掉下后,身體沒有明顯外傷,表現也沒出現任何異常。但即便如此,家長也不能放松警惕,應盡量與寶寶說話、逗逗他,轉移他的興奮點,
寶寶中暑發燒怎么辦? 寶寶的身體相對成人來說是比較弱的,所以如果發現寶寶中暑了,要及時的救治。那么該用到哪些辦法呢?小編下面就為你一一介紹吧。 1、勤擦拭 要立刻將他送到室內去療養,用濕冷的毛巾敷住他的額頭上面,并且給他多喝涼開水,想辦法讓小孩子的體溫降低一點,因為小孩子的抵抗力較弱,必須要做好降溫工作。 2、擦風油精 可以用一些家用酒精涂在小孩子的風池穴和太陽穴,這兩個穴道是熱量集中的地方,通常因此會讓小孩子感到頭暈目眩,不堪忍受,而酒精的沸點較低,可以迅速降溫,讓小孩子感到一陣淋漓暢快。 4、多喝水 中暑的小孩子由于體內水分的缺失,要多給小孩子喝白開水,多給他吃瓜果蔬菜,以此來補充水分,事實上如果我們做的合適,小孩子很快就可以康復。 5、找陰涼 把孩子放在通風
小寶寶貪玩淘氣,難免會弄傷手部,本篇資訊,就小寶寶手部不同的傷口,來告訴媽媽們不同的急救措施,以及如何護理和預防這些傷口,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具體詳細內容吧。 指頭出血 當寶寶指頭出血時,媽媽可以用自己的手指按壓住寶寶受傷的指頭,這樣就可以起到止血的作用。 掌心出血 寶寶掌心出血時,媽媽可以用力按壓住寶寶腕關節內側的橈動脈止血,即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脈搏處。 寶寶手部流血的急救措施 護理 裹紗布 寶寶流血止住后,媽媽要用干凈的紗布放在寶寶傷口上包緊,這樣可以避免空氣中的細菌侵蝕傷口或再次出血。 選好消毒液 媽媽可以在寶寶傷口處用復方碘或碘氟等擦拭,殺滅傷口處的各種病菌,防止寶寶傷口感染。 控制抓撓 長期包扎的傷口會有酸麻的感覺,這時候媽媽要控制寶寶抓撓傷口,否則很容易傷口破裂。 預防 妥善收藏尖銳物品 媽
孩子意外損傷的應急處理方法 孩子們到了學齡前的時候大都是愛跑愛跳愛玩,十分活潑可愛。有時候,小孩子不免會有磕磕碰碰的小傷口。如果這個時候,家庭環境不安全的話,小朋友則會被類似開水的東西燙傷,這可著實嚇壞了我們的爸爸媽媽。那么,小孩子在被燙傷之后,我們要如何處理呢?別急,讓我們先來看看到底有哪幾種類型的燙傷,好對癥下藥。 孩子意外損傷的應急處理方法 類型一、熱液燙傷 潛在危險 小孩子對熱水壺使用不恰當,或是大人打了熱水之后沒有蓋緊小朋友碰倒打翻了就容易被燙傷。 處理方法 1、以流動的自來水沖洗或浸泡在冷水中,以達到皮膚快速降溫的目的,不可把冰塊直接放在傷口上,以免使皮膚組織受傷。 2、充分泡濕傷口后小心除去衣物,可用剪刀幫忙剪開衣物,并保留有沾黏的部分。有水泡時千萬不要弄破。 3、繼續浸泡于冷水中至少30分鐘,可減輕疼痛。但燒傷面積
春節期間,人來客往,大人們聚在一起談笑風生;孩子們則盡情嬉笑打鬧。在這特殊的節假日,爸爸媽媽一時留意不到,興奮過度的孩子難免會出現點磕磕碰碰的意外傷害。危及孩子安全的意外傷害中除了滑倒摔傷外,嚴重的還有異物卡喉、鞭炮炸傷等,因此,春節期間,爸爸媽媽一定要重視孩子的安全問題,必要時掌握一些意外急救小常識… 加強看護慎防扭傷摔傷 近年來,不少爸爸媽媽會帶孩子外出過年。但由于春節期間氣溫尚低,有的地方甚至冰天雪地,這時無論是探親訪友,還是外出游玩,都應特別注意交通安全;到游樂場所或進行爬山、滑雪等游玩項目時,也要留意游樂場所的安全性,并加強看護,防止孩子從高處墜落,跑跳時扭傷、摔傷等。 【應急措施】 1. 扭傷 孩子發生扭傷時,爸爸媽媽自己先不要驚慌,記得要在發生傷害的第一時間,對傷處進行冰敷(如無條件,冷水毛巾也可以),時間不超過1小時,然后再
對于小嬰兒來說,由于自我意識還不強,很容易發生各種意外狀況,溺水就是很常見的,下面我們就具體來看看常見嬰兒溺水原因,以及如何措施如何防護。 常見嬰兒溺水原因 家長在給寶寶洗澡時,由于接電話或其他原因走開一會,寶寶無人看管導致溺水。 1歲內的嬰兒運動協調能力尚未成熟,把頭放入水盆、馬桶等有水的容易也可能導致溺水。 寶寶戶外玩耍時,家長一時疏忽未注意,寶寶不慎落入水池,河塘所致。 溺水的嚴重危害 由于溺水缺氧,可導致寶寶腦水腫,造成面色蒼白、全身浮腫、昏迷、抽搐、煩躁不安、記憶力減退或消失、視覺障礙等各種神經系統癥狀。 血壓降低、心律紊亂或心跳停止。 出現呼吸困難或呼吸停止,少尿或無尿。 導致寶寶體溫降低。 復蘇后可能并發肺炎、肺膿腫等后遺癥,嚴重者可呈植物人表現。 嬰兒溺水后的處理原則 溺水后的搶救藥爭分奪秒,一旦寶
孩子誤服水銀的急救 近日家住北京市順義區后沙峪的一名3歲女童誤食水銀。在送往醫搶救的路上,北京交通廣播、交警、司機朋友聯動救援,僅僅37分鐘孩子就被送到北京兒童醫院。據家長介紹,在給孩子量體溫時,竟發現孩子已經將體溫計咬碎,嘴角還殘留著少量水銀。到達醫院后經檢查,患兒暫時沒有生命危險。 孩子誤服水銀的急救 體溫計中的水銀又稱汞,為液態銀白色金屬,常溫下即能蒸發。體溫計破碎后,水銀掉在地上就會形成許多銀色的“水珠”。水銀量較大時引起的急性中毒,其全身癥狀為頭痛、頭昏、乏力、發熱。口腔及消化道癥狀表現為齒齦紅腫酸痛、糜爛出血、牙齒松動、齦槽溢膿。皮膚接觸可出現紅色斑丘疹,以四肢及頭面部分布較多。少數患者可有腎損害,個別嚴重者可有咳嗽、胸痛、呼吸困難、紺紫等急性間質性肺炎的表現。慢性中毒主要表現為口腔發炎、肌肉震顫和精神失常等。 迅速將兒童送
綜述篇 相關數據顯示,廣州0- 14歲孩子,2008年有101名死于意外,2009年有98名死于意外,2010年有130名死于意外,2011年1- 8月有73名死于意外。 意外,這一原本取意小概率事件的名詞,在我國已然成為1-14歲未成年兒童嬰幼兒死亡的首要原因,意外傷害已然成為一項特別突出的公共衛生問題。但在廣州市兒童及中、小學生意外傷害監測與教育專家看來,幾乎所有傷害其實都是可以預防的。 溺水高居致死性意外榜首 廣州市婦兒醫療中心兒童保健科主任、全球兒童安全網絡兒童意外傷害監測和教育系統廣州項目主持人林穗方表示,“按照國際通行分類標準,未成年人意外傷害分別為溺水、交通意外、窒息、跌落、意外中毒和其他意外(包括燒燙傷、電擊傷、砸傷、寵物咬傷致死等)六大類。歷年來的監測均顯示,兒童意外傷害發生最多的地點是在住宅,其次是幼兒園。
創可貼不是萬能的,它不能處理所有的傷口,使用不當還存在很嚴重的安全隱患。創可貼也不是完全沒用,貼不貼、怎么貼、貼多久都有講究,你需要知道下面這些知識。 1 手指腳趾不建議環狀包扎創可貼 兒童不建議用創可貼,尤其是在手指、腳趾上進行環狀包扎。小朋友皮膚嬌嫩且彈性大,使用創可貼很容易貼太緊,這樣就會造成血流不暢,存在危險。 環狀包扎也會延緩傷口愈合的速度。 傷口需要每天進行1-3次的創面消毒,在傷口愈合前,盡量不要沾水。 2 這4種傷口不見使用創可貼 出血多:貼創可貼也沒用,應及時去醫院治療。 小而深:不利于排出傷口內的分泌物和膿液,這樣會加重感染。 動物咬傷:毒汁和病菌會在傷口內蓄積或擴散。應立即消毒,然后去醫院打疫苗。 鐵釘扎傷:為防止感染,應該先清潔,并
媽媽趕緊把孩子送去了醫院,結果當醫生用食道鏡一看,發現孩子的食道里有一個魚刺狀異物,魚刺周邊血肉模,盡管后來醫生們全力搶救,最終也沒能挽回這個孩子的生命。 如果能及時告訴醫生孩子吞魚骨的意外,估計孩子就不會丟命了! 魚卡喉嚨,不建議吞食東西! 吃魚時被魚刺卡住,最初的位置一般都比較淺,最常見的就是在扁桃體附近,如果及時就醫或夾出很容易解決。相反,采用吞食物等土辦法,會把魚刺越擠越深,刺入黏膜內,同時也可能把魚刺推入咽喉部、食管,導致魚刺更難取出。 另外咽喉食管周圍有許多大血管,魚刺刺傷血管后可造成大出血,或者刺破黏膜造成感染、化膿、形成膿腫,最后可引致感染危及性命。 ? ◆ ◆ ◆ 面對孩子卡魚刺時,正確做法是: 1觀察魚刺位置:可以讓孩子張開嘴巴,大人用手電筒
動物咬傷即使是很輕的傷口,也要第一時間清洗消毒,并去醫院就診。 咬傷的護理 堅持注射狂犬疫苗:如果寶寶需要注射狂犬疫苗,媽媽一定要按照規定時間間隔,堅持給寶寶連續接種5次,以達到最理想的免疫效果。 觀察傷口情況:保持傷口清潔,注意觀察傷口情況,出現紅腫、壓痛、滲出等情況,提示傷口有感染的可能,需要及時帶寶寶看醫生。 平時注意跟寵物保持距離 夏季寶寶戶外活動時,很可能在外面遭遇貓貓狗狗,媽媽一定要注意,不要讓寶寶隨意逗弄別人家的寵物。在寵物聚集的地方,最好把寶寶抱起來。 危急時刻:被兔子咬了也要注射狂犬疫苗 ——歷險寶寶:西西,22個月 有天晚上也不知怎么,西西跟家里
當你的寶寶因發熱突然出現抽風時,千萬不要驚慌失措,不要大聲呼喊或用力搖晃、拍打孩子,應采取以下的方法: 保持呼吸道暢通如孩子頭向后仰、四肢挺直、發硬時,千萬不要用力彎曲孩子四肢。應把孩子平放在床上,頭歪向一側。因為抽風時經常發生嘔吐及口腔粘液分泌物增多,頭歪向一側就可避免將嘔吐物及分泌物吸到氣管里,引起呼吸不暢。同時要馬上將孩子的領口解開,免得頸部被勒太緊而影響呼吸道暢通。抽風時小兒牙關大多咬得很緊,有的父母想往口中塞入筷子去防止舌頭咬傷,但往往因牙關緊閉而放不進筷子,這時強行往口中放入筷子會造成局部損傷,對孩子不利。 按壓人中穴及合谷穴人中穴在口唇和鼻子之間的上1/3處,可用食指向內、向下按壓;合谷穴位于拇指和食指并攏時的最高隆起處,用拇指稍用力按揉即可。 物理降溫可以用毛巾浸泡涼水,輕輕擰至不滴
窒息&異物吸入 爸爸媽媽應該都了解,3歲內的孩子喜歡把任何東西都放到嘴里玩,但是小寶寶在5歲前,吞咽咀嚼的能力都很差,而且寶寶的牙齒也沒有長齊,這個時候非常容易發生異物吸入,大塊異物吸入很容易導致窒息。 在異物吸入后,如何正確評估是否有窒息情況出現呢?▼ 如上圖所示,如果孩子出現這樣的狀況,則是窒息的發生,是由較大異物堵住氣管引起。 還有一種非常常見的異物狀況,少量的異物吸入并不會發生窒息,會引起非常強烈的嗆咳,成年人也會偶爾發生這樣的情況,例如被食物或者自己口水所嗆到的體驗,這個時候的強烈嗆咳是人類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能通過咳嗽將異物咳出來。 爸爸媽媽應該知道,異物吸入和窒息是兩個概念。寶寶在吸入異物后有咳嗽發生,說明異物并不是很大,沒有引
噼啪!寶寶摔倒了。這時候寶寶要么會哭鼻子求安慰,要么拍拍屁股站起來重新風一樣的男/女子。一般寶寶沒哭沒鬧的話,家長都不會太擔心,因為還能跑還能跳就代表沒事。 但其實,寶寶摔倒了沒哭未必沒事。 寶寶摔倒了應該怎么辦? 秘訣:黃金20秒。 就是觀察20秒左右,如果確認沒有問題再抱起。 首先檢查寶寶有沒有外傷,包括皮膚、四肢、骨骼、關節活動和頭顱。 如果: 皮膚擦傷,用干凈紗布覆蓋上,止血,保持傷口不要繼續污染然后藥物處理,嚴重情況得就醫; 關節或骨骼受傷,不建議自行處理,保持原來的姿勢去醫院就診。 如果沒有明顯傷口: 那觀察寶寶精神狀態與有無嘔吐。 這一步至關重要! 摔倒了會嘔吐,一般都是摔倒了頭,從而導致輕微腦震蕩或顱內出血,后果可大可
問題1:來自交通的暈眩 由于年齡較小的寶寶內耳的前庭功能發育尚不成熟,經常可能出現暈車、船的現象。這是一時性的病理反應,主要表現為頭暈、惡心、甚至嘔吐等。在乘坐交通工具前適當給寶寶吃些食物,可以減輕上述現象。 如果想在乘坐交通工具前給寶寶服用一些藥物,孩子的年齡不同,藥物選擇也要有所區別。 年齡較小的寶寶可服用苯海拉明等一些略有鎮靜作用的藥物。使用劑量應該事先征求醫生的意見。一般推薦劑量為每次0.5~1毫克/千克體重,乘車、船前30分鐘服用。 而學齡以上的兒童則可服用乘暈寧,每次服用25毫克,也應于乘車前30分鐘服用。 溫馨提示: 乘坐飛機也可出現類似現象,特別是飛機在空中顛簸時。 問題2.來自意外的傷害 寶寶在外游玩,難免出現皮外傷。遇到皮膚擦傷,首先用流動的清水清洗,然后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