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幼兒窒息的原因 1、食物噎住食道 如果幼兒在進食時,如果食物顆粒太大,導致無法順利咀嚼吞咽,或是邊吃邊玩,這都可能會造成食物堵塞食道,導致空氣無法通過而呼吸困難。 2、吞咽過小物體 有時候幼兒在玩耍時,有可能會因為好奇而將玩具或是小的物體,如鈕扣電池、鈕扣,放入口中誤食吞咽,造成堵塞窒息。 3、嘔吐呼吸不順 如果幼兒嘔吐時,因為吸入空氣或呼吸急促,有可能因為氣體交換不順而發生窒息的情況,所以要特別的小心。 二、幼兒窒息出現的癥狀 1、咳嗽呼吸困難 發生窒息最明顯的癥狀就是,妳會發現幼兒會有咳嗽,以及呼吸困難的情況。這通常是有異物擋住呼吸道所引起的現象,而且妳會發現幼兒很難說話。 2、臉色發青變紫 呼吸困難時,
原標題:6個月女嬰被卡床欄窒息,午睡中的媽媽毫無察覺,發現時已經晚了 文|齊麗娟 林女士前不久誕下了一名女嬰,小嬰兒白白胖胖的,長得很是可愛。為了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林女士給孩子準備好了一切嬰兒用品,尿布奶粉一應俱全,還給女兒睡的床加上了護欄。時間一晃六個月就過去了,林女士為了照顧女兒,辭去了工作,專心在家陪護女兒,可沒想到的是,悲劇最終還是釀成了。 這天林女士剛剛帶著女兒參加了當地的母嬰分享會,順道把當天的菜也買好了。回到家之后,林女士一邊帶著女兒一邊煮飯,吃完飯之后還要哄孩子睡午覺。做完這一切之后,林女士已經累得半死,一沾枕頭也就睡了過去。 就在這時意外發生了,林女士睡完午覺發現女兒的脖子被卡在圍欄與床墊的那塊間隙之中,整個身體微微懸空,小臉張臉都已經變白了。 這可把林女士嚇得手腳發軟,強行把護欄掰開,把女兒
近年來,我虐童事件頻發,相關涉案人員受到的處罰各不相同,這不禁讓人們擔憂,沒有一個系統的健全的兒童保護法律體系,是沒有辦法完全杜絕虐童事件的發生的。那么,關于虐待兒童,我國是如何界定的呢? 我國目前雖有相應的保護兒童權利的法律規范 , 但尚未形成系統的兒童保護法律體系 , 更缺少規制兒童虐待的專門立法 , 具體表現為如下三個方面 : 首先 ,宣言式的法律規定缺乏可操作性。憲法83條規定“禁止虐待老人、婦女和兒童”。 民法通則140條規定“婚姻、家庭、老人、母親和兒童受法律保護”。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8條也規“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殘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嬰、棄嬰”。 該法第62條規定“父母
日常生活中,人們在活動時經常發生一些扭傷或拉傷,如“崴腳”、“戳手”就是踝關節、腕關節的扭傷。如果傷者處理手法不正確,往往會使扭拉傷部位傷上加傷。當你遇到這樣的情況,應該如何處理呢? 辨扭傷程度看癥狀 關節扭傷后,受傷部位常有運動功能的改變,總體上會出現四種情況: 1.疼痛:扭傷部位出現脹痛、熱痛、撕裂樣疼痛,局部肌肉有壓痛,活動時疼痛加劇。 2.腫脹:關節扭傷部位出現不同程度腫脹,肌肉拉傷則腫脹不明顯。 3.瘀血:扭傷部位出現不同程度瘀血,表現為局部青紫或紅紫,常圍繞受傷關節。 4.運動障礙:傷側下肢常因疼痛而不能觸地;腰部扭傷的傷員常不能做扭轉動作。 緊急救治五大步 發生關節扭傷之后,受傷部位會發生炎性反應,如果處理得當
如今,交通事故幾乎每天都在發生,讓人們膽戰心驚,防不勝防,那么如何保證我們的小寶寶盡量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呢?父母應該怎么做,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呢? 12歲以前,后排就座 12歲以下或者身高不足1.4米的孩子是不宜坐在前排副駕駛座位上的。因為安全帶是根據成人的體型設計的,孩子使用成人的安全帶,如果綁得太緊,在發生交通事故時會造成致命的腰部擠傷或脖子、臉頰壓傷。如果綁得太松,車輛緊急制動時,孩子可能會從安全帶和座椅之間的空當飛出去。 不要抱著孩子坐車 把孩子抱在懷里坐車應該很安全吧?很多人都這么想,不過,看了下面的解釋,這個想法就被顛覆了。 當汽車以每小時40公里的速度行駛時,如果突然緊急剎車,在慣性的作用下,10千克重的孩子受到的沖擊力相當于200多千克,也就是說,相當于三四個成年人體重的總和,家長就算是大力士,也沒法抱住孩子,孩子會飛出去,撞在中控臺或前擋
相信不少媽媽會遇到過或者在擔心寶寶墜床這個問題,家長們最大的心愿就是寶寶成長一帆風順,希望不要遇到危險,出現意外。但是在生活中經常會出現一些讓父母擔驚受怕的小意外。例如墜床,即便爸爸媽媽已經很注意了,可寶寶還是會從床上摔下來。寶寶墜床,真的防不勝防嗎? 寶寶墜床 誰之過? 很多家長會覺得或者聽說,嬰兒的骨骼柔軟,墜床摔倒也不會有什么傷害,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寶寶墜床對寶寶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主要有下面兩個方面: 直接創傷:主要指皮膚、肌肉摔傷、關節和骨骼摔傷、腦組織損傷等。如果寶寶墜床時手腳關節或頭部,五官部位先著地,那么狠容易造成骨折、腦損傷或者五官受傷。 心理損傷:寶寶在墜地過程中受到驚嚇,引起情緒激惹、恐懼、睡眠障礙等癥狀,就是心理損傷。嚴重時可導致患兒得恐懼癥或者精神失常。 孩子墜床,家長的過錯 調查顯示,在眾多的嬰兒墜床案例中,絕大多數情
原標題:6個月的娃發育緩慢,兒科醫生:“元兇”是這3種水,別再不當回事 最近真的是被小外甥的事情給愁壞了,趕在去年年底,外甥出生了,全家都很開心,但是外甥的體質并不怎么好,總是生病,跌跌撞撞的終于6個月了,領著外甥去體檢的時候竟然發現身高體重都不達標。 這時候嚇壞了家里的人,兒科醫生詢問過后原因之后,才知道6個月的外甥,正是添加輔食的好時候,可是外甥吃了輔食之后,就經常出現消化方面的問題,奶奶說小外甥是熱的,孩子體內的水分不足,要趕緊補充了。就給孩子喂水,現在天氣越來越熱了,自然外甥喝的水也就越來越多了。 水喝多了,孩子輔食吃的少了,奶吃的也少了,營養就跟不上了,怎么能長個呢?其實孩子在沒有添加輔食之前,不用特意的給孩子喂水,等到添加了輔食之后,給孩子補充水分,就要注意了,下面這“3種水”不要給孩子喝,容易耽誤孩子發育,
對于心跳呼吸驟停,現場搶救十分重要,應爭分奪秒地進行,以保持呼吸道通暢,建立呼吸,建立循環,保證心腦等重要臟器的血液灌注及供氧。心肺復蘇的常用順序為C-A-B-D-E,即循環(C),氣道(A),呼吸(B),藥物(D),電復律(E)。 循環支持是指在沒有脈搏的情況下,給 予胸外心臟按壓,心率小于60次/分為胸外按壓的指征。胸外按壓的頻率為100次/分,深度為胸括的1/3,按壓部位為乳頭連線中點胸骨上,胸外按壓頻率 與人工呼吸的配合為30:2(一人施救)或15:2(兩人施救),每2分鐘后進行評估,觀察頸動脈、股動脈的搏動,膚色,血氧飽和度。 通暢氣道,建立和維持氣道的通暢保證足夠的通氣是基礎生命支持最重要的內容,應去除氣道內的分泌物,將頭后仰,抬高下頜,一手放在患兒前額,將頭向背部傾斜并處于正中位,頸部稍微伸展,有效開放氣道。 氣
相信不少媽媽會遇到過或者在擔心這個問題,家長們最大的心愿就是寶寶成長一帆風順,希望不要遇到危險,出現意外。但是在生活中經常會出現一些讓父母擔驚受怕的小意外。例如墜床,即便爸爸媽媽已經很注意了,可寶寶還是會從床上摔下來。寶寶墜床,真的防不勝防嗎? 寶寶墜床誰之過? 很多家長會覺得或者聽說,嬰兒的骨骼柔軟,墜床摔倒也不會有什么傷害,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寶寶墜床對寶寶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主要有下面兩個方面: 直接創傷:主要指皮膚、肌肉摔傷、關節和骨骼摔傷、腦組織損傷等。如果寶寶墜床時手腳關節或頭部,五官部位先著地,那么狠容易造成骨折、腦損傷或者五官受傷。 心理損傷:寶寶在墜地過程中受到驚嚇,引起情緒激惹、恐懼、睡眠障礙等癥狀,就是心理損傷。嚴重時可導致患兒得恐懼癥或者精神失常。 孩子墜床,家長的過錯 調查顯示,在眾多的嬰兒墜床案例中,絕大多數情況都是由于
原標題:6個月歲男嬰突然變腦癱,只因父母這個動作,大多數家長還在做 相信在小的時候,你一定被自己的父母抱著,體驗過坐飛機的感受吧!又或者是,上下顛,像是現在的蹦極一樣。今年過年回家的時候,還發現鄰居家的小孩被這樣高空拋。他的爺爺這樣往上拋,他就一直笑,讓大人們誤以為他非常喜歡這個動作。而最近在新聞上看到的一個事件,讓我們感受到,這樣的動作是非常危險的。 陳女士和丈夫的孩子剛剛降臨不久,由于老來得子,自然是喜歡的不得了。恨不得天天把孩子抱在身上不離手,所以大部分時間夫妻倆都陪著孩子玩耍。特別是每次哄孩子睡覺的時候,“搖到外婆橋”這樣的動作更是少不了。有些時候,想和寶寶玩,寶爸還會把孩子拋到空中逗樂。而我們也知道,男性手上力氣比較大,他們可能無法掌握力度。 有一次突然發現嬰兒好像有運動障礙,嚇壞大人,去醫院檢查出來腦癱。兩人
燙傷會給患兒留下可怕的后遺癥,如手指不能伸直,腳不能行走,膝肘等關節不能伸直及五官變形等,造成孩子終身心身障礙。特別臨近春節,對于好動的寶寶要特別注意。所以,在家中若能及時處理并防患于未然,就可能避免以上種種可怕的后果。 緊急處理方法 在寶寶被熱液燙傷后,家長要立即輕輕地脫去被熱液浸透的衣服,或是用剪刀剪開覆蓋在燙傷處的衣服、鞋襪等。如果衣服和皮膚粘在一起時,先將未粘著的衣褲剪去,粘著的部位不可用力拉脫,以免加重局部的創傷面積,待去醫院處理。 如果手足部位燙傷,應立即用流動的清水沖洗,并浸泡在冷開水或干凈涼水中30分鐘,可減輕水腫和疼痛。水溫越低越好,但不能低于-6℃。如果是臉或額部燙傷,不能用涼水沖洗,可以用幾條毛巾輪流進行濕敷。 不要在沖洗后的創面上自涂一些藥物和食品,如醬油、面醬、香油、小蘇打等,這些做法會污
原標題:50天的寶寶,婆婆“為了孫子好”堅持這樣做,卻導致寶寶頭皮紅腫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孩子的健康。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也不愿意生太多的孩子,所以每個家庭也就一兩個孩子,每個孩子在家中都是被寵愛著的寶貝。為了孩子好,全家人都會做各種事情,當然也包括一些老人比較信奉的傳統育兒方式。雖然老人們出發點是為了孩子,但有一些育兒方式卻不是科學的。 朋友小敏今年生了一對雙胞胎兒子,全家人都特別高興,特別是小敏的公公婆婆一下有兩個孫子,都樂得合不攏嘴。在小敏雙胞胎兒子50多天的時候,小敏的公公婆婆說要給孩子剃胎毛,還要必須找傳統的理發師,用刀片刮胎毛,說以后孩子頭發才會長得好,而且胎毛要全部保存起來。 一開始小敏并不同意,她覺得那么小的孩子用刀片刮,萬一把頭皮傷著了怎么辦?但是小敏的公婆說以前他們都是這樣干的,不會有問題。而
食道開口與氣管的開口在咽喉部相通,吐奶最怕的是奶水由食道逆流到咽喉部時,在吸氣的瞬間誤入氣管,即所謂的嗆奶。嗆奶量大時會造成氣管堵塞,不能呼吸,危及生命;量少時直接吸入肺部深處造成吸入性肺炎。 輕微的溢奶、吐奶,寶寶自己會調適呼吸及吞咽動作,不會吸入氣管,只要密切觀察寶寶的呼吸狀況及膚色即可。如果大量吐奶,則需掌握正確的方法了。 如果大量吐奶,可按以下方法處理: 1.平躺時發生嘔吐,應迅速將寶寶臉側向一邊,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氣管。 2.把手帕纏在手指伸入口腔中,甚至咽喉,將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出來,以保持呼吸道順暢,然后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 3.寶寶憋氣不呼吸或臉色變暗時,表示吐出物可能已進入氣管了,使其俯臥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使其能咳出。 4.如果仍無效,馬上夾或捏刺激腳底板,使
小寶寶都希望能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舒展四肢,不愿意悶在家里。但是在炎熱的夏天,戶外陽光強烈,蚊蟲也多,這時候帶寶寶去戶外玩該注意些什么呢? 中暑 酷熱難耐的夏天,中暑是常見的疾病,體溫調節中樞還沒發育成熟的寶寶是易感人群。如果他們在日光下暴露的時間長一些,又時刻不閑著,出汗過多或因為室外溫度高,體內的汗排不出來,就有可能引起體溫升高、進而中暑。通常,中暑前的征兆表現為頭暈、口渴、行走不穩、注意力不集中;繼而表現為體溫升高、面色潮紅、胸悶、皮膚干熱、惡心、嘔吐,這是輕度中暑;待到重度,寶寶會面色蒼白、脈搏細弱、呼吸急促、抽筋甚至昏迷、危及生命,必須緊急救助。 預防計劃: 時間選擇。帶寶寶到戶外玩,最好控制在上午10點半以前和下午4點以后;如果是天氣炎熱難耐,可選擇上午10點以前和下午5點以后,以保證寶寶在溫度相對低的時間出來活動。即便在這些時候,最好也要讓寶寶在樹
洞洞鞋在市面上一度流行不已, 很多媽媽都給小寶寶選購了不少漂亮可愛的洞洞鞋,可你知道嗎?漂亮方便的背后可能就隱藏著大禍,究竟洞洞鞋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危害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腳易被電梯卡住 杭州5歲男孩欣欣在乘坐自動扶梯時,腳上穿的是一雙洞洞鞋,鞋頭很寬,鞋子很軟,結果鞋不小心被扶梯夾住了,寶寶伸手去拉鞋子的時候,3根手指被夾斷。而從2006年的夏天開始,腳指頭被電梯夾住的事故頻頻發生在美國各個火車站和購物商廈,受傷的都是小寶寶。華盛頓地鐵系統的負責人表示,夏天里,一個星期發生3-4起事故是經常的事,運氣不好的時候,還曾經一天里接連在不同地方發生三四起事故。作為美國最大的地鐵系統,華盛頓地鐵曾在站內張貼廣告,專門提醒穿洞洞鞋的人搭乘自動扶梯時要小心。 (2)皮膚遭罪 微微媽媽就喜歡讓微微穿洞洞鞋,覺得很多洞洞所以比較透氣,這樣舒服又方便。但是微微穿了一兩個
現在不少家庭中養有犬、貓等寵物,因此難免會出現一些意外,如被寵物咬傷。特別是孩子,常因嬉戲逗弄過度而被寵物傷害。那么,一旦孩子被寵物咬傷,應該如何處理? 處理措施 孩子被寵物咬傷后,要及時注射狂犬疫苗,能行之有效地預防發病。 使用狂犬疫苗要注意以下幾點: 1、 正確處理傷口 傷口的正確處理是防止發病的關鍵,越早越好。 最好能取得醫生的幫助,當然亦可自行處理,其方法
相信不少家長都經歷過寶寶掉床的事件,可是你第一件事是不是毫不猶豫地就把寶寶從地上抱起了。其實這種做法就是錯誤的,很有可能造成寶寶的二次傷害。那么寶寶掉下床不能馬上抱起來,當父母的應該做些什么呢? 讓人后怕的寶寶掉床經歷 寶寶掉下床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較輕的可能是皮膚擦傷或者是軟組織損傷等,而且還要看寶寶掉床時是手、腳、關節還是頭部先著地;重者可以是造成骨折、五官受傷等,嚴重的甚至會導致顱腦損傷。 小蘇在六個月到時候,因為小蘇正感冒,蘇媽稱小蘇睡著的時候轉生去沖感冒藥的時候,小蘇一骨碌從床上跌落下來,頭部先著地,導致腦血管破裂,腦內一個儲血槽兒也壞了,經過醫生的全力搶救,度過了最危險的搶救期,在ICU搶救了15天后,才轉到了普通病房。 2歲的軒軒在睡覺時從床上滾了下來,軒媽開始以為沒什么事,抱軒軒上床的時候才發現軒軒上半身
寶寶調皮貪玩,自我安全意味又較多,所以很容易發生一些意外狀況,比如寶寶眼鼻耳進了異物,出現這種情況,媽媽們應該怎么辦呢?在此,親親寶貝小編就查找了相關解決方案,分享如下,以供媽媽們參考。 當眼鼻耳遭遇異物入侵時 小寶寶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很強,他們每天爬到東走到西,這里碰碰那里摸摸,見到東西都喜歡往嘴里、眼睛里、耳朵里塞。如果你一不留神疏忽了照看,很容易導致“意外傷害”。當寶寶眼、鼻、耳遭遇異物入侵時,你一定要保持鎮定。比起盲目地趕往醫院,下面這些急救處理方法,可以在第一時間幫到你。 異物進入眼睛怎么辦 1.制止寶寶揉眼睛 眼睛里進了東西,寶寶自然會覺得不舒服,本能的反應就是用手去揉,這樣做傷害反而更大。如果寶寶要揉眼睛,媽媽首先要制止他。 2.準備好涼開水給寶寶沖洗眼睛 馬上準備一碗干凈的涼開水(經煮沸后又放涼了的水)或者
親親寶貝小編提醒家長朋友,有了寶寶,一切都要考慮周全,以備不時之需,為了寶寶的安全著想,快快整理家庭急救箱吧!本文就告訴家長們,家庭急救箱必備的東西分別都有哪些? 1.酒精棉:急救前,用于工具消毒; 2.0.9%的生理鹽水:清洗傷口。開封后用剩的應該扔掉; 家有寶寶 家庭急救箱必備的東西 3.消毒紗布:用來覆蓋傷口,無殘留,無粘性; 4.繃帶:包扎傷口,不妨礙血液循環。2寸適合手部,3寸適合腳部; 5.膠布:固定紗布,不刺激皮膚; 6.創可貼:覆蓋小傷口時用; 7.棉花棒:用來清洗面積小的出血傷口; 8.冰袋:置于淤傷部位,可幫助減少腫脹; 9.手電筒:幫助更清楚地查看傷口情況。
現場救護昏迷后的寶寶 孩子昏迷不醒是大腦高級神經活動受到嚴重抑制的表現。昏迷分為輕度和重度,即淺昏迷和深昏迷兩類。淺昏迷又稱為半昏迷,病兒意識喪失,對周圍的聲、光無反應,有時有無目的的四肢舞動或有說胡話的情況,用手壓眼睛上緣,病兒有痛苦的表情,或用手來反抗,呼吸、脈搏、血壓一般無明顯變化;大小便多為潴留,少數病兒尿失禁。深昏迷則意識完全喪失,對各種刺激均無反應,無任何動作,并出現呼吸不規則、血壓下降,大小便多為失禁。 小兒昏迷后怎樣進行現場救護? 昏迷的現場處理,主要是預防病兒嘔吐的吐物,被吸入到氣管中,以致堵塞呼吸道,很快會造成病兒窒息死亡。所以,要及時清除病兒的嘔吐物,并讓病兒的頭偏向一側,并立即將患兒送到醫院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