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總是存在著各種安全隱患,尤其是對有孩子的家庭來說,安全問題要特別重視起來,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因素會威脅到孩子的安全呢? 人們對車禍、燙傷、電傷、溺水、摔傷等警惕性很高,其實許許多多危險因素是在日常生活中,像是吃、喝、玩、睡、穿以及家庭生活物品存放不當造成的,而這多數是可以避免的。如下是威脅孩子安全的種種因素: 吃的方面: 新生兒期母親躺著喂奶時,母親睡著了,新生兒鼻、嘴緊貼乳房,孩子又無力推開,就活活被捂窒息而死。新生兒應按時定量喂奶,不宜過飽。新生兒對外交流的語言只有哭,當新生兒已吃飽了,但有時因為尿了、拉了或哪里不舒服而哭鬧,母親誤認為是沒吃飽,又給奶汁,結果吃的過飽則易造成胃內容物外溢而嗆奶;同時新生兒咳嗽反射極差,奶汁反流到氣管內,會發生吸入性肺炎,重則窒息。因為新生兒的胃處于水平狀,胃賁門括約肌肉松弛,發育不成熟,平時吃完奶后就很容易溢
據都市時報報道,在12月14日晚9點多,有一位姓袁的媽媽原本是想用充電熱水袋給奶瓶保溫,結果在充電加熱的過程中,熱水袋炸開,滾燙的熱水濺到3個月大的孩子腳上,造成深二度燙傷…… “兒子被燙著的右腳我直接不敢碰,就馬上送醫院了。”袁女士說,“寧愿被燙傷的是我,看著兒子痛苦,真的好難過。” 開水、熱湯、取暖器……類似的事件在入冬以來已經不是第一起了。冬季,同樣是兒童燙傷的高發季節。 意外總是離我們那么遠,似乎只在新聞中看到;但意外又往往離我們這么近,一旦發生在自家孩子身上,家長往往措手不及。 而寶寶被燙傷,家長與其“直接不敢碰”,不如提前學習燙傷的預防和急救知識來將損失減到最小。 下面,就讓我們溫習燙傷后的“五字真言”,盡量在第一時間正確處理傷處。處理得當,能盡可能減輕損傷,減少寶寶的痛苦,避免進一步的傷害。
幼兒異物梗阻不是病,卻會要人命!不要輕視果凍、堅果這類食物,稍有不慎就會成為致命殺手!前不久,市二院急診搶救室就遇到一起小兒異物梗阻事件。2歲多的小男孩因食多顆板栗致氣道梗阻突發窒息,生命垂危…… 小小幾塊板栗噎得孩子呼吸困難,面色紫青 事發當天早上10點出頭,貝貝(化名)奶奶喂孫子吃板栗,哪知道剛才還開心地吧唧嘴的貝貝突然劇烈咳嗽起來,甚至一下子喘不過氣來,這嚇壞了奶奶。 貝貝媽媽趕緊沖下樓攔上一輛出租車,因為家住孝聞街附近所以選擇趕往寧波市第二醫院急診科。出租司機看見貝貝面色青紫,連闖幾個紅燈把孩子送達醫院。 年輕母親抱著孩子沖進搶救室,一下子就跪倒在地上,哭喊著救救孩子。 急診科副主任我在辦公室聽到喊聲就趕了過去,當時我們的醫護人員已經跑上去抱起孩子沖進了復蘇室。 貝貝入院時已經陷入昏迷,
當孩子面部摔傷后,家長們先不用太著急,在正確的判斷摔傷部位的同時做好急救措施最關鍵,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看看,面部不同部位摔傷的急救措施分別都是怎樣做的。 如果鼻子出血 讓孩子的頭略向前傾,這樣就不會-把血咽下去。捏住鼻翼兩側1015分鐘。如果孩子的鼻子摔得看上去有些歪斜或變形, 腫脹得厲害, 而且流血不止,再或者,如果他根本就呼吸困難,請立即打急救電話。 如果舌頭咬傷 讓你的孩子斜向前傾,這樣血就會從嘴里流出來。用一塊紗布或干凈的毛巾輕輕地直接按壓在傷口上10分鐘。之后,讓他喝幾口水漱漱口。如果舌頭腫得很明顯或傷口裂開還在流血,請立即帶孩子去醫院。 孩子面部摔傷的急救措施 如果嘴唇撕裂 用一塊干凈的布直接按壓在傷口上10分鐘。用冰袋壓在嘴唇上冷敷來幫助她減少疼痛和腫脹。如果割傷延伸過了唇線,出血不止或者傷口裂開,就立即帶他去醫院。 如果牙
由于家長一時的疏忽,寶寶很容易從高處墜落,幾個月大的寶寶幾乎都有從床上墜落的經歷。那么,當孩子墜落后,如何做好急救處理呢?本文就給出具體的指導: 檢查寶寶的受傷情況 觀察寶寶是否大哭,是否有嘔吐、昏迷等癥狀,檢查寶寶是否有意識。 檢查寶寶頭部是否受傷,流血或腫脹。 當寶寶手腳不能動,一碰就哭,注意是否骨折或脫臼。 需要立即送醫院的情況 寶寶無意識、昏睡不醒、持續嘔吐、傷口破裂大量出血 、手腳麻痹或骨折。 急救處理方式 寶寶頭部或手腳出血,可用消毒紗布輕輕壓住傷口,直到停止流血。涂一些止血、消炎的外用藥,或用創可貼包扎傷口,如果寶寶年紀太小,或者出血不止,傷口上有臟東西,止血后要立即帶到醫院檢查。 寶寶受傷后立即大哭,受傷部位有腫脹時,應及時用冰袋敷寶寶的受傷部位,可以緩解寶寶的疼痛,一般需要敷20分鐘左右,還可減輕腫脹。 當寶
交通安全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盡管如此,相關悲劇依然屢見報端。除了關心,家長們更要細心排除隱患,用心做好預防。 乘車時不讓寶寶吃東西或飲水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條件的逐步提高,汽車逐漸變成一種生活必需品,有車的家庭越來越多,開車出行已經成為習以為常的事情,因此寶寶乘車安全問題也成為關系寶寶安全的重要問題。在此特別提醒家長,一定要注意采用乘車安全措施以避免危害寶寶的意外發生。 危險一刻 每次回想起去年女兒在車上吃東西時氣管被卡差點兒窒息的事,楊建都還有些后怕。那天他開車帶著6歲的女兒去學古箏,女兒說肚子餓了,剛好車上還有一些小餅干,楊建就讓她自己吃。這時前面的一輛車違反交通規則忽然沖了過來,楊建急打方向盤避讓,就在這時意外發生了,女兒被餅干噎住了。還好慌亂中楊建想起了急救的方法,緊急處理之后終于避免了一場悲劇。此后不論是楊建還是女兒自己,都再也不敢在車內吃任何食物了。
任何可能會卡在喉嚨里的小東西,寶寶吞食后都有窒息的危險。在寶寶能到處爬,抓到什么都放到嘴里之前,你需要把家里的小東西都收起來,放到寶寶接觸不到的地方,防止寶寶吞食異物卡喉窒息。 如果在少數情況下,寶寶吞食異物后出現了窒息,你要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 如果寶寶吞食異物后咳嗽,那就讓他咳,這是排出異物的最佳方式。要是寶寶把異物咳到他嘴里你能看得見的地方,你要小心翼翼地把異物取出來。但要注意,不要把手伸得太往里,否則可能會使情況更糟糕。 • 如果寶寶呼吸困難,臉色發紅或發青,或者不能發出正常的聲音(這說明他不能呼吸),你要馬上對他進行急救。如果你周圍或家里有人,你要先大聲喊叫讓別人替你打120急救電話,然后你要對寶寶采取下面的急救措施。如果你旁邊沒有其他人,你要先對寶寶進行2分鐘急救,然后再打120急救電話,打完電話后還要接著搶救寶寶。 &bull
中秋節臨近,兒童因吃月餅不小心噎食的事件越來越多。醫學專家給家長指出如何在噎食的“黃金4分鐘”內開展家庭搶救,包括咳嗽、拍擊和用手指夾等。 2歲至4歲的孩子咽喉防御功能尚不健全,在進食果凍、果仁、火腿、大塊食物或糯米制品時,突然大哭或咳嗽后大口吸氣,食物容易突然阻塞氣道。近段時間因吃月餅中蛋黃、火腿、水果泥等成分而噎食的孩子最為多見。 寶寶吃月餅噎住怎么辦 家長應將上述食物切成小塊,然后再喂給孩子,同時用水送食,防止口干咳嗽導致的噎食。避免在孩子進食時與之說話,以免分散注意力而導致噎食。類似的,還要避免讓孩子一邊吃一邊嬉戲或者看電視。 一旦發生噎食,應把握“黃金4分鐘”急救。廖建坤稱,若4分鐘內不能將噎住的異物取出,孩子就有窒息的危險。 對于神志清楚的噎食兒童,要敦促其主動用力咳嗽,通過咳嗽產生的氣流將堵塞
臺灣地區的一個統計顯示,91.2%的氣道異物都是食物,其中最多的是花生仁,還有瓜子、釋迦籽、豆子、糖塊、果核等,另外還有一些玩具也會導致孩子窒息,常見的有玻璃球、別針等。這些年搶救的孩子當中,氣道異物還遠不止這些,比如紐扣電池、鑰匙、釘子、各種果核、果仁等。蘋果核、梨核進入氣管后,一般不至于導致死亡,要是氣道進了一個荔枝核或是杏核,就很有可能要命了。 另外,給孩子喂藥時,如果孩子哭鬧、不配合,有的家長會捏緊孩子的鼻子強行灌入,這也很可能導致藥粒進入孩子的氣道,很危險,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另外,孩子在嬉笑、哭泣時,不要讓他飲水、進食,以免食物誤入氣道,引起窒息。 除此之外,還有的孩子喜歡往鼻孔里塞東西,有可能是花生,也有可能是玩具的小零件之類的東西。這些小東西塞進鼻子里,如果只是停留在鼻腔,趕緊抱起孩子,讓孩子低著點兒頭,拍一拍,也許異物就出來了,必要時,去醫院請耳鼻喉科醫生取出來。怕
由于新生兒的各項機能發育的還不是很完善,所以有容易出現嗆奶的現象,如果嗆奶很嚴重的話,那媽媽們一定要及時的做好急救措施,其正確的步驟如下: 食道開口與氣管的開口在咽喉部相通,吐奶最怕的是奶水由食道逆流到咽喉部時,在吸氣的瞬間誤入氣管,即所謂的嗆奶。量大時會造成氣管堵塞,不能呼吸,危及生命;量少時直接吸入肺部深處造成吸入性肺炎。 輕微的溢奶、吐奶,寶寶自己會調適呼吸及吞咽動作,不會吸入氣管,只要密切觀察寶寶的呼吸狀況及膚色即可。 1.平躺時發生嘔吐,應迅速將寶寶臉側向一邊,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氣管。 新生兒嗆奶的正確急救方法 2.把手帕纏在手指伸入口腔中,甚至咽喉,將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出來,以保持呼吸道順暢,然后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 3.寶寶憋氣不呼吸或臉色變暗時,表示吐出物可能已進入氣管了,使其俯臥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使
寶寶是天生的探險家,對周遭一切的事物充滿了好奇,而在探索的過程中,家長稍不留意,就可能發生意外。該怎么處理這些傷口才是正確的?寶寶出現傷口,到底該不該就醫呢?哪些才是真正需要的?爸爸媽咪不用慌,這一連串的疑惑,就讓專家來為您解答! 嬰幼兒、學步期寶寶常見傷口大公開 不會走路的嬰幼兒,因其活動性低,所出現的傷口多半是父母照顧不周所致。像是新生兒的肚臍未清理干凈所引起的肉芽腫,嚴重時則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另外家長若沒有讓寶寶的小屁屁保持干爽,就可能出現尿布疹。 寶寶到了學步期以后,家長就需時時跟隨著他的腳步。寶寶在會走以后,便能靠著行動去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因此一不小心,意外狀況就會發生。學步期的寶寶,什么傷口都可能出現,以下便針對幾項常見的傷口種類作介紹: ★撞傷 孩子跑跑
寶寶燙傷后該如何護理?燙傷后護理方法很重要,如果搞錯了只會二次傷害,接下來看看下文,如果寶寶不小心被燙傷的正確措施。 前段時間,蘇州一個15個月大的寶寶被一杯開水燙傷。但之后媽媽的一個動作,卻給孩子造成了嚴重的二次傷害! 3月14日晚8點多,蘇州的李女士倒了一杯開水放在桌上,準備放涼睡前給二寶喝。誰知一轉眼的功夫,剛會走路的二寶就將杯子打翻了,熱水頃刻間就從臉澆到脖子里!李女士聽見哭聲,趕忙跑過去查看二寶傷勢,著急忙慌的將高領毛衣給脫了下來…… 這一下惹了禍。經醫生診斷,雖然李女士家二寶面頸部燙傷面積只有3%,但深度達到了深二度,需要進行植皮手術。 “沒想到一杯開水能把她燙成這個樣子,我現在真的好后悔,只希望接下來不要留疤就好了 “。李女士說起二寶的燙傷經過,后悔不已。這件事也給做家長的敲響了警鐘:孩子燙傷,不要急于脫衣服!
生活中,總會遇到種種意外,急救就顯得特別重要,因此對于常用的急救措施每個人都應該有所了解,同時家里要常備一些必須的急救藥品。 急救也要用藥 “其實,急救不光是用儀器或動手術,很多時候還要用到急救藥。常備的大致分五類,主要針對過敏、心律失常、大出血、呼吸道衰竭和疼痛。”某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醫院習慣以白色為主色調,白色的環境中,有一個深紅色柜子特別顯眼。專家介紹說,這里就儲存著急救藥物。拉開每一層抽屜,可以看到工整地排列著數十個正方形小格,每個格上都貼著一張紙條,用黑色、宋體字標明了具體存放的藥物名稱。在格子里,不論藥水或藥片,都只有五六劑,而且碼得整整齊齊。 急救藥見效很快 治療過敏的急救藥主要有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和非那根。近年來,化妝品、海鮮或藥物過敏的情況很普遍,患者會出現皮膚瘙癢、皮疹、心慌等癥狀,嚴重者出現
荊楚網消息:3歲男孩吃泡泡糖時意外吸入,導致雙肺失去功能;命懸一線之際,糊涂媽媽竟因擔心責罵隱瞞真相。昨日,經搶救脫險的這名患兒康復出院,其主治醫生姜毅教授談及此事仍心有余悸。他說,孩子吸入泡泡糖迅速窒息死亡的悲劇已頻頻上演,提醒家長不要給孩子們吃泡泡糖。 上月14日,王女士從十堰乘火車來漢找丈夫,快到武昌時,3歲的兒子喊肚子餓,王女士隨手將一片泡泡糖塞給他。不久,孩子突然咳嗽不斷,呼吸急促。王女士一邊給丈夫打電話,一邊將兒子緊急送往武漢大學附屬人民醫院。 據該院兒二科主任姜毅教授介紹,孩子送到醫院時,呼吸變弱,不斷咳嗽,醫生詢問媽媽是否給孩子吃過什么東西,媽媽極力否認。此后,醫生對患兒進行CT等檢查,未發現異物,卻見兩肺、氣管有陰影,醫生進行纖維支氣管沖洗,也未見異物。而此時,孩子的兩肺已失去功能,醫院立即對孩子進行緊急搶救。與此同時,
兒童意外事故頻頻發生,專家指出,每到寒暑假都是兒童事故高發期,主要與小孩子無人看管有關。而在接診的過程中,醫生們還發現,鮮有家長在入院前對孩子做過正確的急救處理,有的甚至因為處理不當使得受傷的孩子病情加劇。 故事一 騎單車摔倒頭撞鋼筋 暑假漫漫,不少好動的小朋友都會學著騎單車,因此釀發的事故也不少。 剛學會騎車的小孩上路,最容易遇上車禍。有的小孩學騎單車,不料翻倒掉下路邊的水溝,摔得滿身是傷。曾經還有小孩翻倒后撞到地上突出的鋼筋,導致頭部受傷不治身亡。此外,還有的幾個小孩在內街的路邊玩耍,互相推來拉去,不料突然駛來一輛汽車,司機來不及煞車,孩子來不及躲避,最終引發車禍。 這樣的事情幾乎年年發生,但出事前父母都沒有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比如小孩不可獨自學騎單車,剛學騎車不可上馬路等。出事的孩子多來自打工家
寶寶誤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寶寶安全問題一直是父母比較關注的,在寶寶受到意外傷害時不少父母都自責不懂急救知識以至使傷情惡化,其實有寶寶的家庭掌握一些常見的急救方法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寶寶出現意外傷害時的一些急救方法。 小兒誤食藥物后怎么辦 在急診室里,小兒誤食藥物的病例常可見到,主要是由于家長粗心大意,未能把藥物妥善地保管好,以致不懂事的小兒拿到了誤服。也有的是因為小兒有病,家長在喂藥時誤將其他種類的藥物給小兒喂下。小兒誤食藥物后怎么辦呢? 家長不要一發現小兒誤服藥物后就驚慌失措,要冷靜下來搞清小兒大概服的是什么藥,服了多長時間,這對于治療處理很有幫助。如果小兒服藥的時間不長,在4~6小時之內,家長可以在家里立即采用催吐方法,使小兒把存留在胃內尚未消化收的藥物吐出來。方法是: 家長用一根筷子輕輕觸碰小兒的嗓子后部(咽后壁處),小兒會感到惡心
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窒息源就是氣道異物。氣道異物事故多發于3歲以下的寶寶。寶寶喜歡將帶殼的松子、瓜子、花生米、糖球放入口中,哭、笑、吸氣時極易誤吸入氣道。近來報道較多的是果凍誤吸造成窒息,值得格外警惕。 急救措施 氣道異物造成寶寶窒息后,呼吸完全不能進行,幾乎沒有入院急救的機會。這時最需要爸爸媽媽及其身邊在場的人,就地予以有效的搶救: 1、鼓勵咳嗽 引起窒息的異物多卡在喉嚨,特別像薄膜、果凍類異物,通常只有部分被吸入喉腔,還有部分在聲門外,這時鼓勵寶寶大聲咳嗽,有時可將異物咳出。 2、俯傾拍背 如果懷疑異物被寶寶吸入氣道,應將寶寶上身前傾60度,俯臥于搶救者的臂肘上,頭部下垂,搶救者以手用力拍打寶寶的背部,借助重力,促使異物排出。 3、壓腹沖擊 有時咳嗽后,氣體咳出而不能吸入,肺內氣體漸少,咳出氣流很小,這時需借助壓腹和膈肌上升的沖擊力,加大咳出的氣流,將異物噴出。
媽媽必讀:嬰兒心肺復蘇急救法 何謂心肺復蘇術(CPR) CPR的英文全文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中文為心肺復蘇術。心肺復蘇術是一種基本的救生技巧,是指心外按摩與人工呼吸的合并使用,是在患者停止呼吸甚至心跳,心臟失去功能的情況下使用。 一般情況下,腦細胞缺氧4至6分鐘后就會受損,一旦超過6分鐘,就會造成無法復原的腦損傷。如果在呼吸、心跳停止的早期即刻施行心肺復蘇術,及時供氧,幫助身體恢復循環功能,則可有效提高生存機會。以下介紹的是針對一歲左右嬰兒的心肺復蘇術。 有效的預防措施是防止寶寶意外的最佳方法,然而,有時候危險的發生防不勝防。那么,萬一發生緊急情況,迅速、正確的急救行動能夠及時挽回孩子寶貴的生命。所以年輕爸爸媽媽提早學習一些急救法,為孩子安全健康留一手十分必要。
兩歲七個月的女娃20顆乳牙全壞掉, 竟是因為家長喂養的壞習慣照成的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兩周前,一名家長抱著一個兩歲七個月的女娃來到青島市口腔醫門診就診,孩子張開嘴時,醫生幾乎驚呆了:孩子竟是滿嘴的壞牙,甚至有的牙已經爛光了。 詢問家長得知,孩子每天都要含著奶瓶喝奶粉,但家長對孩子的口腔衛生不重視,加上喂養方式不當,孩子每天喝完奶粉后并不漱口和刷牙,經常晚上睡覺前喝。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如此嚴重的齲齒。 醫生只得給孩子進行了長達4個小時的全麻下齲齒填充治療,為孩子補齊了牙齒。 然而這種情況并非個例! 5歲男孩只喝可樂不喝水20顆牙齒幾乎爛光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口腔科接診一個5歲男孩,牙齒幾乎爛光了,不僅吃飯成了難題,連話也受到影響。 醫生詳細詢問得知,男孩一直是爺爺奶奶在帶,
小寶寶調皮不懂事,難免會有誤食的現象發生,如果寶寶誤食中毒后,媽媽們應該如何做出正確的急救措施呢?請看下文我們重點講解的寶寶誤食中毒后的急救方式。 常見的寶寶誤食情況 一些堅果如黃豆、花生等容易嗆入氣管,堵塞氣道,引致窒息。 誤食藥物是比較常見的狀況,寶寶通常將藥物當糖果誤食。 香皂、洗衣粉、洗手液、消毒液、殺蟲劑等清潔用品如果不好好保存也容易被寶寶誤食。 寶寶誤食中毒后的急救方式 寶寶好奇心強,容易把硬幣、鈕扣、棋子、鈕扣電池當做吃的放進嘴里,堵住氣管。 寶寶誤食自己的小玩具小蠟筆等。 寶寶誤食后的反應 堅果、豆類或帶核食物:較為劇烈的咳嗽、呼吸困難、聲音嘶啞。 化學性液體:惡心、嘔吐、腹痛、呼吸急促、昏迷、休克。 藥物:惡心、嘔吐、腹痛、呼吸急促、痙攣、昏迷、休克。 誤食后的急救方式 誤食硬物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