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剛學會走路,步履蹣跚,很容易跌倒;大點的孩子活潑好動,又跑又跳,危險之處在于眼睛可能會碰到桌椅的棱角、地面的石塊或手里拿著的玩具等,造成外傷…… 現在正值春暖花開,戶外活動頻繁,雖說孩子磕磕碰碰是常事,但如果碰到眼睛就不免讓父母擔心:這么嬌貴的地方該如何施救? 不同外傷急救也有區別 當孩子發生眼外傷時,父母往往驚慌失措,手忙腳亂,這非常不利于救治。對眼睛外傷的正確處理,關系到寶寶的視力是否受影響。初步急救要迅速準確,而且要根據不同的傷害做不同的處理。以下4種是孩子常見的眼睛外傷的初步急救原則: / 01 / 化學制劑 對孩子會有多大影響? 洗滌劑、清潔劑種類繁多,無論哪一種,都含有不同程度堿性化學成分,如果不小心進入了孩子的眼睛,對結膜、角膜上皮有損害,會使結膜充血、
寶寶們經常會發生一些意外,磕傷碰傷摔傷是在所難免的。新媽媽們看見寶寶有出血現象時,會緊張的不得了,同時也會手忙腳輪,不知該如何進行急救。 寶寶流血怎么辦? 寶寶經常會因為擦傷、碰傷、刮傷而出現流血現象,新媽媽如何做才是正確的急救措施呢? 寶寶不管如何的看護都無法避免受到一些意外,而這些意外傷害導致的最直接結果就是寶寶流血。這時候媽媽們不要過于驚慌無措,穩定自己的情緒,給寶寶提供正確的急救措施才是當務之急。 寶寶在跑動、玩耍時很容易摔倒,碰傷鼻子而引起流血;復雜、多變的天氣狀況也是引起寶寶流鼻血的重要原因。干燥的空氣很容易造成寶寶鼻腔內水分缺乏,引起寶寶流鼻血。 急救 按壓鼻翼 寶寶鼻子出血時,媽媽要用食指與拇指的第二指節僅僅的按壓住寶寶的雙側鼻翼,因為寶寶鼻子出血通常是在鼻中隔的前部,壓迫寶寶鼻子的雙側鼻翼可以起到很好的止血作用。 冷毛
選自:《救護車到來前,你能做什么?》 2014年春節,有條消息在微博上被網友瘋轉:一個2歲半的小娃娃被親戚喂了一顆開心果,結果開心果就進入了氣管,孩子立馬呼吸不暢,臉憋得青紫,家里人嚇壞了,趕緊送醫院。盡管接受了氣管切開搶救,但孩子還是沒有被搶救過來。 很多人都斥責那個親戚說他手賤,但大家仔細想一想,在這之前,又有多少人知道不能亂給孩子喂東西吃呢?又有多少人知道“海姆立克急救法”呢?如果那一大家子人里面,有一個人會海姆立克急救法,并能及時實施,或許開心果就不至于要了孩子的命。 抽樣調查顯示,意外傷害已占0?14歲兒童死亡原因的第一位,而吸入異物又是造成兒童窒息死亡的主要原因,高危人群為0~4歲的孩子。 很多人可能要問了,為什么孩子的氣管如此容易進異物?且一旦吸入異物,情況又如此兇險?原因在于喉嚨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 咽喉
如果吃大量安眠藥或其他毒性大的藥物,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催吐。方法是用筷子或湯匙壓患者舌根部引吐,吐后灌一大杯溫涼的水再次引吐,直到胃內容物全部吐出。 誤服碘酒,應立即灌米湯或者蛋清,然后催吐,反復進行,直到嘔出物無碘酒色為止。 誤服腳氣水或皮炎藥水,立即用溫茶灌服,在后引吐。 誤服硫酸等強酸劑,用肥皂水或蘇打水灌服,以中和強酸,然后反復引吐。 誤服強堿液,可給病人喝些食醋,然后以醋兌水洗胃。 誤服來蘇兒液,可用溫水或植物油洗胃,并隨之灌服蛋清、牛奶或豆漿,延緩吸收后催吐。情況緊急的中毒,應送醫院治療。
跌倒等意外一般多發生在膝和肘的部位,用藍藥水、紅藥水來消毒傷口,是否正確?扭傷腳踝、手腕等部位時,可用姜和酒去推擦嗎?燙傷時,可否用牙膏、凡士林或肥皂來涂抹,減輕傷痛? 誤區一、跌傷了趕快拿藍藥水、紅藥水、雙氧水、碘酒來治療傷口消毒?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跌倒弄傷了,趕快拿藍藥水、紅藥水、雙氧水、碘酒來治療傷口和消毒,這是正確的做法嗎? 跌倒等意外一般多發生在膝和肘的部位,過去一般人對傷口的處理方法是用藍藥水、紅藥水、雙氧水或碘酒來消毒,現代科學發現,這些藥水有副作用,而且會引起疼痛和不雅的疤痕。現在處理創傷的原則是清洗傷口,或者是用消毒或干凈的敷料包扎,目的是止血與防止細菌感染。 小兒跌傷時,大人們習慣性用嘴向小孩的傷口吹氣,然后安慰他說“給你吹一吹,就不痛了”,結果將他們口中的細菌吹送到小孩的傷口上,結果更易受到感染,這種做法,
異物進孩子眼睛了怎么辦?異物進孩子眼睛了該如何急救采取什么措施?小baby起初學走路的時候,肯定超級容易摔倒,再等到他們稍微大一點兒,又喜歡亂蹦亂跳,這樣也很容易摔倒,甚至有可能會碰到伶俐的東西,造成一些傷害。 現在這個季節,外面陽光很燦爛,氣候也比較暖和,肯定很多家長選擇帶著小孩出去玩,這時候難免會碰到摔倒的狀況,要是把眼睛碰到了,就會讓許多家長感到很憂慮,這么敏感的地方,如果被碰到了,家長應怎樣做呢? 當小baby的眼部發生一些傷害時,家長肯定會變得很慌忙,感覺手足無措,這種行為是對小baby沒有任何好處的。處理好眼睛上的傷對他們今后視力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第一步要做的必須要準確、快速地及時避免傷害更大的范圍,下面這四種方法能夠快速及時的處理小baby眼睛上的傷害。 一、化學物質 有一些洗滌的物品,其物質內含有許多化
前兩天,小林的婆婆回老家走親戚,只剩小林自己在家看孩子,以前有婆婆在,也沒感覺孩子也多難帶,可婆婆一走,小林馬上陷入手忙腳亂的狀態,再加上寶寶現在已經會爬了,一不留神,小家伙就爬到床邊往下面瞅。不過還好玩了一會兒,小家伙終于睡覺了,小林想著終于解放了,可以樓下買點菜犒勞一下自己可憐的胃。 大約也就30多分鐘,小林打開房門,就聽見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往屋里一看,寶寶身上纏著床單,躺在地上。一股血液沖向腦部,小林想著:完了,寶寶不會被摔成傻子了吧。送到醫院,醫生建議做CT檢查一下頭部,。晚上老公回家一聽,寶寶做CT了,就朝小林吼道“你干什么吃的,連個孩子都看不好,還去做CT,你不知道會致癌嘛,你是不是巴不得我們爺倆不好過。”小林聽到這話,心里除了委屈,充滿了深深的自責,再加上網上的那些嚇人的言論,差點要崩潰掉。 那么孩子摔到頭部后,媽媽到底該怎么做呢?CT真的不能
對父母來講,孩子遇到失去知覺的現象是很可怕的,在這里,親親寶貝小編要提醒父母位的是,如果孩子真的出現這種危險現象,父母們應該第一時間做出正確急救措施,以免悲劇的發生。 當孩子失去知覺后,父母需要迅速地為孩子打開氣道,如果必要,把他弄醒。 叫救護車如有人幫你,請叫他或她去叫救護車。如果沒有人幫你,先把他弄醒一分鐘再去尋求幫助可能會挽救他的生命。當你叫救護車的時候,把孩子抱到電話旁邊;盡量給接線員提供更多的信息。 如果你認為孩子失去知覺,要盡快采取措施。看、聽、感覺他是不是在呼吸,決定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最好,可以按照下面的相關步驟進行救護。 如果孩子是在呼吸,需要保留一條通暢的氣道給他。 如果孩子失去了知覺,他可能會扼住自己的舌頭或嘔吐。為了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你要把孩子抱起來,讓他的頭低于胸部,這樣他的氣道就會保持通暢。在等待別人來幫你的時候,你要隨時檢查孩子
寶寶頭部意外受傷,對寶寶來說是很危險的,因此,家長們一定要及時的做好急救措施,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看看,頭部意外的幾種情況以及相應的急救措施。 頭部意外的幾種情況 寶寶頭部撞到硬物,如墻壁、有棱角的家具等。 寶寶被地上不平的東西絆倒或滑到,頭部著地。 寶寶從床上掉下來是比較常見的現象,如果是頭部先著地要引起重視。 家里養的寵物或動物園的動物不小心踢到寶寶的頭。 有些家長喜歡用以搖寶寶的頭,其實這樣很容易給寶寶造成傷害。 東西摔下來砸到寶寶的頭部。 觀察受傷情況 當寶寶頭部著地或被撞后,當父母的都很擔心,家長應該立即觀察寶寶的受傷情況,判斷是否應送醫院治療。一般當寶寶頭部受傷后立即大哭,10幾分鐘內停止,臉色正常、神志清醒說明沒有大問題;如果出現嘔吐、臉色蒼白、昏睡不醒等情況要立即送往醫院搶救。以下是觀察寶寶受傷情況的要點: 注
據我國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意外傷害已經成為兒童死亡的第一殺手,而那些重度傷殘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所承受的身體痛苦和心靈的創傷,并不亞于那些失去孩子的家庭。這些“災難”有相當一部分是在家中發生的,尤其是4歲以下的孩子,他們走路不穩、平衡感不好、判斷力不足,內心的底氣又特別的足,幼稚而自信,常常因莽撞而導致意外傷害的發生。因此,父母與其等到出了問題再回過頭來后悔、內疚,不如事先揪出隱藏在家中的安全隱患,徹底堵死危險的陷阱。 ★墜落:從寶寶會翻身起,他就有可能從床上跌落下來;到七八個月會爬了,對身邊事物的興趣越來越濃、好奇心越來越盛、抓到想要的東西的欲望越來越強,從床上掉下來的幾率也就大大地增加了。 孩子愛爬高,剛剛能站立的寶寶總是試圖跨越小床、小童車或寶寶專用的高腳餐椅的護欄。有的兩三歲的寶寶喜歡登上高處,比如自己蹬小凳子爬上大凳子去拿想要的東西。
對于家長朋友們來說,科學的掌握寶寶被叮咬后的處理技巧很重要,因為每個寶寶都避免不了被蚊蟲叮咬,而且不同的蚊蟲叮咬,有著不同的急救措施,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看看,寶寶被各類蚊蟲叮咬后如何急救。 被蚊子叮咬 癥狀 寶寶感覺奇癢,燒灼或痛感,寶寶會覺得煩躁、哭鬧。 皮膚裸露部位出現丘疹小鼓包或水皰。 寶寶被蚊蟲叮咬后如何急救 由于抓撓或過敏引起局部大皰、出血性壞死等嚴重反應。 處理方式 不要讓寶寶抓撓被叮過的部位。 勤給寶寶洗手、剪指甲,以免寶寶抓撓引起感染。 用肥皂水或清水清洗叮咬的部位。 用涼毛巾冷敷可以減輕痛癢感覺并消腫。 可以擦適合寶寶的外用止癢藥膏。 被蜜蜂蟄傷 癥狀 被蜜蜂蜇到的皮膚上會出現紅色腫塊,有劇烈的疼痛感。 腫塊的中心會有突出的黑刺。 被黃蜂或其他毒蜂蜇傷后還處理方式可
寶寶吞食異物怎么辦?今天小編整理寶寶吞食異物的5大預防措施,爸爸媽媽快來學習一下吧。 寶寶吞食異物預防措施 1、輔食盡量細碎 2、避免易誤吞食的食物 3、管理收納好生活小用品 4、藥物不要隨便放 5、寶寶玩具要定期檢查 輔食盡量細碎 寶寶在4-6個月齡時,爸爸媽媽就要根據寶寶的發育情況進行輔食添加了。這個階段的寶寶咀嚼能力還沒有發育完全,所以輔食添加要盡量細碎軟爛,已米糊和蔬果汁為宜,蔬果類輔食也最好經過充分的碾壓成泥或者用料理機攪拌,不要有塊狀食物,以免寶寶造成卡喉的情況發生。 避免易誤吞食的食物 我們經常在新聞中能夠看到,寶寶誤吞食了花生、果核、果凍等食品造成窒息或者搶救的情況發生。因此,爸爸媽媽也要注意,一定要避免喂此類食物。如果想要給寶寶添加堅
小兒抽搐是最讓家長緊張,需緊急處理的一種異常現象。專家表示孩子出現抽搐現象,并不能將它和癲癇畫上等號,家長不必過于擔心,正確做好急救措施才是關鍵。 爸爸媽媽看到孩子抽搐的模樣,難免心慌意亂,但若能留意孩子發作的情形及正確處理,相對有助于醫師診斷,而后續的觀察同樣不能輕忽。 癥狀 舉凡發燒、脫水、低血糖、腦部病變、外傷、腫瘤,都可能造成抽搐現象,而其中為熱性痙攣的比例最高。熱性痙攣主要是因為嬰幼兒腦神經功能還不穩定,體溫急遽升高引起腦細胞不正常放電,造成突然不省人事、四肢僵直抽動、口吐白沫、眼球上吊、嘴唇發青等現象。熱性痙攣常在發熱24小時以內發生,大多數為全身性的大發作,發作的時間多在15分鐘以內。熱性痙攣好發于六個月至五歲大的孩童,在臺灣六歲以下兒童,其發生率為3~4%。熱性痙攣小朋友中約有20—40%家族中有熱性痙攣病史的成員。 小兒抽搐的家庭急
小寶寶好動,在周末、假日都喜歡戶外運動,但是爸爸媽媽們注意了,對于6歲以下的小寶寶,千萬不要帶他們出去溜旱冰,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6歲以下!不適宜溜旱冰 因為速度快、動作幅度大,滑旱冰需要較大的平整通道和空間。而有些孩子不顧危險,在馬路上也練起了滑旱冰。滑旱冰時,人的注意力集中在掌握平衡上,降低了對路面狀況、過往車輛和紅綠燈的注意程度,一旦控制不好,很容易發生事故。國家《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規定:不得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進行滑行。雖然滑旱冰鞋有益于健身,但同時應該考慮交通安全,不要去馬路等有車輛行駛的公共場所滑旱冰鞋,以免發生意外傷害。在大街上橫沖直撞,不但自己不安全,也容易撞倒行人,特別是行動不便的老人。 小孩處在生長發育時期,骨骼、肌肉和韌帶穩定性都較差,旱冰鞋主要是膝關節、踝關節用力,如果過長時間或快速玩旱冰鞋,過度疲勞可能會引起孩子關節脫臼
這些通常的做法對孩子來講都會有哪些危害? 飯團饅頭吞咽法當孩子在吃魚的過程當中,家長發現孩子被魚刺卡住了,通常采取的方式就是飯團饅頭吞咽方式處理。一看到孩子被魚刺卡出,就趕緊的鼓勵孩子吃饅頭或趕緊的吃米飯,然而這是最傷害孩子的處理方式。 在吃米飯或饅頭吞咽的過程當中,反而會讓魚刺卡的更深。可能會傷到孩子的食道,胃壁,肝臟,嚴重會刺破喉嚨,讓孩子受到更大的傷害,還有可能會出現孩子窒息或死亡。一般不建議用這種方式處理卡魚刺。 大量喝水孩子被魚刺卡住后,大量喝水也是比較常見的方式。這種方式這會讓魚刺卡的更深,也會傷害到孩子,但是相對來講還是比較好的方式。 大量喝醋孩子被魚刺卡住后大量的喝醋,并沒有太多的效果,主要是魚刺并不能在短時間內被軟化,大量的喝醋反而會傷及孩子的腸胃,損傷孩子的消化
孩子淘氣好動,磕磕碰碰是在所難免的,媽媽們除了要防止孩子撞傷,掌握碰傷后的應急處理方式也很關鍵,本文我們重點要講的就是寶寶被碰撞后的急救處理方案,一起來看看吧。 碰撞后的急救處理 當寶寶發生碰撞后,家長應首先檢查寶寶撞到的地方有無出血現象。 注意傷口的清潔,最好不要用藥品止血。 切記不要使用萬金油、風油精等搓揉腫起來的部位,以免使血管破裂的情形惡化,而讓出血狀況更嚴重。 用干凈的紗布輕壓傷口以止血。 如果受傷的部位有腫起來的地方,可用冰敷的方式消腫。 出血嚴重或寶寶傷到頭部應立即送往醫院。 需要觀察的情況 寶寶容易把紗布、透氣膠布弄臟或弄濕,家長要注意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以免造成傷口細菌感染、發炎。 家長應及時換藥及干凈的紗布。 觀察48小時,如果有意識不清、惡心、嘔吐、劇烈頭痛等癥狀,一定要立刻送到醫院。 【知識
電對寶寶的健康甚至生命是一個威脅,寶寶因為不知道什么叫做危險,又對外界的新鮮事物保持著好奇心,有可能會伸手去觸碰電源從而導致觸電,也有可能因為其他原因不小心碰到電源,那么,寶寶觸電了怎么辦? 幼兒觸電的常見原因 (1)日常照明用的電燈開關或燈頭損壞,或插座插頭破損,寶寶用手去觸摸。 (2)各種原因造成的電線拉斷墜落,寶寶接觸斷端或絕緣層破損部位,或進入跨步電壓區域。 (3)工業或農業臨時用電,有時未安裝保險,或電線接頭未纏絕緣膠布,或電閘箱未上鎖等原因,寶寶不知其危害靠近電源而觸電。 觸電后的急救措施 幼兒觸電后要注意有無呼吸及心跳,在送醫院或等待急救車到來之前,心跳呼吸停止的一定要及時做人工呼吸及心外按摩。 人工呼吸除按搶救溺水者的方式外,還可采用俯臥壓背法,即被救人取俯臥位,胸腹貼地,頭偏向一側,兩臂伸過頭,一臂枕于頭下,另一臂向外伸展
事件回放 2007年1月15日上午6時30分,秦先生的孩子餓得直哭,從睡夢中醒來的妻子就直接躺在床上給孩子喂奶。小家伙喝得很急,連連嗆了幾口,又不安分地大哭起來。可夫妻倆沒有太在意,隨后就哄孩子“入睡”了。在隨后的40多分鐘里,孩子沒有絲毫動靜,妻子覺得不對勁,一查看,才發現孩子全身發紫、四肢發冷,趕緊把孩子送往醫院。由于耽擱的時間太長,醫生最終回天乏力。 由于一些年輕媽媽沒有喂奶經驗,使得嬰兒嗆奶的事件常有發生。爸爸媽媽們通常又心疼又著急,卻不知如何是好。而嬰兒嗆奶還有可能導致窒息。那么如何避免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呢? 有驚:寶寶嗆奶了 嗆奶時,嬰兒無法用言語表達,家長可以通過咳嗽、嘔吐等異常表現察覺。可不能像秦先生夫婦那樣粗
寶寶調皮,家長也不能時時刻刻的盯著,所以難免會發生燙傷的現象,對于小兒燙傷,家長應該如何正確處理呢?本篇資訊將做為家長做詳細的指導。 依燒燙傷的深度、面積,癥狀有所不同: 一度燙傷:僅表皮受傷,未傷及真皮層,造成紅腫及劇烈疼痛;二度燙傷:表皮及部分真皮層受損,傷處出現水泡及更嚴重的腫脹、疼痛;三度燙傷:傷及皮下組織,皮膚表面呈白色或焦黑,因神經末梢受損,疼痛反倒不劇烈。 家中緊急處理 陳德芳表示,孩子發生燙傷,多半會因疼痛而哭鬧,家長應先安撫他,如果癥狀輕微,可先沖洗冷水。若燙傷范圍較大,請記得按照“沖脫泡蓋送”的原則處理。即盡快將傷處置于自來水下沖洗,或浸泡于冷水中,接著在傷口未腫脹前,脫下緊束的衣物、飾品,略做簡單的包扎送醫。 小兒燙傷家長如何正確處理 NG處理法 勿將醬油、牙膏、藥油涂抹于患處,以免引發其他感染問題
2014年2月16日,是世界首個“國際兒童癌病日”。每年世界共有超過25萬名兒童被診斷患癌,約9萬名兒童死于癌癥。白血病高居兒童癌 癥發病率首位。癌癥已成為兒童病亡的頭號死因。國際兒童癌癥日證實中國每年新增三至四萬名兒童惡性腫瘤患者,其中三分之一為白血病。 記者獲悉,困 擾兒童癌癥治療的另一大困難是缺乏兒童專用的治療藥物。據國際兒科腫瘤學會介紹,和成人腫瘤治療新藥物不斷問世相比,兒童癌癥藥 物的發展較為落后,臨床還在使用二十多年前研發的藥物,一些藥物可引起嚴重的副作用。 患癌寶貝:我想“馬上好” 癌癥已成兒童病亡頭號死因 但七成患兒可以治愈 拖延治療是主要問題 元宵節,正當千家萬戶歡慶元宵節時,有一群“小光頭”卻只能在病房里過節。面對送來小馬公仔的志愿者哥哥姐姐,他們許下的心愿樸素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