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讓寶寶趴在媽媽肚子上,媽媽用雙手按摩寶寶的脊柱部位,逗引寶寶抬頭。 寶寶三個月多,早就可以練習抬頭了,一般來說,寶寶一個月就可以趴著抬頭看東西,兩個月后就可以抬頭45度,三個月后就可以抬頭90度。 抬頭屬于粗大動作的范疇,進行粗大動作訓練有助于促進寶寶大腦發育的協調性,有助于平衡感的建立。 0-6個月的寶寶都可以練習抬頭,還可以練習側臥,俯臥,翻身,蠕動前行,抱坐,扶坐動作。 抬頭是最早需要訓練的粗大動作,然后按照翻身,坐,爬,站,走的順序鍛煉粗大動作,不要隨意選擇順序。 抬頭其實也是寶寶自然而然的行為,只要給他提供一切條件,他就會練習得很好。寶寶一出生,就可以讓寶寶趴著。寶寶大部分時間都是仰躺在床上,對于運動能力的發育是很不利的,適當讓他改變姿勢,他覺得很新奇,也會很賣力。 趴著是寶寶大運動的前提,還能促進
問:我家寶寶5個月了,最近老流口水,不知該怎么辦? 答:嬰兒流口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正常流口水又稱生理性流涎,嬰幼兒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唾液腺尚不完善。加上幼兒半歲左右處于出牙期,唾液的分泌增加,他們又不會調節,造成了口腔內過多的液體。以后隨著乳牙的出齊、年齡的增加和孩子口腔深度增加,唾液的分泌量也會逐漸轉為正常,流涎也會自然停止。 病理性流涎是指嬰幼兒不正常流口水,原因大致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人們喜愛捏壓幼兒頰部,導致腺體損傷。腮腺有損傷的兒童,唾液的分泌量和流涎現象大大超過正常;另一方面是小兒患有口腔疾病,如口腔炎、粘膜充血或舌尖部、頰部、唇部潰瘍等也可導致兒童流涎。小兒流口水。還有的是由腦炎后遺癥、呆小病、面部神經麻痹所致。小兒口水多,不論是生理的或是病理的,都要做好局部的護理,注意皮膚清潔。對流涎嚴重的應請醫生診治。
3歲孩子已經掌握走、跑、跳、攀爬等多種技能運動,能模仿幾種動物走路的樣子。孩子的運動耐力和協調性也不斷增強,能調整速度和方向以避開障礙物。 玩游戲促進孩子運動技能 玩游戲促進寶寶運動技能及模仿能力,成人適時的鼓勵能讓寶寶產生更多“自我認同”。 游戲示例:彎彎的小路 1. 將兩根長2米的繩子平行擺放在地上,間距為10厘米。 2. 請寶寶走在兩根繩子中間,小腳不能踩到繩子。 3. 縮短兩繩的間距或請寶寶抱著玩具走,以提高難度和趣味性。 4. 將一根繩擺放成直線或曲線,鼓勵寶寶踩在繩子上進行腳尖對腳跟,從一端走向另一端。 5. 當寶寶遇到困難或獲得成功時,成人適時的鼓勵和支持,能激勵寶寶敢于堅持、接受挑戰,進而獲得自我肯定。 游戲示例:小動物走路 1. 讓
初生嬰兒護理有哪些禁忌呢?新生寶寶總是非常地脆弱,需要新父母們無微不至的呵護。對于初生嬰兒的護理,新父母們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就跟著親親寶貝小編一起來看看初生嬰兒護理五大禁忌。 初生嬰兒護理禁忌之忌擰捏幼兒臉蛋 很多家長在給寶寶喂寶寶吃藥的時候,會因為寶寶不配合吃藥而用手去捏寶寶的嘴。或者是在跟寶寶玩樂的時候,擰捏幼兒的臉蛋,其實這些做法都是不對的。若是經常擰捏嬰兒的臉蛋的話,就會導致腮腺和腮腺管多次受到擠傷,容易引起寶寶流口水、口腔黏膜炎等各種疾病。 初生嬰兒護理五大禁忌 初生嬰兒護理禁忌之忌用塑料薄膜當嬰兒尿布 有些粗心的家長,會用塑料薄膜當尿布來給寶寶用,要知道塑料薄膜具有不透氣的特性,若是用它來當尿布的話,就會影響寶寶皮膚的呼吸,從而導致體內廢料、汗液、熱量等無法正常排出。若長時間使用的話,就會刺激嬰兒的皮膚,引發疼痛,一旦受到細菌的感染,就
不少寶媽在生下孩子后,經常會聽到一些建議。就不如在抱寶寶方面,有人建議不要多抱,也有人建議要多寶寶。其實抱寶寶是有好處的,只不過要你姿勢正確。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幾種抱寶寶的正確姿勢。一起來看看吧。 【 抱寶寶的好處】 增加寶寶的安全感; 增加親子交流,增強親子間的親密感; 寶寶被抱著其實也是一種運動,這種間接性的運動對寶寶的身體發育是很有利的; 抱著的時候寶寶的視野更開闊,受到的刺激更多,也能促進大腦的發育! 【 在抱寶寶時,請先確保以下3點】 1、清潔雙手 不干凈的手會給寶寶帶來細菌病毒,危害寶寶的健康。所以在抱寶寶前,建議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干凈雙手。如果有客人來探望寶寶,也請確保他們有這樣做。同時,也要摘掉身上尖銳的首飾。 2、動作輕柔 抱起和放下
可憐天下父母心,對于孩子的愛,全世界父母都是一樣的,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能夠讓孩子健康成長。但自從霧霾問題日漸嚴重,如何保護孩子的呼吸成為了每一對中國父母需要直面的難題。 霧霾(PM2.5)具有粒徑小、毒性強、停留時間長、運輸距離遠等特點,不少研究已經提出了兒童肺發育受損與PM濃度間的關系,顯示空氣污染可以改變兒童肺的發育。尤其對哮喘兒童的影響更大。面對霧霾,我們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同時,尤其要幫助孩子做好防護措施。 寶寶剛滿4歲的媽媽瑛香 有著剛滿4歲的寶媽瑛香,也非常擔憂霧霾對孩子健康造成影響,惴惴不安的她倍感壓力。醫師建議遇到高濃度霧霾天時,家長要注意減少孩子戶外活動時間,同時采取一些必要措施。瑛香按照醫師囑咐,讓孩子盡量待在室內,緊閉門窗,如果外出,則需盡量減少室外活動的時間或強度,并努力為孩子尋找合格的口罩等,但效果一直不盡人意。
寶寶成長過程中,時常會發生一些小狀況。比如寶寶屁多,那么問題來了,造成寶寶屁多的原因是什么?帶著疑問,一起來看看吧。 很多寶寶都愛放屁,有的寶寶放的屁臭臭的,有的寶寶不停的放屁但是不臭,還有的寶寶放屁時會有粑粑帶出來,這些現象都說明什么問題?寶寶總是放屁這樣正常嗎? 多種原因可造成寶寶屁多 吞入過量空氣 寶寶吸奶時會把空氣吸到肚子里,肚子咕咕響,這樣就會屁多。寶寶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善,胃小而平,大量空氣通過腸道時,寶寶會感到十分不舒服,如果排氣較多,寶媽要更多地給寶寶拍嗝,每次喂奶之后都要讓他打嗝排氣。母乳喂奶時將寶寶半坐位抱在懷里,讓寶寶把乳頭、乳暈一起含在嘴里,如果銜乳不正確就會吸入大量空氣而又吸不到奶;人工喂養的奶嘴要符合寶寶月齡,奶嘴孔不要過大,或過小,也不要空吸奶瓶上的奶嘴。 想要減少寶寶吸入空氣,
開小夜燈睡覺導致性早熟、影響視力和生長? 科學使用小夜燈,請注意這4點。小夜燈,顧名思義是夜里使用的小燈,通常燈光昏暗,功率也很低,比如在4-7瓦之間。 小夜燈對夜里要起來喂奶、換尿片、哄睡接覺的家庭來講還是很實用的,免去了摸黑抓瞎的磕磕碰碰,也不用半夜打開臥室的照明燈晃眼。 關于孩子睡覺時能不能開小夜燈,目前流傳了不少說法,比如使用小夜燈會導致孩子性早熟,影響孩子視力,影響孩子睡眠,影響生長等等。 其實,小夜燈的這些“健康危害”到目前為止并沒有被優質的證據證實。這些說法中,有的還停留在理論推演,有的只是建立于十分初步的動物研究,而有的則是不同研究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 可能是因為這些”健康危害“都還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目前也還沒有發現哪個國家或相關權威機構提出禁止給孩子使用小夜燈。 總的來講,小夜燈算不上是必需
清媽叨幾句: 其實我原本是想畫一個,關于寶寶半夜掉下床的故事。 但是……畫著畫著,開始吐槽娃的睡姿,哈哈哈,歪樓向。 記得之前我還畫過一個《每個小孩,睡覺時都在拍武打片》,當然在那種情況下,“受害者”是和Ta一起睡的人——還有誰?當然是我和孩他爸了! 被睡著的娃拳打腳踢外帶鐵頭功的經歷了,你有嗎?(我仿佛看到了一群人舉手) 嘿嘿,終于,睡著睡著寶寶掉下床了! 雖然讓我很無語,但因為事先鋪了點東西,“防患于未然”還是很有必要的嘛。 看Ta躺在床下“嗯嗯”了幾聲又陷入zzzZZZ的樣子,真是又氣又好笑啊~ 想著,要不干脆把床給拆了,大家一起打地鋪算了?隨便怎么滾都可以。 然而回歸現實,
你家寶寶是不是還在吃夜奶呢?很多寶媽想要給寶寶斷了夜奶,但是怎么也斷不掉,這是怎么回事呢? 給寶寶斷夜奶不論對大人還是寶寶來講都是一場無硝煙的戰爭。一般來說,寶寶八個月左右就必須斷夜奶了。但不少家長反映,寶寶夜奶太難斷了,煩死了。寶寶夜奶斷不掉,那是因為你沒做到以下幾點。 01晚餐讓寶寶吃飽 要讓寶寶斷夜奶,可以從保證寶寶晚餐進食量入手。不僅如此,還可以在寶寶睡前一個小時為寶寶添加適量輔食,這樣寶寶在夜間就不會由于饑餓而哭鬧求食,寶寶的夜奶也就會比較容易斷了。 02把握喂奶時間 有經驗的家長會知道,通過把握喂奶的時間,在日常生活中適當調整給寶寶喂奶的時間,把握喂奶次數,將夜間的奶量逐漸調整至相對合理的狀態,這樣不僅可以保證寶寶每日營養所需,也更容易讓寶寶斷夜奶。 03適當補充水分 當寶寶
你家寶寶晚上會不停的哭鬧嗎?有些寶寶在晚上總是哭個不停,這對于寶媽來說是奔潰的,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嗎? 按理說,剛出生不久的寶寶都嗜睡的,只要吃飽喝足就是睡覺,前三個月大多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最近剛生孩子的表妹老是打電話向我訴苦,說寶寶夜里常哭鬧不止,怎么哄也哄不睡,把一家人弄得筋疲力盡的。 寶寶愛哭鬧是睡眠不好的一種表現,如果孩子夜里經常哭鬧,睡眠不好,必然會影響腦垂體刺激生長激素的分泌,長此以往會影響孩子的健康生長。除了睡眠環境以外,可能與以下幾方面有關,也會影響到寶寶的睡眠。 1. 被子蓋得太厚 立冬過后就真正進入冬天了,天氣越來越冷,很多寶媽擔心孩子夜里冷,所以一到晚上就會關門閉窗,會給寶寶蓋上厚厚的被子。其實孩子比成人新陳代謝快,體溫也比成人略高一點,給寶寶蓋和大人一樣厚的被子就可以了。 寶寶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磕磕碰碰。像什么擦傷,碰傷非常常見。下面要講的就是寶寶皮膚擦傷的處理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如果寶寶只是擦破了皮,可以用清水將傷口表面清洗干凈,然后用無菌棉簽沾干;不然水分殘留在上面,容易增加感染的風險。 這時候不需要涂藥,皮膚會自然修復。 若寶寶擦傷后有破潰、出血或者滲液,要第一時間用清水將傷口表面清理干凈,之后用無菌棉簽沾干。 局部涂抹一些具有創面消毒和修復作用藥膏,比如百多邦、復方多粘菌素或夫西地酸,都可以。一般傷口,在處理后 3~5 天就會好轉。 不建議給寶寶使用雙氧水、酒精。這些藥物會刺激寶寶的皮膚,涂上之后會比較疼,下次再想涂就難咯~ 另外碘伏、紅藥水或者紫藥水也不建議用,它們除了會刺激皮膚之外,還有一定的色
寶寶猛長期,千萬別斷奶!何時斷,娃和媽說了算!轉眼又到了春天這個“最佳”斷奶時機,后臺的各位寶媽們也開始打著小算盤,盤算著要不要給娃斷奶了。 當然,這里面有不少寶媽不是因為自己想斷奶,而是被周圍人的“經驗之談”逼的不得不斷奶。 娃都一歲了,早該斷奶了! 6個月之后母乳就沒營養了,趕緊斷了吃奶粉吧! 娃不好好吃飯,都是吃母乳吃的,斷了就好了! 面對這些過來人的經驗之談,母乳到底斷不斷呢? 斷奶沒有最佳時間 先來看看權威組織們都是怎么說斷母乳這件事的: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純母乳喂養至少6個月,并繼續母乳喂養至2歲或以上;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母乳喂養至少到1歲;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6個月內純母乳喂養,7~24個月繼續母乳喂養,逐步過渡到谷類為主食。
昨天下午在門診中,遇到一個媽媽抱著3個月的男寶寶,寶寶臉上都是“青春痘”,媽媽說給寶寶涂了一個月左右的各種各樣的濕疹膏,就是不見好,而且越長越多,怎么辦? 我看了這個可愛的小寶寶,臉上額頭、鼻翼兩側有些散著的像痘痘的小紅疹。 我問媽媽:“寶寶涂藥前有沒有去看醫生?” 媽媽:“沒有,我這孩子是第二胎,我想看著像是濕疹,就自己到藥店買藥了。” 我:“你真是亂來,孩子有問題就要找醫生,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做,寶寶患上的是嬰兒痤瘡,根本就不是濕疹。” 媽媽聽完一臉黑線:“怪不得涂的都沒用,要怎么辦?” 寶寶長痤瘡,其實并不少見,分為新生兒痤瘡和嬰兒痤瘡兩種。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包括一些醫務工作者,今天我們好好來說說。 壹丨新生兒痤瘡 現在很多學者傾向于重命名為新生兒頭部膿皰病。
有些寶寶有貧血的癥狀,那么家長們想要知道寶寶是否貧血應該怎么檢測呢?寶寶貧血了怎么辦?如何預防寶寶貧血? 好多人問怎么判斷是否貧血,然后寶寶缺鐵性貧血了要吃什么,這里一并和大家說一下。 一、如何判斷是不是缺鐵性貧血 很簡單,去醫院做個血常規檢查就好了,不貴的 重點看血常規里面的HB(血紅蛋白)指標,低于110g/l就是貧血了。最簡單的就是看下后面的正常指標,每個醫院有點兒差異,基本都是110. 二、貧血了怎么辦?或者如何預防 1、母乳喂養:媽媽飲食上要注意含鐵豐富食物的補充。 但要注意一點,母乳里面啥成分都好,就是鐵不多的,所以如果已經有貧血了,或者已經有缺鐵的癥狀了,母乳喂養的還是需要有其他措施的。不過,母乳里面鐵雖然含量少,吸收是不錯的,所以有母乳還是要繼續喂的。 2、奶粉喂養
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們經常會抱著孩子。其實長期抱孩子對孩子的危害很大。那么長期抱孩子的影響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有一種公主,叫做小七,據傳貝克漢姆和維多利亞之所以不停的生,都是因為想要一個女兒,當小七公主出世之后,可真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不管是人前還是人后,爸媽幾乎都沒有讓她的腳沾過地,更有網友調侃說"小七公主沒有腿"。 你還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如此幸福嗎?或許你不知道,其實超過這個年齡還抱著孩子,一點都不好! 幾歲的孩子不能再抱? 寶寶剛剛出生,還不會走路,這個時候,寶寶出行只能依靠媽媽抱,不過伴隨著寶寶的成長,他會在1-2歲的時候開始慢慢學會走路。一開始,寶寶可能會覺得走路很麻煩,很痛苦,有些害怕,他們會哭嚷著讓媽媽抱,而這個時候,媽媽們就不能一直寵著慣著,得要學會拒絕了。 從1-2歲開始,媽媽們要逐漸開
很多寶寶睡眠質量并不好,為了讓寶寶能順利的進入夢鄉,不少媽媽會在用奶瓶喂養寶寶時哄寶寶入睡,并且讓寶寶叼著奶瓶睡覺,其實這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寶寶叼著奶瓶入睡會產生危害,那么,寶寶叼奶瓶入睡會有什么危害呢? 雖說給寶寶奶瓶或奶嘴也能幫助寶寶入睡,似乎避免了陪寶寶入睡的不便,但這種短期內有效的選擇會產生長期的危害。 干擾寶寶自我能力的發展。記住,這種短期方案需要人工裝置的幫助,這意味著有些東西會在黑暗的房間里被弄丟。找不著橡皮奶嘴的嬰兒會大聲啼哭,直到大人過來幫他找到這個物件。半夜喝完奶瓶里的奶或水的嬰兒也會大聲啼哭。因此,你就得過來找奶瓶,再沖一瓶奶(或灌一瓶水)幫寶寶入睡。 帶來健康隱患。正如我在第一章提到過的,吮吸著奶瓶入睡的寶寶更容易得各種疾病,包括耳疾、蛀牙、哮喘、氣喘、過敏以及過度肥胖。原因很簡單:當寶寶吮吸著奶瓶入睡的時候,奶聚集在嘴里,實際上寶寶整晚嘴里
姐妹們,大家都很擔心一個問題,就是寶寶會爬了,摔下床怎么辦?家里有樓梯,更危險了,摔下來可不是開玩笑的。這里我說說我婆婆的教育方法,這可是老人家的現代教育法,非常可行。 第一步,樹立危險意識: 那一天,媽媽、婆婆和包包一起在婆婆的床上玩,婆婆的床比較矮,包包一會兒又爬到床邊了。媽媽正打算把他拖回來。婆婆阻止了。然后婆婆趴到包包旁邊,每次看到包包打算爬到床外,她就馬上和他說:“跌跌哦,痛痛哦。”包包就每次都猶豫地把手伸回來。這樣的情形重復了二十多次后,可能小家伙真的聽懂了吧,包包竟然就自己爬回床中間了。 我忍不住夸了婆婆一番。婆婆說:“把他拖回來會讓他更好奇,告訴他會痛,他就不敢了。” 第二步,兵來將擋,勇敢面對。 “跌跌,痛痛”的警告伴隨著包包的膽子越來
寶寶睡覺的時候容易出現很多問題,尤其是在寶寶還不會說話的那段時間。那么寶寶每晚一到準點就哭鬧是怎么回事?一起來看看吧。 曾在蘭蘭家遇到這樣的情況,她家還沒滿月的寶寶突然在一天夜里啼哭不止,一哭就是兩三個小時,急得家人團團轉。等后半夜平靜下來后,全家人才喘了口氣。可是第二天晚上,寶寶又開始準點哭鬧,這次又是三個小時。如此連續幾天,家里的老人坐不住了,說孩子是被嚇著了,想要請人來“清除臟東西”。 我憑借多年的經驗,得出了一個結論。這家寶寶每晚準點哭鬧,很大的可能是因為遇上了腸痙攣。 要知道,小寶寶不會用語言表達,遇到了不舒服的狀況也只是哭。那怎么才能判斷是不是腸痙攣呢,我有辦法。 腸痙攣的特點——333法則 如果寶寶突然無征兆地開始啼哭,并且哭鬧得特別厲害,臉部通紅且身體僵直,怎么哄也哄不住,同時哭鬧的周期有以下
母乳喂養時,不少新手寶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就有寶寶在吃奶的時候會咬人的情況。那么寶寶吃奶時咬媽媽該怎么辦?一起來看看吧。 寶寶吃奶咬媽媽,怎么辦? 答:媽媽不要大叫,也不要發脾氣,可以輕輕拉一拉寶寶的頭發,同時溫柔而堅定地告訴寶寶,不可以咬媽媽。 當嬰兒咬媽媽乳頭的時候,媽媽會感覺非常疼。我一個朋友在給寶寶喂奶時,就會輕輕地拉拉寶寶的頭發(當然沒有頭發的小寶貝是不適用的),同時告訴她不可以咬媽媽。這時,小寶貝并不是在受懲罰,而是在接受“感覺互換”的訓練。 好比嬰兒在咬自己的手指或舌頭時會感覺到疼,這時他并不知道為什么不能咬,但是大腦會儲存疼痛的信息。在咬疼自己兩三次后,疼痛和每次的咬聯系起來,寶寶會覺得做這件事時很不舒服,從此就不再咬小手指和舌頭了。通過疼,寶寶知道了哪些事是對自己無益的,雖然這時寶寶還不能理解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