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新媽還是“老媽”,都會知道寶寶腹瀉是一件常見的事。因為有數據顯示,嬰兒平均每年會有六次腹瀉,而兒童每年腹瀉也會有三次。 盡管如此,當寶寶再次出現腹瀉的時候,絕大部分媽媽還是手足無措、慌慌張張…… 實際上,我們對寶寶腹瀉的“恐懼”真心不止那么一點點!原因有以下三點,大家先來了解一下! 首先,寶寶出現腹瀉的時候,由于Ta會感覺到非常的不適,所以只能通過不分白天黑夜的哭啼向我們表達“不滿”的情緒。試問一下,寶寶一直哭的話,媽媽能不恐懼嗎?都快要哭出來了好嘛! 其次,導致寶寶腹瀉病因有很多,像生理性腹瀉、饑餓性腹瀉、受涼……我們都是普通媽媽,實在難以準確判斷導致寶寶腹瀉的原因,更擔憂因為自己的“不準確”會給寶寶帶來額外的傷害。 最后一點,其實來自兒科醫生的擔憂! 因為在兒科醫生眼中,腹
說起腸道,你對這個的了解是什么呢?消化吃進去的食物,吸收食物的營養成分以及順便還儲存大便一類的代謝產物?如果僅僅只是這些,那你也太小看腸道了!根據相關的臨床資料顯示,腸道實際上是人體最大的一個免疫器官,占據全身免疫功能的70%!人體的免疫細胞將近有一半都附著在腸道,并產生80%的抗體!所以說想要讓孩子的免疫力提高,關鍵還得腸道好。 腸道功能 那么腸道是怎么發揮它的免疫功能的呢?這就要提到腸道菌群的概念了,在我們體內有三類菌群,分別是有益菌、致病菌和中間型菌,有益菌包括了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是保護腸道的;致病菌有大腸桿菌、糞鏈球菌等,這類菌群會導致人體患病;中間型菌在人體的健康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但如果機體出現胃腸道方面的疾病時,它們就會轉化為有害菌群,損害人體。正常情況下,有益菌是處在上風的,負責調控腸道正常秩序以及抵御腸道感染。但是當受到病毒
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皮下脂肪比成人薄,保溫能力差,新生兒的體表面積相對較大,按體重計算的話,是成人的3倍,因此,新生兒身體散熱的速度也快,比成人快4倍。完全靠新生兒自己來保持正常體溫非常困難,必須采取一些措施來補救。除了控制新生兒的室溫外,還可以借用衣服被褥的保暖作用。也可采取其他一些保暖措施。 在什么情況下需要保暖呢?在家中可以摸一下小兒的手腳冷暖來粗略估計,如果小手暖而不出汗,說明不需另外再采取保暖措施了。如果熱而出汗,說明體溫升高,在37.5℃以上。如果手腳發涼,體溫可能低于36℃,對新生兒就要采取措施了。新生兒體溫過低,嚴重時可發生硬腫癥,威脅新生兒的生命,必須予以處理。 在家庭中對新生兒保暖的方法很多,最簡單的是給他們準備好適宜的衣服。因為新生兒身體與衣服之間的間隙的溫度在3 0℃~3 4℃之間最適宜,可防止身體散熱,維持新生兒的體溫。因此,新生兒的衣服
寶寶出生后,寶媽對寶寶的各種狀況都非常關心,那么你知道如果寶寶出現這種狀況應該怎么辦嗎?寶寶出生后這種狀況要注意,關乎寶寶性命! 前些天半夜被表姐的電話吵醒,焦急的說她剛剛出生2個月的小寶寶好像休克了,沒了呼吸。我自己也被嚇了一跳,好好的孩子怎么會突然休克了呢?立馬讓表姐去趕緊輕壓寶寶胸部,幾十秒后,電話那頭傳來了表姐帶著哭腔的回應,說孩子醒了,有呼吸了。即便如此,也立即讓表姐帶孩子去了醫院。 當我們趕到醫院時已然是凌晨4點多,醫生說孩子已經沒什么危險了,可能就是睡眠時產生了生理性呼吸暫停,聽到這樣的回復,我懸著的心也放了下來。可也好奇,表姐怎么能在半夜凌晨忽然發現孩子沒呼吸了呢?一問之下才明白,原來表姐對孩子的健康太過擔心,晚上只要長時間聽不見孩子的動靜就會去摸摸孩子鼻子,看看有沒有呼吸,有時候怕吵醒孩子也會悄悄看看孩子的胸膛有沒有呼吸起伏。 想
很多寶寶都會認生,那么面對這種情況該怎么辦呢?有沒有什么方法能夠改善?還是說這并不影響孩子?寶寶認生了?恭喜,那是他在變聰明! 前段時間,有一位寶媽發來求助信息,說她家孩子非常敏感,看見來探親的外婆就哭,甚至不能在同一個空間待著,非得外婆把自己遮住了才能坐進同一輛車。這是因為寶寶認生,但可別說他膽小哦~ 寶寶認生≠膽小 我們常說的“認生”有一個更專業的名字,叫做陌生焦慮。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因為接觸陌生人產生恐懼情緒引起,通常發生在6個月到2歲的寶寶身上。出現的時間不一定,有的寶寶很敏感,可能3、4個月就認生了,有的寶寶會晚一點,9個月左右才開始。 基本上每個寶寶都會經歷這個階段,只不過程度不一,并不是他“天生膽小”或“缺乏鍛煉”。 寶寶為什么會認生? 如果寶寶出現這個現象,請鼓掌!因為它不僅是
1為什么叫秋季腹瀉? 嬰幼兒秋季腹瀉是一種輪狀病毒所引起的急性腸炎。主要發生在2歲以下的嬰幼兒中,尤以1歲半以下的嬰兒多見,發病季節多在8-11月份,所以叫做秋季腹瀉。 其實,輪狀病毒感染一年四季都會發生,它是典型的病毒感染,可以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傳染,讓人防不勝防。 2接種輪狀病毒疫苗能預防嗎? 預防輪狀病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口服輪狀病毒疫苗,絲瓜八個月就喝過了,甜甜的,據說還是草莓味兒的。口服疫苗后,發生秋季腹瀉的機會明顯減少,但是不能做到100%預防。這是當時接種醫生給的回答。不過即使出現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病情也會減輕,這倒是經過臨床驗證的。 3寶寶腹瀉的緊急處理方法 如果寶寶已經開始腹瀉,那么父母要根據寶寶的身體情況來處理。預防寶寶脫水、保證寶寶腹部不受涼是家長首先需要做的。腹瀉時在家護理,
孩子總是會生病的,那么就需要給孩子吃藥,那么孩子比較小,什么樣的才是孩子最好的藥?寶寶用藥存在哪些誤區? 由于家長對子女的過度關愛,導致我國生病兒童在服藥方面存在很多的誤區,比如有些家長認為最貴的藥就是最好的藥,在孩子生病后“只用貴藥”或“小病大治”,又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在長身體,就給孩子盲目進補各種營養滋補品,殊不知這樣很容易造成兒童內分泌功能紊亂,影響生長發育。那么對于孩子來說什么才是最好的藥呢? 兒童作為特殊的群體,生理特點與成人不同,對藥物的代謝過程也與成人不同,兒童對藥物具有非常特殊的反應性和敏感性,因此家長應高度重視兒童用藥,要清楚知道并不是貴的藥就是最好的,對于孩子來說最好的藥就是對癥合理、科學安全用藥。 家長在兒童用藥方面一般會存在哪些誤區呢? 1.果汁服藥 用果汁送服藥物,或吃藥后立即喝果汁
很多媽媽都很迷惑,究竟什么時候跟孩子分房睡是最好的。有的媽媽說越早越好,最好是從一出生就開始,但也有人說從孩子3歲才開始。 其實,有研究表明3歲跟孩子分房睡是最好的時候,但是不一定適合每個孩子,我們要視孩子的心理狀況而定。如果,當孩子出現以下的情況,那么我們就可以抓緊時機跟孩子分床睡。 具體表現為以下2種情況: 1.夜間能獨立上廁所 能獨立上廁所的孩子,說明在生理上能獨立的處理事情,在心理上也不會依賴家長,所以夜里能獨自起床上廁所,是可以和孩子分房睡的標志之一。 2.孩子能獨立入睡 如果孩子有一定的獨立性,能獨自待在一個地方,有規律的睡眠習慣,能獨立入睡,不需要家長哄睡、陪睡,那么就可以開始跟寶寶分房睡了。
孩子醒了,心情卻很糟? 因為你用了“殺傷性叫醒”! 什么是“殺傷性叫醒”? 即用驚醒的方式,切斷啟動過程,讓人立即恢復意識。這種粗暴的方式會給孩子帶來極糟的影響。比如破壞情緒控制、沖動易怒、心情低落、反應遲緩、注意力渙散、易攻擊人,冷漠麻木,或者哭鬧等一系列神經或心理問題。 5種常見的錯誤叫醒方式 1、憤怒地沖進房間大聲催促 要知道,留戀被窩,留戀潛意識夢境,是人的共性,帶有“到點還睡是錯誤的”這種指責性的叫醒行為、語言,很容易把孩子的睡眠安全感奪走,加上大噪音的驚醒,足以摧毀所有人幸福的早晨。 2、一把拉開孩子的被子 這種方式不僅嚴重摧毀孩子的睡眠安全,而且溫度的變化,會突然襲擊神經系統,就算對方“嗖”地坐起來,四肢也是僵硬的。所以不建議去移動孩子睡眠中曾經拿著的、抱著的、
寶寶挑食會導致營養攝入不均衡,出現發育遲緩或肥胖、免疫力下降的情況,嚴重時甚至會影響到智力發育。 說起挑食,很多寶媽都會皺起眉頭。不論是怎么變著花樣做,寶寶就是不買賬。本期主題育姐就給大家講講“寶寶挑食的那點事”。 挑食原因竟有這么多育兒你造嗎 寶寶挑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個因素: ① 家庭飲食習慣 ■ 生活中如果家長吐露出不喜歡某種食品,就會使寶寶得到一個暗示,造成寶寶不喜歡這種食物。 ② 性格情緒原因 ■ 寶寶到1歲時,因為進入了第一個反抗期,由于自我意識加強,處處顯示著“我”的力量,所以可能為了表現堅持自己的意愿而挑食。 ■ 寶寶喜歡吃什么家長就買什么,長期強化的結果就是對一種食物的特殊喜歡。除此之外,吃零食和甜品過多,也會導致挑食。 ■ 吃飯的
家長們總是希望能夠給孩子更多的營養,但是如果孩子營養不良呢?會有哪些表現?孩子營養不良的5個表現,媽媽們一定要重視起來! 信號1:挑食、厭食 有些孩子會挑食、厭食,家長會以為是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其實還有可能是缺鋅。 缺鋅會讓孩子基本上對所有食物都不感興趣,嚴重時還會出現異食癖,例如咬指甲、吃鉛筆頭等,甚至精神無法集中、免疫力低下、免疫功能異常等! 如果情況嚴重,就要及時到醫院檢查,讓醫生對癥補充營養素。情況不嚴重的話,可以通過食物補鋅。 常見富含鋅的食物有:瘦肉、蛋黃、魚肉、動物肝、牡蠣、花生米粉、核桃仁粉等。 信號2:身高不在正常范圍內 身高是孩子發育最直觀的信號之一,身高與人體發育的很多營養元素有關,尤其是鈣元素。如果孩子的身高,不在正常范圍值內,那么家長就要注意了。 一般孩
原標題:新生兒究竟“怕冷”還是“怕熱”?多數人都搞錯了,為寶寶該看看 文/蜂蜜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每個家庭最大的事情第一是組建家庭,第二是迎接新生命,每個人都要經歷為人父母的這個階段,這個也是一個最奇妙的轉變過程,因為你的身份及將從一個孩子變成一個父親,一個要對這個小生命負責一生的父親。 于是我們會看到在產放前面一堆緊張焦急的大男孩,因為妻子的哭喊也焦慮至極,一個像從來不哭的男人因為不敢抱一個小孩子,而全身顫抖甚至哭到不能自己,這就是一個轉變的經歷,一個蛻變的過程。但越是想要愛護孩子的父母,就往往容易出差錯。 舉例: 這個家庭剛迎來一個小公主,奶奶喜歡的愛不釋手,每天都要自己親力親為的帶著,正好現在是冬天,奶奶特別擔心孩子受涼,每天在家里也了給孩子穿的里三層外三層,結果有天孩子睡
困困從小我都沒有給她掏過耳屎,前段時間來我辦公室玩的時候,我不小心撇到一眼,耳屎自己都快出來了,俺是強迫癥的人,你們懂我有多難過嗎?很多媽媽都認為耳屎是必須掏的,因為耳屎有害無益?那么真的是這樣的嗎? 《婦幼園地》里有數據顯示,臨床上患外耳道感染的兒童,85%以上都是由“掏耳朵”引起的。 給寶寶掏耳朵不當會引發哪些不良后果? 寶寶耳內皮膚很嬌嫩,經常掏耳屎很容易因掏傷耳內皮膚而引起炎癥,生癤長瘡,嚴重的可能會把鼓膜捅破,導致寶寶聽力損傷。 臨床醫生還發現,經常掏耳屎,會使外耳道的皮膚因為經常受到刺激而形成外耳道乳頭狀瘤。雖然它是良性的,可以用手術的方法切除,但切除后容易復發,而多次復發后就有可能轉化為癌癥,對生命構成威脅。 耳屎必須要掏嗎? 困媽自己經常有掏耳朵的習慣,上次看見困困耳朵里的耳垢時,真
我們都知道寶寶一生下來就要洗澡的,那么給寶寶洗澡需注意什么呢?應該怎樣給寶寶洗澡呢?哪種情況下不能給寶寶洗澡呢?一起來看看那吧! 孩子們的健健康康,是每一位父母都關注的。對于孩子們的清潔,也是格外的注重,畢竟孩子的自身清潔衛生,影響著寶寶們的健康。 洗澡,是讓我們健康的第一步,但是在某些情況下,洗澡也有可能剝奪了一個孩子的生命以及健康。那么,在什么情況下,我們需要更加注意孩子的洗澡問題和局部清潔呢? 下面我們來探討一下: 1、新生兒的洗浴注意 給剛出生的寶寶洗澡,這可是一項重大的技術活。這不僅僅要考慮到孩子的皮膚問題,還要考慮到寶寶肚臍的收口愈合問題。每當這個時候,新手媽媽們都會無法入手,不知道如何去打理寶寶,給寶寶如何洗個舒服的澡澡。 給寶寶洗澡,水溫要合適。囟門要注意,不能用力按。耳朵不能進水,
運動有利于寶寶身體發育和健康!但是,這里的運動,是指適宜寶寶年齡與能力的運動。錯誤的運動方式,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1嬰兒彈跳 小區的老人、媽媽聚集在一起曬太陽、聊天,很多老人就會夾著寶寶腋下讓寶寶在腿上彈跳,而寶寶看起來似乎很開心,相信這樣的場景大家一定不陌生。也有一些媽媽網購一種叫“袋鼠跳”的東西,寶寶坐在里面就可以開心地彈跳起來。 1歲半以前一定不要再讓寶寶這樣彈跳了!(一般發育正常的寶寶大約在18個月以后可以開始簡單彈跳)別急著讓寶寶彈跳,應該好好利用這18個月加強寶寶各個關節的發育、下肢肌肉的發展,為未來的起跳做好準備! 我們上下樓梯時,膝關節的負重是平地行走時的4倍左右,彈跳時負重可能高達10倍以上。但凡有一點醫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如果關節壞了,只能置換假關節!很多媽媽會很好奇,為什么在“被彈跳”時,寶寶會那
最近后臺有媽媽留言,說三歲半左右的寶寶晚上磨牙是怎么回事,成媽結合自己的育兒經驗查閱資料,給媽媽們總結了以下有關寶寶磨牙的一些小知識,大家一起來學習。 睡覺磨牙由咀嚼肌的持續收縮引起,而咀嚼肌的運動又受三叉神經支配,所以凡是能影響到三叉神經和咀嚼肌的因素,都可以引起睡覺磨牙。 引起寶寶睡覺磨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精神過度緊張,不少寶寶在晚間看了驚險的打斗電視,或入睡前玩耍過度,都會使精神緊張而引起夜間磨牙。有些寶寶則是因為調皮受到爸媽的責罵,引起壓抑、不安和焦慮,而發生夜間磨牙。 2、腸道寄生蟲病,當寶寶 患上蛔蟲病,蛔蟲產生毒素刺激腸道,腸道蠕動會加快,而引起消化不良、臍周疼痛、睡眠不安。毒素刺激神經,就會使神經興奮,而產生磨牙。同樣,蟯蟲也會分泌毒素,并引起肛門瘙癢,影響寶寶睡眠。 3、消化功能紊
“放不下怎么辦?”“好不容易哄睡著了可是一放就醒”,這是嬰幼兒睡眠專家王榮輝為媽媽們做咨詢這么多年以來,聽到提及率最高的睡眠話題之一。 其實,解決一次的放下就醒并不難。國際嬰幼兒睡眠專家王榮輝針對寶寶一放就醒,提出了迅速見效的“九步法”。這神奇的九步法是什么呢?只靠這九步法就能一勞永逸了嗎? 一放就醒?試試這個九步法! 睡眠對于嬰幼兒的發育極其重要,寶寶的睡眠會受到自身感官發育多方面的影響,睡眠不好又會反過來影響孩子的發育。假如寶寶一放就醒,需要媽媽一晚抱著。媽媽很累,寶寶睡眠也很糟糕。 在這里,王榮輝老師將為媽媽們分享解決寶寶一放就醒“神奇九步法”: 1、放寶寶到床上時候,先放腳; 2、寶寶的小屁股著床; 3、寶寶的背部著床; 4、寶寶的頭部著床(這個時候,媽媽的手先不要急著抽出來);
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你有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以及方法嗎?寶寶護理最怕這5件事,你有沒有中招? 寶寶身體各個器官的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全,因此新手爸媽在護理時一定要注意方法,以下7件寶寶最怕的事情不能做,否則可能對寶寶造成傷害哦。 1、寶寶的腦袋最怕搖晃 嬰兒的腦袋無論長度、重量在全身所占的比例都較大,加上頸部柔軟,控制力較弱。大人的搖晃動作易使其稚嫩的腦組織因慣性作用在顱腔內不斷地晃蕩與碰撞,從而引起嬰兒腦震蕩、腦水腫,甚至造成毛細血管破裂。 嬰兒的年齡越小受害越大,10個月以內的小寶寶尤其危險。因此不要隨意搖晃童車或搖籃,必要時可采用輕拍或撫摸嬰兒背部、臀部的方法助其入睡,抱在懷中的嬰兒也只宜輕緩搖晃,不可用力晃動。 2、寶寶的肚皮最怕受涼 小寶寶的肚子對氣溫特別敏感,最怕受涼,一旦受涼,可使腸蠕動增強,導致腹痛、腹
現在正處于秋冬季節,很多人的皮膚都出現了干燥脫皮的狀況,當寶寶的肌膚也出現這種狀況的時候應該怎么護理呢? 秋冬季節對寶寶的皮膚有什么影響?很多新寶媽都是沒概念的,認為和大人一樣涂點潤膚霜保濕就好了,然而這種簡單的辦法對寶寶嬌嫩的皮膚來說是不夠的。 干燥和低溫是秋冬天氣的二大皮膚殺手,不少寶寶在這個季節有不同程度的皮膚問題:干癢、過敏、發紅,嚴重的甚至會有皴裂。這是因為寶寶的皮膚很薄只有成人的3份之1,抵抗力較差、對氣溫的適應和調節能力都很差,加上油脂分泌也相對減少,皮膚容易損失水份、干燥失去彈性,特別是小臉蛋更需要呵護。 寶寶太小還不會告訴寶媽皮膚不舒服,如果皮膚癢、疼,寶寶只會哇哇大哭,沒經驗的新手寶媽是不知道為什么的。所以寶媽要密切注意寶寶的皮膚變化:一旦天氣變得干燥,就要留意寶寶的皮膚有沒有脫屑、起皮等癥狀,這是最容易發現寶寶皮
現在大家都非常注重孩子的飲食健康和營養,但有時候孩子已經出現了營養不良,可我們卻不知道。 今天搜集了一些資料,可以給各位爸爸媽媽參考。 身高體重頭圍不達標 每一次做小兒保健,醫生總會測量孩子的身高、體重、頭圍。這三項指標是小兒體格生長發育正常與否的重要參考標準。 在3歲前,如果營養沒有跟上去,孩子的身高、體重就會相對滯后一些。 同樣,頭圍也是一個重要的標準,寶寶做兒保時要測頭圍,頭圍偏大或者偏小可能都是疾病的信號。 所以,爸爸媽媽應該定期帶寶寶去醫院給孩子做兒童保健,如果發現孩子在體格生長發育上落后于同齡人時,就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孩子的飲食結構。 反應遲鈍 寶寶的餐飲非常重要,營養不良可降低腦細胞的分裂率,導致神經調節功能失常,引起運動和語言發育遲緩。 所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