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孩子晚上總尿床,多半是家中有位愛“提醒”的家長,做過及時改正 前段時間和兩位寶媽一起逛街,期間看到一個在商場里尿褲子的小女孩,寶媽小雅連連感嘆:“孩子白天尿褲子還好,晚上尿床就太折騰人了,我兒子啥時候能改掉這壞毛病呢”? 我和另一位寶媽樂琦感到有些意外,小雅兒子已經5歲多了,再過一年就要準備上小學,難道現在大小便還需要家長幫忙嗎? 小雅也很不理解孩子為何會這樣,拍著頭說:“平時半夜我都把他叫醒去一兩次去廁所,只要我有一天沒叫他,準保畫個大地圖出來,真的太愁人了”。 聽到小雅講述完她的帶娃方式,我和樂琦一下子就幫她找到了原因,幾歲的孩子還總是尿床,和小雅半夜叫孩子起床方式有很大關系。 家長經常半夜“提醒”孩子如廁,是娃尿床的原因之一 很多家長都有半夜叫孩子起床的習慣,大多是從孩子 2、3歲戒掉紙尿
有了寶寶后,家里的老人一般都會幫忙帶孩子。但是老人帶孩子的方式有些并不可取,可能會把孩子給寵壞。那么老人帶孩子的誤區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在本文的開頭,先來描述這么一段場景。 一個老人躬著身子扶著孩子,孩子在前面跑,老人在后面說“慢點兒、慢點兒,小心、小心、小心……”,孩子最終還是被椅子絆倒躺在地上“哇哇”大哭起來。老人趕緊過去扶起孩子,邊抱孩子邊說“不哭不哭,看奶奶打它!壞椅子竟然敢絆我孫子,奶奶打它!”說罷邊念叨邊打,孩子也漸漸止住了聲。 這個場面大家應當都熟悉,自己小時候也被奶奶這樣帶過,但是這種 “都是別人不好,不是我家孩子的錯”教育方法,真的對孩子有利嗎? 這樣的結果,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老人帶出的孩子會被寵壞。 老人在帶娃的時候,還有其他幾句哄娃的話也是有害無利的,看上去為了哄孩子,實際上卻是毀了
連帽衫 危險因素:帽子上的繩子可能會被其他小朋友拉扯、溜滑梯可能會被卡住,對孩子造成勒傷。因為危險系數大,被列為幼兒園老師最討厭的衣服。 連褲襪 危險因素:不透氣不吸汗,容易造成兒童炎癥。對于那些孩子一回到家就檢查全身的媽媽來說,老師們也是繃緊了一根弦啊。 緊身衣 危險因素:穿脫困難,不利于孩子自己大小便。動作稍慢了可能就被尿尿澆濕了,早春還是很冷的,一來一去容易感冒,徒增老師的心理壓力。 帶鉆衣服 危險因素:衣服上的鉆可能會脫落,容易被孩子誤吞被噎住或窒息。遭遇性萌芽期的孩子,可能還會被塞進身體的孔洞。遭遇這樣的孩子,老師們也是冤枉呀。 帶亮片衣服 危險因素:容易刮傷兒童嬌嫩的皮膚,也因容易脫落被幼兒誤吞被
近期,由胡可沙溢參演的一款孕期真人秀節目——《我們仨》展現在大眾面前,一經播出就收獲了無數好評,沙溢胡可作為可愛可親的代言人,在節目用自己的語言和行動來告知關愛母嬰健康是社會的共同責任,明星的專業觀點讓觀看節目的媽媽們對母乳喂養更加重視。 《我們仨》正引發的母嬰喂養討論時,可愛可親選擇與媽媽幫聯手,通過該平臺給媽媽們普及母嬰喂養的好處,傳授一些母嬰喂養的技巧和需要注意的問題,并引起大眾對母嬰喂養的關注。可愛可親攜手媽媽幫舉辦了《爸爸“體驗”母乳喂養》的主題趣味活動,通過爸爸們的親身體驗來了解母嬰喂養的過程,感受媽媽們母嬰喂養時的不易。活動中爸爸們都積極參與了進來,親身演示喂養嬰兒的動作,這種體驗讓爸爸們了解到喂養的過程是能促進母嬰之間、夫妻之間的感情,還能讓嬰兒獲得更多的安全感。可愛可親派出專家指導,分析母嬰喂養的好處,比如嬰兒吮吸這個動作對日后的語言發展有
寶寶到了冬天以后非常容易感冒,這會讓家長們非常擔心,那么在冬天的時候如何預防流感呢?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冬季,是流感的高發季節。 流感=感冒? 流感 流感(流行性感冒)傳染性大,傳播迅速,極易發生大范圍流行。臨床表現:持續高熱39-40℃,多伴頭痛、全身肌肉關節酸痛、極度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適等。潛伏期一般:1-4天。 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主要集中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常有噴嚏、鼻塞、咳嗽,流鼻涕等。偶爾有低熱、頭痛。普通感冒的傳染性有。 容易感染流感的人群 5歲以下兒童、65歲以上老年人、妊娠婦女、慢性病患者 預防流感,我們可以這樣做 1.接種疫苗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顯
睡眠時大腦在修補和排毒 睡眠曾經困擾科學家很久,因為人睡著后,沒有警戒力,是非常危險的。但是科學實驗發現,老鼠三十二天不睡覺,最后會死于免疫系統的敗壞。腦造影儀器出來后,科學家終于發現到了人要睡眠的原因。在腦部造影圖中,科學家發現,大腦在睡覺時,比清醒時還辛苦。過去我們都以為睡覺是大腦在休息,其實是身體在休息,大腦在工作。因為當睡覺眼睛閉上、沒有訊息進來時,大腦需要利用這段時間,補充白天消耗掉的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張素(跟記憶、情緒、動機和睡眠有關)、正腎上腺素(跟注意力有關)和生長激素。 大腦內沒有淋巴系統,必須靠血腦屏障來保護大腦不受異物的侵入。但是外面的進不來,里面新陳代謝后產生的廢物也就運不出去。幸好在睡眠時,組成血腦屏障的膠質細胞的排列密度會松弛一些,讓廢物隨著脊髓液運出去,這些廢物若排不出去,大腦就會中毒。換句話說,睡眠時,大腦也在排
冬天來了,天氣涼了,寶寶的小手小臉又皴皴的了。冬季,媽媽應該這樣護理寶寶嬌嫩的皮膚。 早上洗好臉,媽媽看著清清的小臉愣了,清清臉上那紅坨坨一小片已經皴了的皮膚,看起來就像哈密瓜的皮,真是又滑稽又讓人心痛。 可能不少媽媽都有清清媽媽同樣的經歷,其實,做好寶寶的冬季皮膚護理并不難。 皮膚護理6步走 皮膚清潔 皮膚護理的第一步是清潔工作,寶寶的肌膚也不例外。冬天氣候寒冷,寶寶的活動明顯沒有夏天多,汗水和皮脂分泌也都沒有那么旺盛,一般每天給寶寶洗一兩次臉就可以了,除活動量特別大出汗很多需要特別清洗外,正常情況下一周給寶寶洗一兩次澡比較合適。給寶寶洗手、洗臉一般用溫水,水溫不要太
寶寶感冒咳嗽了,那么你會怎么護理寶寶呢?寶寶咳嗽莫亂投醫,這些技巧要牢記!寶媽們要記住了! 秋季,天氣逐漸轉涼,溫差變大,很多寶寶到了秋天很容易咳嗽。 媽媽們聽著寶寶不斷“咳咳咳”的聲音,絕對是大寫加粗的揪心。 為什么寶寶們會咳嗽呢? 怎么就可以讓咳咳咳的寶寶們舒服些呢? 淺咳和深咳 淺咳 淺咳是清喉嚨的一種方式,咳嗽聲短而急促,一般就在嗓子里咳。 干咳不代表一定生病,但屬于有可能生病的一種信號。 深咳 深咳則在氣管,支氣管或肺里頭,一聽就像是從胸膛里發出的,咳嗽一次時間相對長一些,同時喉嚨里伴有痰。 干咳的護理 多喝溫水,對于1歲以內的孩子絕對不要喝蜂蜜水; 家里開加濕器,保持室內濕度在40-60%;
孩子的身高問題是父母非常關注的,父母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長高高,這樣在生活中更加自信,那么有什么辦法可以幫助孩子后天成長呢? 說到寶寶身高,還真有定制的可能呢! 這不是開玩笑!如果寶寶很早就開始身高管理,也許真的能做到! 對于大多數家長來說,也許身高管理是個新鮮詞匯,但在國外已被廣泛認可。 可能很多家長還不知道,只有有效地對身高進行管理,發揮營養和環境的促進作用,孩子長到理想的身高是一件可以實現的事情。 01給身高下個訂單,真的很有必要! 父母對孩子的身高是有要求的,這很重要。每個人對孩子生長發育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如果父母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沒有要求,那就談不上干預或促進了。而如果父母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有要求,則需要先確定目標。 由于孩子的身高和智力發育都是可控的
很多人都聽過民間偏方,也在使用,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也把這些方法運用到孩子身上,那么這些偏方真的可行嗎?有沒有什么危害? "燙傷了怎么辦?趕緊抹點牙膏",相信這是很多人認為的"常識",但它卻是個錯誤。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錯誤的的"偏方",例如流鼻血仰頭、吃維生素來驅蚊等,都經常被人們當做正確的行為。下面這些不靠譜的偏方一定要了解,別再傻傻的信了。 奶奶在孫子燙傷處涂抹牙膏致傷情加重 剛學會走路沒多久的多多平時由奶奶照看,一天他趁奶奶上洗手間的功夫跑到飲水機前玩耍,一不小心碰到了熱水的開關,多多的左手臂被熱水燙了一個泡。李婆婆立馬找來牙膏涂抹在多多的手上,過了半個多小時,發現多多的手越來越紅腫,李婆婆頓時嚇壞了,立即將多多送到附近的社區醫院。 醫生介紹說,燙傷后涂抹牙膏是錯誤的行為。牙膏很容易使滲出液積聚,滋生細菌,發生感染
近日,孩子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成媽也收到后臺媽媽留言咨詢有關手足口病預防的常識。 現在成媽就給大家總結了關于孩子手足口病的一些日常小知識,媽媽們記得收藏起來哦。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組腸道病毒引起的以發熱和手足口部皮疹為特征的兒童急性傳染病,以5歲以下兒童多見,大多數癥狀輕微,預后好,但少數重癥起病急、病情變化快、病情兇險,特別是EV71感染引起的,死亡率較高。 手足口病有哪些癥狀: 手足口病的孩子很多會出現“流口水、嘴巴疼、厭食”, 孩子口腔內長有皰疹或者潰瘍,因疼痛不愿吃飯。 還有些幼齡的孩子認知不清,會表述“牙疼”,其實到醫院一看口腔粘膜和咽峽部均有皰疹或潰瘍,這些其實都是因為感染了手足口病。 還有少部分患兒感染病毒
寶寶掉下床怎么檢查沒事?很多寶媽擔心小寶寶不小心摔下床,會不會出腦震蕩,寶媽該怎么檢查寶寶是否無事? 孩子從沙發上掉下來,還是那種“嚇死媽媽”的后腦勺著地!當時我是又氣又恨!會不會摔出個腦震蕩? 聽到“咚”一聲,很多寶媽的第一反應是:一個健步沖上去,心疼地抱起哇哇大哭的寶寶...... 但,這樣做很!危!險!因為在不了解傷勢的情況下,冒然抱起寶寶,有可能會對脊椎、四肢等造成二次傷害! 第一步:2個觀察很重要!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靜觀10-20秒: ① 觀察精神狀態 如果寶寶馬上清醒大哭,安撫后又跟沒事兒人一樣去玩了,說明腦部受傷的可能性較小。 這也是為啥有經驗的寶媽,看到寶寶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水,稍微可以放寬心了...... 注意:如果寶寶不哭不鬧,出現意識不清、嘔吐、口鼻流黃色液體或血
寶媽們密切關注孩子的狀況,一丁點動靜都能牽動寶媽的內心,如果你家的寶寶出現這4個征兆,一定特別照顧好寶寶! 做媽媽的最怕就是孩子生病,尤其是1歲前的小寶寶,不會說話不會準確表達。有時候發燒了、病情嚴重了才發現。其實,嬰兒雖然小,但在患病前,常有一些征兆。父母應該具備一些常識,加以注意,以免耽誤了寶寶的病。 情緒改變 健康寶寶精神飽滿,兩眼有神,不哭不鬧。 若出現煩躁不安、面色發紅、口唇干燥的情況,大多是要發燒了; 若目光呆滯、兩手握拳,是驚厥的先兆; 若兩腿屈曲陣發性哭鬧、翻滾,是腹痛的表現; 若嗜睡、嘔吐、脖子發硬,則有可能發生大腦的病變。 飲食改變 寶寶突然食欲不振、精神不佳,可能是發燒; 不斷打嗝、放屁,且氣味酸臭,表明寶寶消化不良;
“春捂秋凍”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所說的“春捂”,就是在春季氣溫剛轉暖時,不要過早脫掉棉衣,使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于相對的平衡狀態。但是這個說法,對于寶寶來講是否可行,爸爸媽媽需要知道一些科學、正確的認識。 對寶寶來說,“春捂”的3大好處: 抵御風寒:春季萬物復蘇,人體也一樣,原先處于“冬眠”的皮膚細胞開始活躍起來,毛孔張開,如果過早脫掉棉衣,冷風會長驅直入,使寶寶感到寒冷。 適應季節變化:初春時節常有寒流和強冷空氣光顧,忽冷忽熱,寶寶無法抵御冷暖變化,可能會患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 抵抗春季病:春季病菌大量繁殖,乘虛侵襲寶寶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 “春捂”要有度 春天天氣多變,就像小孩的臉,所以過早脫掉棉衣,換了薄薄的春裝,寶寶很容易著涼感冒的,所以要
夏天大家都想喝些冰的食物,想要降暑,那么你知道夏天給孩子吃冷飲,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夏季,烈日炎炎,冷飲香甜、涼爽,口感好,孩子們尤其愛食用。適量吃些冷飲可達到降溫解暑的作用。殊不知吃冷飲過多,對身體有害無益。 那么,冷飲食用過量對孩子有哪些危害?怎么健康的食用冷飲?幫媽總結了以下內容,希望可以幫到各位家長。 食用冷飲過量的危害 1.引發咽喉炎 咽喉部位是細菌聚集的地方,冷的強刺激,會使咽喉部位的血管急劇收縮,口腔唾液減少,降低殺菌能力,誘發咽喉炎。 2.引發腸胃炎 胃喜暖不喜涼。突然的寒冷刺激,使腸胃血管過度收縮,血流量減少,抑制消化液分泌,導致胃腸功能紊亂,降低消化吸收功能。腹部受到寒冷刺激,可造成孩子腹痛腹瀉,嚴重的還可發生痢疾。 3.降低食欲 冷飲中主要成
這幾天同事青青說她家孩子不知道為啥總是無緣無故哭鬧,并且吐奶的次數明顯增多,這可把小兩口嚇壞了,趕忙把孩子送到醫院,檢查后醫生告訴他們,寶寶很健康,只是由于孩子吃的太多出現積食的情況,以后只要注意就可以了。其實對那些缺乏喂養經驗的新手寶媽來說,如果寶寶出現這4種情況,可能是過度喂養了,寶媽千萬別大意。 1、 寶寶的大便出現異常 對很多寶媽來說,通過寶寶的大便狀態來判定孩子的健康狀況是一項必學的本領,因為寶寶體內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會通過大便來表現出來,比如:當寶寶的大便呈現綠色并且有泡沫時,這就說明存在過度喂養的情況了,孩子已經出現了積食的情況,這時寶媽一定要適當減少喂養量和次數,否則寶寶的消化系統會出現問題。 2、 排便次數和排便量都出現減少的情況 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特別是對那些年輕的家長來說,當小寶寶出生時再也不會準備一
很多寶寶一直用的是奶瓶,到了斷奶的年紀卻還在用奶嘴,那么寶媽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讓寶寶戒掉奶嘴這種玩意呢?1歲后用奶瓶竟有這么多危害?4步讓寶寶學會用杯子! 經常看到很多寶寶兩三歲了還在用奶瓶,甚至有的都上幼兒園了還抱著奶瓶不撒手。 一直叼著奶瓶,不利于寶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且對寶寶的身體也有不小的危害,讓寶寶學會用杯子喝奶喝水很重要。 今天,丁香媽媽就請來了育兒研究咨詢師湯維,讓她來跟大家聊聊如何讓寶寶學習用杯子。 為什么寶寶要學會用杯子?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寶寶在 1 周歲的時候應該逐漸停止使用奶瓶,15 個月之前戒斷奶瓶。寶寶長時間使用奶瓶有眾多隱患。 1. 齲齒風險 很多寶寶喜歡用奶瓶喝睡前奶,甚至含著奶嘴睡覺,乳牙總泡在奶里,齲齒的風險會大大增加。 2. 發胖風險
你家寶寶喜歡流口水嗎?那么遇到愛流口水的寶寶是怎么回事?寶寶愛流口水應該怎么辦呢?該如何護理口水疹呢? 寶寶現在6個月了,可能是因為出牙的緣故,所以最近口水特別多,雖然經常給擦了口水,但是寶寶的下巴皮膚還是紅紅的,還有些小疹子,寶寶愛流口水要怎么護理呢?除了長牙寶寶會流口水,還有沒有其他情況會導致寶寶口水泛濫? 寶寶流口水是嬰兒時期比較常見的情況,媽媽們要知道,寶寶的口水里,其實藏了好多健康的密碼。很多疾病的信號,都會通過口水反應出來。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寶寶口水里的小秘密。 1~2歲的寶寶口水泛濫屬正常現象! 寶寶在2個月以前,唾液腺分泌功能還沒有完善,所以唾液分泌量少,一般不會出現流口水的情況;3個多月以后,寶寶唾液分泌開始增加;6個月開始,隨著乳牙逐漸萌出以及輔食的添加,寶寶的口水會流得更頻繁了,因為出牙會引起牙根組織的輕度腫
很多寶寶都不太喜歡喝水,喜歡喝飲料,但是這對身體不太好,如何讓寶寶喜歡上喝水呢?寶寶不喜歡喝水?那不是很正常嗎! 橙子的后臺經常有來問怎么讓寶寶喜歡喝水的留言,從剛出生的小奶娃,到三五歲的大孩子,很多家長都對這個問題特別焦慮,總是把成長中其他的問題歸結于喝水少,聯想能力極其豐富。 盆友們,水是生命之源啊有木有?人不吃飯可以活一個月,不喝水兩天就掛球了,你家娃就算再任性,再喜歡和你對著干,他也不會傻到忍著渴就是不喝水的。那是人的求生本能啊有木有?(當然譬如嗓子巨痛或者陷入昏迷這種極端情況除外) 娃兒拒絕喝水的唯一原因,那就是因為他身體里的水足夠了,不需要再喝了! 有人說啦,但是多喝水好啊,多喝水治百病啊,得培養娃兒喜歡喝水的好習慣啊啊啊啊! 那我要請問你自己真的有多么喜歡喝純水呢?在完全不渴的情況下,你會沒事拿杯白開水抿得很開
身高不僅僅是遺傳因素,還有后天的發育,那么家長們如何讓自己的寶寶長高呢?抓住寶寶長高4個信號,及時補充營養不耽誤! 我們都知道,身高最重要取決于遺傳基因,但是除了遺傳基因以外,如果想要孩子長高,那必須把握住后天的發育時期,幫助孩子長到理想身高。 所以,在孩子成長階段,把握孩子身高生長的最佳關鍵時期,不耽誤孩子的身高,才是家長們需要正確把握的。那么什么時候才是孩子長高的關鍵期呢?首先,要懂得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變化,抓住長高關鍵期的四個信號,這是孩子身體發育的新高,也是把握孩子長高的信號,如果這個階段注意補充營養,就能幫助寶寶長高。 信號一:寶寶小腿疼痛 不知道各位是否有感受過,小時候會經常出現小腿疼痛,特別是在膝蓋骨骼鏈接的地方,晚上睡覺發出隱隱的痛感。其實這個是生長痛,說明你正處于發育過程中,如果寶寶出現了生長痛,那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