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注意到,那些反復吸引寶寶注意力的玩具大多數是最基本的玩具,比如積木和球?兒童心理學教授Steiner博士解釋說:“現在的父母總覺得應該給寶寶買一些價格昂貴的帶有學習性玩具,即使沒有科學研究證明它們能提升寶寶的智商,父母也不惜花費重金購買。而真正經典的玩具大多是萬能的、通用的,它們不要求寶寶在娛樂的同時給予相應的成績回報,就像一個機器人——寶寶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任何方式和它玩——玩具就是這樣伴著寶寶成長的。” 那么寶寶從出生到長成大小孩就玩這幾樣基礎的玩具會不會感到厭煩呢?他和這些玩具之間的游戲又會伴隨年齡的增長有怎樣的變化呢? 球 * 6個月:寶寶對球的興趣,一方面是專心地凝視這個圓圓的東西,另一方面是享受觸摸、抓拿球的樂趣。所以,爸
開發不同年齡段寶寶開發右腦 寶寶開發右腦的方法 嬰幼兒右腦開發的3個小游戲 注意:左撇子寶寶具有右腦優勢 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我們習慣于稱它們為左腦和右腦。左腦主要負責人類的理性、語言、文字、分析等,右腦主要負責音樂、形象、經驗、直觀等認識,因而右腦“感覺”更強,我們常說的“創造性思維”也更多是右腦的產物。 科學和經驗告訴我們,孩子在6歲之前,對事物的思考主要以右腦為中心,也是右腦最活躍的階段,適當的良好的刺激可以讓右腦功能發揮更優秀。及早對寶寶進行感官訓練,促進他的右腦發育,對寶寶的整體發育,包括智力心理及學習生活能力等,都有重要意義。右腦的開發時時刻刻存在于孩子的生活當中,只要得到科學的指導,父母也會成為好的老師。 調查顯示,95%以上的人僅僅使用了大腦
每個人頭頂上都會有發旋,有的人有一個,有的兩個,有的三個,可是據說寶寶頭頂的“發旋”與性格、智力有關系,那么真的是這樣嗎? 發旋在胎兒期就形成了。 在懷孕的第四個月,胎兒的頭發開始長出來,當胎兒開始長頭發的時候,往往是圍繞著一個中心點,然后呈螺旋狀開始生長,頭發與頭皮的角度一般為30---35度。 頭發呈螺旋狀的生長,也是生物進化的結果,這樣落在頭上的水就會向四周分散,而不會流向一個方向了。 不過有的胎兒的頭頂上出現了兩個中心點,甚至三個中心點,于是就形成了兩個發旋,或三個發旋。 一般都長在頭頂部,有的偏左,有的偏右,有的偏后,極少數長在前額部位。 據有關科學家研究發現:頭部有一個旋窩的占百分之九十一,兩個旋窩的占百分之七,三個旋窩的占百分之二。 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有的寶寶的發旋是順時針的,有
寶寶大腦發育的預兆有哪些?你家寶寶有問過什么奇葩問題嗎?“天空為什么是藍色的?”“魚兒為什么在水里?”“太陽不能從西邊升起來嗎?”每天面對孩子就像是翻開了一本十萬個為什么,還是填空題不帶答案的那種,你家寶寶有這些提問嗎? 尤其是孩子上了幼兒園回來之后,對于知識的好奇程度那更是一躍千里,恨不得把眼睛看到的每一件事情都問出個門道。面對五花八門的問題家長們也是摸不著頭腦,該怎么面對孩子們旺盛的求知欲與好奇心,你真的知道嗎? 孩子為什么時刻充滿疑問? 面對孩子數不盡的“為什么?”你是不是會發出這樣的疑惑:“哪來這么多為什么?”。對于孩子而言,世界是新奇的,像一座待開發的小島,島上有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事物,一切都是未知的。 正是因為這份未知,孩子們對此分外好奇,而“好奇心”正是他們探索世界獲取知識的原動力。 看到天空中的
及時回應寶寶的咿呀自語 只要媽媽經常回應,寶寶也會開始學著表現自己的感覺,而且情緒也會更明顯易懂,在與寶寶應答時最好邊說邊撫摸寶寶,更能強化親子的交流。 鼓勵寶寶表現自己 跟寶寶玩手帕游戲或鼓勵寶寶把兩手伸直說“抱抱”,或找玩具等,讓寶寶表現自己,這對于日后勇于自我表達的說話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善用寶寶喜歡模仿的特性 寶寶通常喜歡模仿大人做動作,最簡單的就是揮揮手說“再見”等,利用這種愛模仿的特性,趁機教寶寶各種配合手勢的單字,并反復的練習,這樣寶寶馬上就記住了。 注視寶寶的眼睛和其說話 和孩子的第一階段溝通方式就是“眼光交流”,寶寶們通過看見媽媽的說話與表情來奠定對“說話方式”的認識。 與寶寶接觸的任何時候都要與其說話,每一次的聲音交流都會讓寶寶的聽覺變
這個階段的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會產生一個飛躍,發生由“詞匯--句子”的質的變化,家長要把握住這個時機對孩子進行良好的語言訓練,認真教寶寶把話說完整,并且說得條理清晰一些。 面對口齒伶俐的寶寶,爸爸媽媽們有沒有想過用兒歌來開發寶寶的語言潛能呢?我相信每個寶寶經歷過唱兒歌的階段:《聽媽媽講過去的故事》、《魯冰花》、《小板凳》……但有哪位爸爸媽媽考慮過用兒歌來開發寶寶的潛能呢? 1.教寶寶模仿兒歌的演唱方法 一首歌,基本有多個音階組成,就算兒歌也如此,再加上兒歌內容有所不同,演唱的方法也不一樣,有活潑,有好奇,有傷心……如果各位爸爸媽媽能抓住這一點,慢慢教導寶寶適當運用高音、低音和不同的語氣來演繹兒歌,這對寶寶的語言發展有非常好的影響。 2.盡量讓寶寶
性格在人的一生中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良好的性格品質無疑會成為孩子一生的財富。 性格是一個人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的行為方式,是一個人區別于其它人的集中體現。從幼兒心理和教育的理論看,0—6歲是一個人一生中大腦發育最迅速的年齡段,是一生中最富有可塑性的階段,也是人的智能和性格奠基最堅實的階段。 性格能夠鮮明地顯示人對現實的態度和與之相適應的行為方式,如對社會的責任心、誠實、正直等。性格一旦形成便有著相對的穩定性。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兒童性格形成的起源是嬰幼兒期的生活習慣。每個家長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育兒,使嬰兒產生固定性反應,即形成了習慣,每個個別習慣統一起來作為一種素質存在,便構成了個體的性格特征,嬰兒正是在家庭中,由生活習慣和固定
李女士的兒子已經1歲了,長得活潑可愛。不久前,在醫生建議下,她帶兒子去醫院做了兒童智能測試,分數挺高,自己也覺得高興,但是她卻始終沒弄明白,這樣的測試到底有什么用?帶著這個疑問,記者采訪了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和北京師范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的有關專家。 智測都測些什么 走進北醫三院的智能測試室,張惠敏大夫正忙著接電話。張大夫說,由于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應該具備相應的能力,所以測試的內容都不一樣。 據了解,醫院開展兒童智能測試大概從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了。測試的內容,主要是孩子的生長發育狀況,看孩子的智力、動手能力以及各方面的機能是否與其年齡相一致。智能測試主要集中在孩子的智商、靈活性、協調性,眼神表現,模仿能力等等。張大夫強調,孩子是否足月、早產都會作為智能測試的參考因素,力求使測試更加準確。至于具體測試的內容,張大夫介紹
對于女兒優優,我一直相信,讓她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她的成長才會充滿快樂。那么優優究竟喜歡做什么呢?我覺得,這是個急需確定下來的事,因為很多興趣愛好的培養,都是從小時候開始的。 起先,我以為優優是喜歡畫畫的。因為優優的繪畫作品,不止一次被幼兒園的老師張貼在展示牌上。我也問過優優:“喜不喜歡畫畫呀?”優優脫口而出:“喜歡! 可讓我沒想到的是,優優對繪畫的喜歡,并沒有達到我預想的程度。她對于每次上培訓班后都要完成老師布置的繪畫作業,顯得極不情愿。她不止一次地流露出這樣的想法:“媽媽,我能不能想畫就畫,不想畫的時候就休息啊?”我瞪了她一眼:“那怎么行?只有吃得了苦,孩子長大了才會有出息。” 其實不用細問,我也明白孩子的意思。她不喜歡的,只是占用每個雙休日的時間去上培訓班,連玩的時間都沒
學習的目的不同,培養的不同 對于成年人來說,編程大多是職業。所以成人的學習目標一般來講就非常明確,就是為了解決工作中的一些問題,或者說以此為職業。少兒編程的學習目標是發展興趣,鍛煉邏輯思維、創新思維。 學習的編程語言以及使用的工具不同 成人的編程語言更為負責,使用的工具有的時候下載安裝都很難。而少兒編程容易上手,不需要輸入密密麻麻的算法文本,只需要拖動這種圖形化的代碼塊,就可以實現相同的效果。 使用的環境不同 孩子學習是為了了解入門,掌握了某些編程的基礎概念,培養思維,因此學完可以應用在一些信息競賽中。而成人則需要把學到的運用甚至開發到工作上去。
問怎么提高孩子記憶力 一、教一些記憶策略 所有東西的記憶都是有規律可循的,所以家長們可以通過教寶寶記憶策略來提高他們的記憶力。比如有意識地教給寶貝歸納、分類、聯想、比較等一些有效的記憶策略可以幫助寶貝提高記憶力。比如,寶貝認識了蘋果、梨、香蕉等,就可以教給寶貝水果的概念;寶貝分不清小鴨和小雞,就可以引導寶貝觀察小鴨和小雞最顯著的區別——小鴨的嘴扁扁的,小雞的嘴尖尖的;小鴨會游泳,小雞不會游泳…… 二、欣賞古典音樂 腦智能學的研究表明,多給寶貝欣賞一些優美的古典音樂作品不僅可以陶冶寶貝性情,還可以增強寶貝對語言的記憶力。這種訓練最早可以從寶貝聽胎教音樂開始。不管寶貝是在玩玩具、做游戲、讀書還是吃飯,媽咪都可以放一些比較輕柔優美的音樂,讓寶貝有意無意地欣賞就可以了。 三、用各種有趣的形象輔助記憶 配上一些圖片、采用夸
8個方法鍛煉孩子的記憶力: 復雜的記憶過程:儲存-了解-保持。 記憶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五六歲的孩子正在發展對信息記憶、重復的能力。記憶首先需要幾秒鐘的信息儲存,這也是最短期的記憶,然后需要幾分鐘來掌握信息,這是積極的記憶過程。最后需要一個保持記憶的階段,這就是長久的記憶了。比如,孩子從黑板上抄下英文單詞的拼寫,首先記住的是字母的順序,隨后他們需要寫上幾遍,雖然不需要花太長時間,但孩子卻通過不斷重復看黑板、在心理不斷重復默念這個單詞或者大聲讀出來,幫助他們記住這個單詞。最后,他們可能因為老師的一次提問徹底記住了這個單詞。 成人的記憶一般是通過對要記憶事物的理解,找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內在聯系,摒棄事物非主要部分,進行意義識記,孩子們由于受知識和經驗的限制,不會進行這種分析,較多地對事物表面進行機械識記
探索色彩與兒童智力發育的關系。他將房間的墻壁分別涂上不同色彩,讓受試的寶寶在不同顏色的房間里游戲或學習。 結果,在顏色好看的房間里,如淡藍色、黃色、黃綠色、橙色房間生活的寶寶,智商高出12個百分點,他們玩耍、游戲時更為機敏,并富有創造性;而在白色、黑色、褐色里生活的寶寶,智商要低一些,還會變得遲鈍,呆頭呆腦。 1、 認顏色 寶寶出生后就對色彩有了初步的感受力,這意味著色彩教育可以開始了。 出生:為寶寶提供豐富的顏色環境 如在寶寶的居室里貼上一些色彩協調的畫片,在小床上經常換上一些顏色清爽的床單和被套,小床的墻邊可以畫上一條七色彩虹,或擺放些色彩鮮艷的彩球、塑料玩具等,充分利用色彩對他進行視覺刺激。 當寶寶能盯著某種顏色或轉動頭部看別的顏色時,你可以指著說:“這是紅氣球。”“那是紅
在確認孩子身體健康的前提下,孩子的哭也是有原因的! 原因一:本能畏懼 因孩子積極采集和在采集過程中呈現出的本能謹慎和拒絕性外在表現。也就是說,在父母不注意的情況下,因為提供信息過程中不合理方法的使用,從而導致孩子在復制采集、收集信息的過程中產生了不適而形成畏懼性邏輯思維,從而運用“哭”這個外在表現現象來表示對這類信息采集過程的畏懼和拒絕。 媽媽在用奶瓶喂孩子奶的時候,正好有電話打進來,爸爸接了電話后對媽媽說:“你的電話,接不接?”于是,媽媽一邊喂孩子奶一邊扭頭對爸爸說:“你跟他說我正給孩子喂奶呢,過后我給他打過去。”媽媽在說話的時候也許給孩子喂奶的勁沒有掌握好,奶嘴過多地伸進了孩子的口腔,使孩子產生了一定的不適感,所以自此以后,當媽媽再用這個奶瓶給孩子喂奶的時候,孩子
在生活中,一些小習慣會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或者智力發育,家長朋友們對于生活習慣可不能馬虎哦! 寶寶在肚子里的時候,雖然注意的事項非常多,但是還是很自由,每天過的也算開心,但是等到寶寶出生之后,真是有操不完的心,累到無盡頭。 寶寶小的時候,整天擔心寶寶營養跟不上,寶寶發育遲緩,擔心出門磕著碰著,真是寸步不離,等到孩子大一些,又擔心學習不好,成績不如意,當媽的真是一生操勞的命啊。其實,寶寶小的時候,媽媽注意這三點,寶寶長大既健康又聰明,媽媽少操心,寶寶生長更順利。 不睡這三覺: 1、睡覺不能超過11點 我們知道生長激素在夜間分泌的比較多,而且是從夜間10點開始的,所以要讓寶寶長得高,不耽誤寶寶長高,在晚上10 點之前最好讓寶寶上床睡覺,而且要保證在十點的時候寶寶是睡著的,這樣生長激素才會正常的分泌。另一個生長
原標題:孩子睡覺時3個表現,暗示了大腦發育好,將來有可能變成學霸 每個人都是離不開睡覺吃飯這兩件事情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睡覺吃飯是他們最主要的事情,在孩子睡覺一個月之間,他們每天需要睡20個小時左右,睡覺占了孩子大部分時間。 孩子在小的時候睡覺還是需要家長幫助的,家長一般都會陪著孩子入睡,但其實孩子到了一定年紀,讓他們獨立睡覺也有很多好處。 01 孩子自己睡覺的好處 *孩子會比較獨立 很多孩子習慣依賴自己的媽媽,但當孩子成年之后,家長就要慢慢讓孩子自己睡覺。 孩子的安全感是媽媽給予的,但孩子到了年紀之后家長也應該懂得放手,只要孩子自己睡覺,才會真的成熟起來,而且還會有更加堅強的內心。 *避免出現戀母、戀父情結- 有很多孩子到了十多歲的時候還需要爸爸
寶寶的信心應該從小培養,父母應該積極配合,而不是主動去做傷害寶寶自信的兇手!父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就是塑造了孩子的成功。 1.父母為孩子設立不適當的目標 孩子成長的速度不是一致的,有的孩子從小一直遙遙領先,有的孩子則在某個階段受到激發,發展起來了。 所以,當一個孩子基礎沒有打好,能力沒有開發出來時,突然給他設定過高的目標,父母逼著,尤其是小學的孩子對他自己能力的了解幾乎是一無所知。他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大,也不知道什么叫準備,什么叫操練。 比較負責的教師會告訴孩子這個需要練習,怎么練,練多少遍。假如說沒有遇到好老師,他不知道怎么操練,這時給孩子樹立不適當的目標,由于他對自己能力的不自知,他也同意了。你可能給孩子講:“去年誰的孩子都做到了……”孩子相信了,然后他去努力了!然后不能成功,孩子就受挫
古語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其中“知己”強調的就是一個人要善于正確認識自己、調整自我,以及自我反思。從幼兒期開始,媽媽就可以著手提升寶寶的自知自省智力了。 什么是自知自省智力 自知自省智力(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就是一個人認識、洞察、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現為能正確地意識和評價自身的情緒、動機、欲望、個性、意志,并在正確的自我意識和評價基礎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在哲學家、小說家、律師身上表現突出。代表人物有柏拉圖、老子。 “聰明蟲”告訴你 我們個人內在世界的核心就是我們賴以了解自我與他人,想象、計劃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包含了動機、決心、意志、誠實、同情與利他等多方面的因素。如果沒有這些內在資源,一個人就很難體驗到完整意義上的豐富的生活。&n
新媽媽的早教助手---中華字經 母愛的光輝是偉大的,姐姐自從生了孩子,為了能夠讓寶寶茁壯成長,對孩子的早教非常重視,初為人母的姐姐教育孩子也很有一套。她除了經常帶寶貝兒子出去逛公園,教兒子學英語,更重要的是花大量的時間教兒子學習漢字、唐詩、三字經等。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中華字經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一起去看看姐姐的育兒經吧! 推薦閱讀>>>怎樣挖掘孩子的潛力 母愛泛濫的姐姐,談起兒子就贊不絕口,三歲大的兒子在姐姐眼里簡直就是個天才。三歲的小外甥能認很多漢字,這多虧了《中華字經》,她說《中華字經》是兒童識字的最佳方案,因為《中華字經》中的識字光盤,是真人發聲,以普通話發音的形式,讓孩子跟讀,可隨時隨地的跟學,效果相當好。剛開始姐姐讓小外甥每天學幾個字,怕他學多了記不住,挫傷了他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
在小兒學會爬之前,唯一能移動自己身體位置的辦法就是打滾,因此家長要訓練小兒學會打滾。可以用小兒比較喜歡的一些玩具作誘導,先把玩具放到小兒一側讓他側翻,然后在將玩具放到頭側,引誘小兒俯臥,再把玩具放在上方,使小兒從俯臥又翻到仰臥,最后把玩具放到離小兒遠一些的地方,扶著小兒的肩膀和臀部輕輕推動,讓小兒翻到俯臥又再翻成仰臥,連續翻幾個身后滾到玩具所在處拿到玩具。在小兒連續翻滾時,他會將頭抬起避免頭碰到床面或地面,如小兒頭抬得不夠,大人可用手扶起使小兒頭能抬起,在連續打滾時可以朝一個方向翻滾。注意要將障礙物拿開,以防小兒撞到物體,同時要有足夠的地方供小兒滾動,最好在地板上鋪上毯子,把其它家具移開。一般不要選擇在床上練習打滾,以防小兒翻落到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