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過分的關注不僅收效不大,還會適得其反。美國丹佛的兒科醫生瑪麗安妮·內佛特博士在《育兒》雜志上發表文章稱,這些兒時的小毛病通常都是無害的,只要順其自然就可以隨年齡增長自行消失。父母與其指責孩子的小毛病,不如去了解一下他們到底有什么壓力,對什么樣的事物感到緊張。
如何糾正寶寶七個壞習慣
1.挖鼻孔 幾乎每個孩子都挖鼻孔,有的還會把鼻屎抹得到處都是。這不僅是社交上不能容忍的行為,還可能造成鼻孔出血,增加感冒風險。如果孩子挖了鼻孔再揉眼睛,還可能引起結膜炎。
該怎么做:看到孩子挖鼻孔不要說他們“惡心”,因為這會使孩子覺得你不喜歡他,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可能會有過度反應,變本加厲。家長應用就事論事的態度讓孩子不要在公共場所做出這種動作。給他們塊手絹;注意及時為他們剪指甲;在房間里可以用加濕器,避免鼻子出現不適。如果孩子不合作,可以給他的手指貼個橡皮膏,讓他挖鼻孔時感到不順手,就會停下來。
2.拉頭發 孩子在5歲以前往往喜歡用手去拽頭發,一旦停下來,就吸吮手指。相對來說,這是比較容易對付的。另外一種比較嚴重的發生在較大的孩子身上,叫拔毛發癥,他們會不能克制地長時間扯頭發,這有可能造成明顯的禿頂。 該怎么做:不要為此懲罰他們,也不要給他剪短發,更不要企圖用買玩具的方法轉移他的注意力,因為這會讓孩子更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在做什么。對學齡前孩子的這種行為,家長只要忽視就可以了,當他們不再吸吮手指時,這個動作也會消失。但大些的孩子如果總拔頭發就要看醫生了。
3.吮手指 大約有一半4歲以下的小孩都有吸吮手指的毛病。絕大多數專家認為這是正常的。而且,嬰兒覺得孤獨時,吸吮手指還能幫他舒緩情緒。通常情況下,孩子到了三四歲就不再吮手指了,1/5的孩子會晚一點,到5歲才結束。但如果孩子到了6歲左右換牙時,仍有吸吮手指的習慣,就會對牙齒生長產生不良影響。 該怎么做:在孩子4歲以前,不必刻意去制止他們,即使孩子年齡稍大還沒有改,也不要為此責罵他們。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讓他們做些有益的運動,避免枯燥的生活,比如玩一些需要雙手都動起來的游戲。孩子懂事后,耐心地叫他們不這樣做就可以了。6歲以上的孩子如果因此牙齒受損要盡快去看醫生,同時也可以考慮去看看心理醫生。
4.咬指甲 10—1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