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越來越冷,甲型H1N1流感不僅繼續蔓延,而且在北半球進入了第二次高峰,感染人數和死亡病例激增。盡管如此,很多人對甲流仍存在不少認識上的錯誤,英國《新科學家》雜志近日載文,列舉了“關于甲流的8大致命誤解”,告誡大眾提高警惕。
誤解一:得甲流一定會發燒。
其實,一半的甲流患者都沒有發熱癥狀。有些患者除了一般流感癥狀之外,還可能會出現惡心、反胃,并伴有腹瀉等胃腸道不適癥狀。加拿大馬尼托巴湖大學的重癥監護專家阿南德.庫馬爾說:“重癥監護室接診的甲流患者中,大約有10%在送來時都沒有發燒癥狀。”令人擔憂的是,這一重大信息并沒有引起醫療部門、專業醫生及大眾的高度重視。很多地方的指導意見仍然是:“如果不發燒,就很可能不是甲流。”這種說法極易造成甲流漏診。此外,醫患雙方還可能忽視甲流的另一些重要癥狀:呼吸困難、胸口疼痛和嘴唇發青。庫馬爾醫生建議,即使出現上述癥狀不到兩天,患者也應該立即服用有效的抗病毒藥物,至少吃5天。
對于不發燒的甲流,該如何判斷?北京地壇醫院感染科教授蔡??東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必須去醫院做病毒檢測,僅憑癥狀無法自我判定。“不過,大家也不用太擔心,因為輕癥甲流很容易自愈,沒必要都去做檢測。”
誤解二:甲流不嚴重,死亡率低。
據統計,目前全球甲流死亡人數已超過5000人,而美國每年僅死于普通流感的人數平均就有3.6萬人左右。由此,很多人得出甲流致死率遠不如普通流感高的結論。這個結論當然是錯誤的。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的羅恩.西門森表示,這兩個數據不可直接比較。3.6萬人的數據是流行病學統計結果,其中包括各種并發癥致死人數,而目前統計的甲流死亡病例都是直接由H1N1流感病毒感染呼吸道而致死的。今年的甲型H1N1流感可以看作兩種病:其中一種如普通流感;另一種則是發生于一些人身上致死迅猛的肺部疾病。部分甲流嚴重病例都是嬰兒和20—50歲人群。
蔡??東指出,季節性流感每年都有,因此人群普遍具有免疫力;甲流則是一種以前沒流行過的新病毒,人體內沒有抗體,一些病人感染后,病情會迅速加重,因此,對它的危害不能輕視。
誤解三:身體弱的人才容易得甲流。
雖然哮喘病人、吸煙者、孕婦、肥胖者、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等比較容易感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