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傷寒沙門菌感染是指傷寒、副傷寒以外的沙門窗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簡稱沙門菌感染。近十余年來沙門菌感染明顯增加,多見于嬰幼兒。
【病因】
沙門菌為革蘭陰性桿菌,可分為2000個以上的血清型,其中與人類關系密切的有鼠傷寒沙門菌、腸炎沙門菌、鴨沙門自、豬霍亂沙氏菌等十余種,以鼠傷寒沙門菌感染最常見,約占25%~35%。
本病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也可經被污染的肉類、禽蛋類等食物或水傳播給人;醫院內可因被污染的被服、醫療用具、工作人員的手、玩具、公用的水管、門把柄等造成院內交叉感染,嚴重時甚至造成病房內暴發流行。任何年齡均可患病。
【發病機制】
細菌進人胃腸道后是否發病與侵入細菌的數量、毒力、侵襲力、機體防御功能等有關。細菌內毒素為主要的致病因素;沙門氏菌還可侵人小腸粘膜上皮細胞并繁殖,同時引起腸粘膜充血、水腫、出血等,有些沙門氏菌,如鼠傷寒沙門菌可產生腸毒素,其性質類似于大腸桿菌產生的腸毒素。如炎癥僅局限于腸粘膜及腸系膜淋巴結,臨床上表現為胃腸炎;而在免疫功能低下者,如新生兒、原有慢性疾患、惡性腫瘤和化療病人等,病菌可經局部進人血循環導致敗血癥或發生遷徙性化膿病灶,如腦膜炎、骨髓炎、肺炎等,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輕重不一,主要分以下3型。
(一)胃腸炎型 此型在嬰兒時現最多見,鼠傷寒沙門菌為主要病原。急性起病,潛伏期6~72h(平均24h);有中度發熱,主要癥狀為腹瀉、嘔吐、每日腹瀉數次至數10次不等;糞便性狀多變為其突出特點,可是水樣、蛋花湯樣或膿血便、粘液便。嘔吐腹瀉嚴重時可伴脫水、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或全身衰竭。病程l~2周。
(二)敗血癥型 本型多見于新生兒和<3個月的嬰兒,以鼠傷寒威豬霍亂沙門菌感染最多見。多數先有胃腸道癥狀,亦有以敗血癥癥狀起病:寒戰、高熱等中毒癥狀較重,弛張熱或不規則發熱,伴有驚厥甚至意識障礙,并可有黃疸、肝脾腫大及皮膚出血點。并發癥多為化膿性病變,如化膿性腦膜炎、化膿性骨骨髓炎、或關節炎、支氣管肺炎、膿胸、腎盂腎炎、心包炎和軟組織膿腫等。本型預后較差,病死率高,存活者后遺癥多。 (三)傷寒型 以豬霍亂沙門菌感染為主,臨床表現類似傷寒。急性發熱、體溫多呈稽留熱型,嬰幼兒可伴有驚厥、腹瀉、脾大,但病情相對較輕,并發癥少,病程較短。
【診斷】
由于沙門菌的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