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大部分寶寶喝奶后會出現溢奶現象,就是從嘴里吐出少量乳汁,或者在吃完奶一段時間后吐出少許小塊狀的酸味奶。
解決方法:這些都屬正常的生理現象,媽媽們不必過于擔心。溢奶現象會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加而有所減輕,6~8月齡左右溢奶次數會逐漸減少,1歲左右大部分都會消失。相對來說,吃配方奶的寶寶比吃母乳的寶寶更容易出現溢奶現象。所以在寶寶出過奶后媽媽可以給寶寶進行拍嗝。
消化不適的寶寶會出現大便干燥,排便困難或便秘等情況。經常1-2天才拉一次,大便為褐色,丸狀或粒狀,又干又硬。
解決方法:寶寶排便困難或便秘大多是功能性的,很少是器質性的。這種功能性的便秘在嬰兒期比較常見,出現時給補充一些益生菌就可以的,媽媽們不用過分擔心。如果寶寶的體重、身高等指標都在正常范圍內,并且沒有其他癥狀,那么通過正確的喂養和護理方法就能減少它的發生。
消化不適與輕度奶癬關系密切。奶癬,也叫做嬰兒濕疹,大多出現在嬰兒期,有時剛出生幾周的寶寶就可發生。一年四季不分季節都可發生。通常具有以下表現:臉上或身上長小紅疙瘩,眉毛上有浮皮,前額發際上長小粉刺樣疹子,感覺很癢,癢得煩躁、哭鬧,老是用手去抓,外出曬太陽,濕疹會增多。
解決方法:
1、給寶寶修剪指甲,以防止過癢而抓破。
2、建議在平時,尤其冬天,記得在給寶寶洗完澡的時候,涂保濕的潤膚。
3、給寶寶穿衣也要注意。應選擇棉質、柔軟的面料,衣服要盡量寬松,也不要穿太多,要適宜,以防止因出汗導致的皮膚刺激。避免用絲綢、羊毛、人造纖維等面料。
4、家里多注意通風,有太陽的時候,被子多拿出去曬一曬。室溫不要過高,要保持一定的濕度。
5、保持寶寶臉部的清潔、不能用很熱的水給寶寶洗臉。
6、喂奶時注意奶水不要濺到寶寶的臉上。
7、防止消化不良而加重奶癬。乳母應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牛奶喂哺可適當延長牛奶的燒煮時間,以利蛋白質變性,減輕致敏作用;以上喂養均忌過飽。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