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養自己的寶寶”,但記者隨意調查了身邊的十幾位新媽媽,稱自己奶水不足的卻占到大約一半以上。在某網站的育兒論壇上,記者對120位新媽媽進行了統計,有18位是全部采用奶粉喂養,56位新媽媽有足夠的奶水,另外的46位都是采用“母乳 奶粉”的混合喂養方式。采用混合喂養方式的新媽媽,她們都是愿意親自哺育孩子的,但“奶水不足”。
一位新媽媽告訴記者:“在醫院生完孩子,住院的幾天一直是吃母乳的。但一回到家里,沒兩天奶水就不夠吃了。”這位新媽媽之所以認為自己的奶水不夠,是因為孩子每次吃奶都要花上一個多小時,睡著后沒多久就醒了,又要吃奶。按照有些育兒書的說法,新生兒每隔3小時吃一次奶。如此一算,孩子吃奶間隔時間很短,每次吃的時間還很長,一定是奶水不足,于是她只好給孩子加了奶粉,開始了混合喂養。
??? 新媽媽總是擔心孩子吃不飽,其實這正是造成很多她們“奶水不足”的主要原因。嬰兒剛出生,胃只有玻璃彈球那么大,母親的初乳是足夠的,如果一開始就給孩子喂奶粉,很可能造成孩子產生“乳頭錯覺”,最后不認媽媽的奶。
所有的宣傳都在強調要對母乳喂養有信心,但這種信心必須建立在具備相關的哺育知識的基礎上。沒有基礎,只要孩子有一聲哭鬧,這種信心就會徹底坍塌。實際上,嬰兒出生以后,媽媽經常會想:“我的奶究竟夠不夠?怎樣才知道孩子吃飽了?”這些困惑來源于很多的假象,兩位醫生為我們解釋了對這些假象應該怎樣正確理解。
假象一:每次喂奶要花1個多小時,孩子總也吃不飽。孩子并非吃奶,有時就是叼著乳頭,有的長輩說這是壞毛病,實際上嬰兒不吃這個,也會叼著毛巾、被角,那才是壞毛病。
假象二:一開始母乳還是夠吃的,但是過了幾天孩子總是哭鬧,好像沒吃飽。嬰兒出生后的1周、10天、1個半月到3個月,會出現快速生長期,容易餓,這個時候母乳可能顯得不太充足,并不是母乳減少,而是因為孩子吃得多了。這時,新媽媽每天要多喂幾次孩子,隨著孩子吸吮次數的增多,奶量一定能增長上去。
假象三:別的新媽媽奶水比我的多。因為生理構造的不同,每一個新媽媽乳汁的量是不一樣的。你的乳汁可能比不上別的新媽媽,但是對于自己的孩子來說是足夠的。
假象四:我的奶水很稀,不像有些人的那樣又白又稠,擠出來好像上面都飄著一層油似的。孩子前1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