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糖果、果凍、堅果,媽媽在給寶寶吃這些食物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了,這些食物很容易噎到寶寶的。 1、麻花、糖果 不好咬的食物本來就容易噎住喉嚨,不適合3歲內的幼兒食用,如果真的要給幼兒食用,建議先切成丁狀。 2、果凍 幼兒吞食果凍容易發生意外,家長可不能輕忽大意!建議家長給孩子吃果凍的時候,不要一整顆給,可以先弄碎后再給幼兒食用。 3、魷魚絲 纖維過長,咬感過硬的零食,包括魷魚絲、牛肉干都不適合給幼兒吃。 4、花生醬 黏稠度過高,不適合幼兒吞食。 5、長面 太長的面條幼兒不易吞食,若以吸食的方式食用也容易噎到,烹調時可先切成小段再烹煮。 6、多刺的魚 建議家長選擇魚刺較少的魚類烹煮,否則容易噎到并會刺傷幼兒食道與口腔。 7、堅果類 體積太小,有
添加輔食才能有助于寶寶長一口好牙?一般來說,寶寶出生后4~10個月開始出乳牙,1歲時萌出6~8顆,2歲至2歲半時出齊,達到20顆。“在寶寶長牙期間,輔食添加和平衡的膳食對牙齒的健康發育至關重要。及時正確的輔食添加既可以為牙齒發育提供必要的營養成分,如鈣、磷等礦物質和許多維生素,促進牙齒的長成。而且還可以幫助寶寶練習咀嚼、消化,甚至對寶寶的語言能力培養也大有幫助。” 加強鈣、磷攝入 攝入足量維生素c “鈣是組成牙齒的主要成分,人體鈣攝入充足則牙齒堅固。奶類和豆類制品鈣含量最為豐富,尤其是乳類,其鈣、磷比例合適,人體容易吸收。烹飪富含鈣的食物,適當放點醋,有助鈣質溶解,利于人體的吸收和利用。常吃含檸檬酸的水果(如檸檬、柑橘、梅子等)也有助于鈣的吸收。”王慧民說,此外,磷是保持牙齒固不可少的營養素
⒈小米:小米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脂肪、鈣、鐵、維生素B族等營養成分,被稱為健腦主食。 ⒉雞蛋:雞蛋中含有較多的卵磷脂,可增加大腦中乙酰膽堿的釋放量,提高孩子的記憶力。孩子每天早晨吃1~2個雞蛋,不僅可以強身健腦,還能使精力旺盛。 ⒊大豆:大豆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和不飽和脂肪酸,它們是腦細胞生長和修補的基本成分。大豆還含有卵磷脂、鐵和維生素等,適當攝取可增強孩子的記憶力。 ⒋魚肉:魚肉含有球蛋白、白蛋白和大量不飽和脂肪酸,還含有豐富的鈣、磷、鐵和維生素等,也可起到增強孩子記憶力的功能。 ⒌蝦皮:蝦皮的含鈣量極為豐富,每100克含鈣約2000毫克。攝取充足的鈣可保證大腦處于最佳工作狀態,還可防止其他由缺鈣引起的兒科疾病。孩子吃適量的蝦皮,對增強記憶力和預防軟骨病都有好處。 ⒍牛奶:每100
下面列舉了部分寶寶不能吃、不宜吃和不多吃的食品,以作參考。家長還應結合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注意觀察容易引起過敏和不良反應的食品,并及時向醫生咨詢。 不能吃的食品(危險指數:五顆星) ◆蜂蜜◆ 原因:據英國相關報道,在過去的25 年中,約出現40件嬰兒感染肉毒桿菌死亡案例,都與食用蜂蜜有關。這些案例中,病況較嚴重的嬰兒,多半小于6 個月。 注意:不要在1歲以內嬰兒的奶粉或食品中添加蜂蜜,以避免遭到致命細菌的感染。 ◆腌制食品◆ 原因:腌制品(咸魚、咸肉、咸菜等)含鹽量太高,高鹽飲食易誘發高血壓病;腌制品中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它和黃曲霉素、苯丙芘是世界上公認的三大致癌物質。 注意:有研究資料表明,幼兒期間開始吃腌制品的孩子,成年后患癌癥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出許多。 ◆湯圓◆ 原因:由于糯米比較黏
麻疹(俗稱風疹塊)、頭痛、頭暈等癥狀。嚴重的還會發生呼吸困難及休克。 健康吃法: 1.菠蘿去皮和果丁后,切成片或塊,放在開水里煮一下再吃。菠蘿蛋白酶在45℃~50℃就開始變性,到100℃時90%以上都被破壞;甙類也同時可被破壞消除;5-羥色胺則溶于水中。經煮沸后口味也得到改善。 2.如果為了保持菠蘿的生鮮口味,可以把切成片或塊的菠蘿放在鹽水(一般燒菜的咸度)里浸泡30分鐘左右,再用涼開水浸洗去咸味,也同樣可以達到脫敏的作用。 3.初次吃的寶寶只吃餅干大小的一塊,如果無異常,下次可適當加量。 4.每次吃菠蘿不可過多,過量食用對腸胃有害。 TOP2 荔枝 荔枝果肉除含豐富的果糖,還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C、檸檬酸、果膠和磷、鐵等。荔枝對補血健肺有特殊的功效,對血液循環有特殊的促進
甜食完全沒有好處嗎?當然不是。含糖的甜食對健康其實也有很多好處,而且其作用還不小呢。甜食中的糖除了能為寶寶提供身體所需要的熱能以外,還參與寶寶身體細胞內的多種代謝活動、負責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促進蛋白質的合成等多項任務。同時,糖幾乎是大腦唯一的燃料,寶寶的大腦能持續、穩定地工作也全靠有它提供能源。適當地給寶寶吃些糖能提高他們的注意力、反應能力、記憶力以及理解能力。 吃甜食一定會得牙病嗎? 很多寶寶有蛀牙都是因為愛吃糖又不注意牙齒衛生所造成的。口腔里的細菌與殘留食物形成牙菌斑附著在牙齒上,食物中的蔗糖,經細菌分解產生酸,時間一長,殘留在牙菌斑上的酸慢慢侵蝕牙齒上的保護層--琺瑯質。琺瑯質受酸長期侵蝕而遭破壞,形成齲洞,就形成了蛀牙。 但是,也并非常給寶寶吃甜食、或愛吃甜食的寶寶牙齒就一定不好。只要家長幫助加強對寶寶牙齒的保
最近,常有家長反映說,自己的孩子出生后一直在吃母乳,生長發育都挺正常,可從6個月后起,孩子的長勢越來越慢了,到1歲時已是瘦骨嶙峋。這讓父母很困惑:按理說,母乳是嬰兒最好的營養品,為什么孩子吃著吃著卻越來越瘦呢? 對此,專家解釋說,這是因為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對營養素的需要量也在不斷增加。 4個月的嬰兒,每天需要母乳約1000毫升,但此時母親的泌乳量每天只有700~800毫升,而且母乳中蛋白質和礦物質的濃度已大不如前,若要滿足孩子的生長發育需要,就必須慢慢添加各種輔助食品,并為以后逐漸給孩子斷奶做準備。這個從單純依靠乳汁喂養到完全斷奶的過渡時期(相當于出生后4~10個月),就是人們常說的斷奶期。 很多父母忽略了斷奶期的重要性,以為只要有了母乳就不需要再添加輔助食品了,即使添加也只是添加一些諸如奶糕、稀粥或面條之類的東西。然而
大部分家長在給寶寶做輔食的時候都覺得是越碎越好,這樣做正確嗎?本文我們一起來了解。 4—8個月的寶寶,因為剛剛學習吞咽動作,所以輔食要以糊狀、泥狀和半固體狀為最佳,如米粉糊、雞蛋黃等。6個月后可適當增加一些顆粒狀食品,以培養寶寶的咀嚼能力。 8—12個月的寶寶進入了旺盛的牙齒生長期,這時候可做一些爛面條、肉末蔬菜粥、烤面包片等,并逐漸增加食物的體積,由細變粗,由小變大,而不是一味地將食物剁碎、研磨。這樣,不但能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還可以幫助他們在飯間進行磨牙動作,促進牙齒發育。 12個月后,軟飯、餃子、餛飩、細加工的蔬菜和肉類都可以幫助寶寶鞏固咀嚼功能的發育。這個時期,牙齒越來越多,寶寶的咀嚼、吞咽動作更加協調,慢慢地還能學會“初級”的
大腦早衰 科學家在一項研究中發現,一種能促使大腦早衰的物質——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會因食物而于飯后增加數萬倍,這是一種能促使動脈硬化的物質,因而從長遠意義上講,貪吃會使大腦過早衰老。
添加輔食,寶寶會因消化功能尚欠成熟而出現嘔吐和腹瀉,消化功能發生紊亂;過晚添加會造成寶寶營養不良,甚至會因此拒吃非乳類的流質食品。 一種到多種 按照寶寶的營養需求和消化能力逐漸增加食物的種類。開始只能給寶寶吃一種與月齡相宜的輔食,嘗試3~4天或一周后,如果寶寶的消化情況良好,排便正常,再嘗試另一種,千萬不能在短時間內一下增加好幾種。寶寶如果對某一種食物過敏,在嘗試的幾天里就能觀察出來。 提供營養按順序很重要 從稀到稠 寶寶在開始添加輔食時,都還沒有長出牙齒,只能給寶寶喂流質食品,逐漸再添加半流質食品,最后發展到固體食物。 從細小到粗大 寶寶的食物顆粒要細小,口感要嫩滑,鍛煉寶寶的吞咽功能,為以后過渡到固體食物打下基礎。在寶寶快要長牙或正在長牙時,媽媽可把食物的顆粒逐漸做得粗大,這樣有利于促進寶寶牙齒的生長,并鍛煉他
孩子長高。
1.不要用湯匙喂寶寶吃花生醬,即使已經涂抹在面包或餅干上,也最好避免,因為花生醬的粘稠度太強,寶寶不易吞食。 2.不要喂寶寶吃QQ糖、口香糖,即使是軟糖,也要切成很小很小的塊,讓寶寶舔個甜味就行了。 3.不要喂寶寶吃肉絲、魷魚絲等纖維較長的食物。 4.不要讓寶寶食用堅果類食物。小寶寶很容易來不及嚼就吞下去。即使嚼了,這么硬的堅果也很難徹底地嚼碎嚼爛,一旦不慎進入氣管,易導致窒息。 5.不要喂寶寶吃小的、圓的、滑的、有核或籽的、可能會整顆吞下去的水果,例如葡萄、櫻桃、龍眼等。如果真要喂寶寶吃,請先去核,再將果肉撥開或切成小丁,這樣比較安全。 6.盡量避免喂寶寶吃纖維多或不易咬斷的蔬菜,例如芹菜、空心菜等。如要喂食,烹調時間要長些,或將蔬菜切得較細,以截斷纖維,方便吞食。 7.軟面包、年糕、湯團
性早熟;而且,食用油經反復加熱使用后,高溫使其氧化變性,也是引發“性早熟”的原因之一。每周光顧洋快餐兩次以上,并經常食用油炸類膨化食品的兒童,“性早熟”的可能性是普通兒童的2.5倍。 5、某些兒童口服液 針對兒童市場的很多標榜“長高長壯”的補劑和口服液,相當部分含有激素成分。這些激素使孩子在五六歲時長得比同齡兒童高大壯實,其骨齡已達8歲或10歲。而等孩子進入正常發育階段時,反而不見長了。
清淡飲食≠素食 現在家庭的孩子普遍營養過剩,經常吃油膩辛辣的食物,會導致脾陽虛衰。夏季,是自然進入調節人體食欲、減少多余脂肪的季節。因此,在飲食上,相應也應以清淡飲食為主,有利于減少油膩對口味的影響,防止患上夏季高發的胃腸道疾病。 所謂清淡飲食,就是平常說的“粗茶淡飯”。飯食要以五谷雜糧為主,菜食以豆類、蔬菜、水果、菌類為主。飲食清淡,并不代表完全素食。人體必需的蛋白質,不食用會造成營養不良,蛋、奶、魚蝦等低脂肪優質蛋白仍然需要適量補充,還應食用少量烹飪清淡的肉類。 “咸 苦 酸-甜”=食欲 夏季是人容易出現食欲不振的季節,在大量出汗后,可及時補充鹽分。例如,喝些鹽汽水,做咸肉冬瓜湯等,飲食比較清淡中補充些“咸味”,往往可以增進食欲。而無味的
營養過剩,經常吃油膩辛辣的食物,會導致脾陽虛衰。夏季,是自然進入調節人體食欲、減少多余脂肪的季節。因此,在飲食上,相應也應以清淡飲食為主,有利于減少油膩對口味的影響,防止患上夏季高發的胃腸道疾病。 所謂清淡飲食,就是平常說的“粗茶淡飯”。飯食要以五谷雜糧為主,菜食以豆類、蔬菜、水果、菌類為主。飲食清淡,并不代表完全素食。人體必需的蛋白質,不食用會造成營養不良,蛋、奶、魚蝦等低脂肪優質蛋白仍然需要適量補充,還應食用少量烹飪清淡的肉類。 “咸 苦 酸-甜”=食欲 夏季是人容易出現食欲不振的季節,在大量出汗后,可及時補充鹽分。例如,喝些鹽汽水,做咸肉冬瓜湯等,飲食比較清淡中補充些“咸味”,往往可以增進食欲。而無味的白開水是最好的飲料,既能緩解口渴、補充
牛初乳營養豐富,對寶寶的健康成長很有益處,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介紹幾個給寶寶吃牛初乳的竅門。 食用竅門一:作為輔食與奶粉配合吃 市場上最常見的牛初乳產品是純初乳粉和初乳奶粉,成人小孩都可食用,且容易被胃腸道消化吸收。作為輔食與普通奶粉配合,是牛初乳最合理的“角色定位”,能起到營養免疫物質疊加的效果,又能使牛初乳中活性成分的功效更容易發揮出來。因此,專家提醒家長,牛初乳不能直接被用作嬰兒主食,應與母乳或者嬰兒配方奶粉添加食用。 食用竅門二:依說明食用 不同牛初乳產品成分含量不同,不同年齡的人適合服用牛初乳產品的量也不一樣。對于免疫力在成長完善中的嬰幼兒而言,牛初乳產品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不是越高越好,至于食用多少量,合格產品的包裝上已作詳細說明。食用者應該先仔細閱讀。
新加坡亞歷山大醫院飲食與營養部的研究人員調查了亞洲6個國家和地區的家庭,內容包括孩子是否吃早飯,他們大腦發育狀況和學習成績,結果發現,不吃早飯的學生,除了注意力比較差之外,反應也慢。 研究人員指出:“如果長期忽略早餐,孩子的腦袋會縮小,即使后來恢復健康飲食,營養充足,但是萎縮的頭腦已無法恢復成長,因此他們會變笨。” 而美國專家也對學生進行了一項研究,學生到學校后,一些人吃早飯,另外一些不吃,結果發現沒吃早飯的學生,對數字的反應能力較差,吃早飯的孩子,對數字的敏感度更高。 尤其在第一堂是數學課的時候,吃早飯的孩子表現比沒吃早飯的孩子好得多。研究人員指出,由老師向孩子傳達吃早飯的必要性最直接有效。 剩飯菜早餐 剩飯菜隔夜后,蔬菜可能產生亞硝酸(一種致癌物質),吃進去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因此,
母乳是嬰兒的第一營養來源,如果沒有母乳怎么辦?專家表示,即使沒有母乳和奶粉,市民仍然可以找到母乳替代品,例如豆漿、米糊、麥糊和番薯粉等等。而對患有乳糖不耐受癥、半乳糖血癥或對牛乳蛋白過敏的小兒,黃豆類代乳品尤為適合。 下面介紹了幾種母乳替代食品配方供廣大媽媽選用。 黃豆配方 豆漿是除牛乳外最好的母乳替代品,豆漿的制作有兩種方法。 濕制法:大豆250克,加水2000毫升、浸泡8~10小時后用石磨或豆漿機打漿,約可得到1500毫升,每1000毫升加入食鹽1克、乳酸鈣2克、淀粉20克、蔗糖60克,煮沸20分鐘; 干制法:黃豆洗凈后晾干,與熱沙同炒至微棕色,再用粉碎機磨成粉狀,每100克黃豆粉中加食鹽1克、乳酸鈣3克、淀粉20克、蔗糖40克,臨用時加水到1000毫升即成。 米糊配方 原料:淮山100克、芡實100克、
葡萄糖水,其實,寶寶偏食習慣 寶寶習慣甜味之后,這個習慣影響會持續寶寶的一生,隨著他們的成長發育,他們會對輔食、成人食物等做出同樣的選擇,不喜歡味道淡、清爽的食物,養成偏食習慣,過多的糖分攝入對人體的健康不利,也更容易出現“富貴病”。 4、容易蛀牙 寶寶還小,清潔口腔不是很方便,如果在喝完糖水后沒有及時清潔,殘留的糖分會依附在乳牙表面,引起齲齒,這又會干擾到寶寶的正常飲食,減少寶寶的飲食范圍。 貼心提示:健康的寶寶最好還是不要飲用含有葡萄糖的東西,患病的寶寶可適當使用。
碳水化合物)開始說起。 糖是什么? 糖又稱為碳水化合物,它包含多種糖份,如葡萄糖、果糖、乳糖、蔗糖、麥芽糖和淀粉等。 糖(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其實是寶寶健康成長所必須的三大營養素。而糖經消化后,可轉化成熱量,是人體所需能量最主要及最簡單的來源。 糖從哪里來? 其實,所有天然的食物都含糖。母奶和牛奶含有乳糖。至于其他糖份,則普遍存在于我們日常所吃的蔬菜和水果中。 糖的重要性 糖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素,寶寶需要從糖中攝取足夠的熱量,以滿足身體活動及快速成長發育的需要。相反,如果不吃糖類或吃的太少,熱量便要從蛋白質中提取,這會直接影響新陳代謝及熱量的供應,妨礙寶寶健康發育成長。 初生嬰兒主要是從母奶的乳糖里攝取熱量,而六個月以上的嬰兒,除了從較大嬰幼兒奶粉中的乳糖和蔗糖中攝取熱量外,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