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éi huā luò
梅花落
唐-盧照鄰
méi lǐng huā chū fā,tiān shān xuě wèi kāi。
梅嶺花初發,天山雪未開。
xuě chù yí huā mǎn,huā biān sì xuě huí。
雪處疑花滿,花邊似雪回。
yīn fēng rù wǔ xiù,zá fěn xiàng zhuāng tái。
因風入舞袖,雜粉向妝臺。
xiōng nú jǐ wàn lǐ,chūn zhì bù zhī lái。
匈奴幾萬里,春至不知來。
譯文:
梅嶺花朵盛開的時候,天山的雪還沒有融化。
有雪的地方看上去疑是開滿了白白的梅花,而梅花的邊緣處又像是落了一層積雪。
因著風兒的吹拂片片梅花飛入舞女的廣袖中,又混雜著脂粉飄向女兒家的妝臺。
幾萬里廣袤荒涼的匈奴之地籠罩在茫茫白雪之中,春天到了也還無從知曉。
注釋:
梅嶺:山名。即大庾嶺。五嶺之一。在江西、廣東交界處。古時嶺上多植梅,故名。
天山:唐時稱伊州、西州以北一帶山脈為天山。也稱白山、折羅漫山。伊州、今新疆哈密縣;西州,今吐魯番盆地一帶。
雜粉:夾雜著粉脂。
匈奴:稱胡。我國古代北方民族之一。
春至:即春分。春天來到。
賞析:
這首詩由梅嶺的梅花開放,聯想到遙遠的邊塞,仍然處于嚴寒之中,忽發奇想,覺得仿佛眼前花似雪,彼處雪似花,于是遙遠的空間阻隔便消彌于錯覺之中。然而一旦清醒,才想起征人遠在萬里之外的冰天雪地之中,春天到了也不知歸來。詩人從小處入手,細膩婉轉,但筆鋒一轉,描寫塞外征人,升華了詩的主旨。
盧照鄰此詩在梅花和雪花的形態顏色相似上做文章,利用這一簡單的比喻構成了兩個白色世界的奇異混淆,讀來既新穎又奇特,描繪了一幅美麗奇妙的畫卷。
雖說是混淆的,分不清是梅是雪,但梅和雪的世界卻是對立的:冰天雪地的匈奴地區和婉約柔美的中原地區。
詩中的“開”字也起到了雙關的作用:在北方,雪尚未“開”,“開”指“開花”,也指“開化”,即謂匈奴的邊塞地區處于較落后的境地,還沒有得到中華文明的開化。
還可以輸入140字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