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天經智老因訪之
宋-陳與義
今年二月凍初融,睡起苕溪綠向東。
客子光陰詩卷里,杏花消息雨聲中。
西庵禪伯還多病,北柵儒先只固窮。
忽憶輕舟尋二子,綸巾鶴氅試春風。
翻譯:
今年二月早春時節,冰雪都開始融化了,寒冬時節沉睡了已久的苕溪,夾帶著幾絲綠色,潺潺涓涓,向東流去。
我寓居他鄉,在吟詩作賦中淡泊度日。杏花時節,伴隨著窗外稀稀落落的雨聲,我時常探聽遠方好友的音訊。
西庵所居住的智老精于禪學,但病魔纏身;北柵所居住的天經精于儒學,又安于窮困。
我忽然想念他們,于是就蕩舟尋訪這二位老友。在春風的吹拂下,我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是何等的風流俊逸!
注釋:
天經:姓葉,名德。智老:即大圓洪智和尚。詩中“禪伯”指大圓洪智,“儒先”指葉天經。
苕溪:河名,源出浙江省天目山,流經余杭、杭州、湖州等地,進入太湖。
西庵:智老所居。位于湖州東南九十里的烏鎮。禪伯:形容智老精于禪學。
北柵:天經所居。亦位于湖州東南九十里的烏鎮。儒先:形容天經精于儒學。固窮:安于窮困。
綸巾鶴氅:是六朝以來名士喜愛的穿戴,這里比喻詩人是雅人。綸巾,用絲帶做成的頭巾。鶴氅,用鳥羽做成的外衣。
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作者懷念天經、智老,而去拜訪他們的念想。詩的前兩聯先從己方落筆。首聯因春起興,暗寓懷人之意。頷聯是宋詩中的名聯,這兩句味淡意濃的詩句就是這樣充滿了不可名狀的復雜內涵。以下四句轉寫懷人。頸聯表現出詩人和朋友們失落無奈、同病相伶的情形,同時也表現出詩人與他們有共同的志向和情趣。尾聯筆勢飛動,詩趣盎然,與首句的空靈相應,形成全篇在章法和義理上的雙重統一。
此詩名為“訪之”,而全詩并未實寫訪友。從冰融春醒寫到感慨光陰,從已身寂寥寫到友人窮病,從懷人恩故寫到憶舟訪友,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以自然清新的筆調表現了詩人平淡閑適之情,未道出詩人是悲是喜,是苦是樂,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空間。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