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規
宋-余靖
一叫一聲殘,聲聲萬古冤。
疏煙明月樹,微雨落花村。
易墮將乾淚,能傷欲斷魂。
名韁憀自束,為爾憶家園。
翻譯:
春花都已凋謝,杜鵑啼聲還一聲比一聲凄厲!你有千古奇冤藏在心底!
你哭訴,向著疏煙、明月與叢林,你哭訴,向著微雨、落花和大地。
聞者眼淚流干,見者心魄窒息。
追求功名富貴就是自己束縛自己,子規的聲聲悲叫,勾起陣陣鄉愁!
注釋:
子規:即杜鵑,又稱杜宇、杜主。相傳是古蜀帝名,啼血方止,故常以其叫聲比喻為出于悲苦與冤屈的呼號。
墮:落,掉。
名韁:把追求功名富貴,看作束縛身軀的韁繩。名,功名,這里指科舉。韁,系馬繩。
自束:自己束縛自己,這里指參加科舉考試。束,束縛。
“為爾”句:這句說,聽到子規的聲聲悲叫,勾起陣陣鄉愁。爾,你,這里指子規。
賞析:
這首詩首聯詩人便以杜鵑自喻。杜鵑的聲聲嘶鳴,凄切動人,蘊含著自己的萬古冤屈。頷聯寫杜鵑生活之環境,詩人疊用六個名字,營造出了霧靄彌漫、煙雨迷茫、明月凄清、落花遍地的客觀環境,這實際上是詩人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的曲折反映。詩的下半部分,明寫自己的內心世界。特別是尾聯,雖然表面上是對自己的責怪,然而讀者從中卻可以體味到詩句的言外之意。
全詩托物寓懷,抒寫了身世之感。以杜鵑的聲聲嘶叫表現詩人的萬古之冤,用杜鵑聲引發詩人“將干淚”、“欲斷魂”體現詩人寸腸欲斷的百結愁腸,表現了沉郁愁苦的感情基調。而且,詩中有杜鵑生長的自然環境的描寫,詩人借此反映了所處的社會環境,這就使詩歌具有更深廣的社會意義。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