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ū chū jīn mén xún wáng shì yù bú yù yǒng bì shàng yīng wǔ
初出金門尋王侍御不遇詠壁上鸚鵡
táng -lǐ bái
唐-李白
luò yǔ cí jīn diàn ,gū míng zhà xiù yī 。
落羽辭金殿,孤鳴咤繡衣。
néng yán zhōng jiàn qì ,hái xiàng lǒng xī fēi 。
能言終見棄,還向隴西飛。
翻譯:
落羽的鳳凰不如雞,離開了金鑾殿,只好扇動錦衣孤寂哀鳴。
槍打出頭鳥,誰叫你那么喜歡提意見?那么會說話?那么會作詩?讓笨嘴鳥兒妒忌,現(xiàn)如今只好飛回隴西的故林了。
注釋:
此詩作于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詩題一作《敕放歸山,留別陸髓御不遇,詠鸚鵡》。金門,漢代宮門名,又名金馬門;侍御,侍御史.官名,唐為御史臺成員。王侍御、陸侍御,名字不詳;鸚鵡,鳥名。種類甚多,羽毛色彩美麗。舌肉質而柔軟,經(jīng)反復訓練,能模仿人舀的聲音。
落羽,羽毛脫落。金殿,金鑾殿。唐宮殿名。
繡衣,御的代稱。《漢書》:“王賀為武帝繡衣御史?!?
隴西,古地區(qū)名。菠指隴山以西地區(qū)。約當今甘肅六盤山以西、黃河以東一帶。張華《禽經(jīng)注》:鸚鵡,出隴西,能言鳥也。李白祖籍也在隴西。西:一作山。
賞析:
此詩作者以鸚鵡自比,通過鸚鵡的遭遇,抒發(fā)自己的憤懣情懷。
前兩句說,鸚鵡羽毛脫落,離開了金殿,獨自依托在侍御家的墻壁上哀鳴,實際上是在寫自己遭受挫折,從翰林院失意歸來,形單影只,前來向侍御史傾訴衷腸。后兩句說,鸚鵡能模仿人說話,終究要被遺棄,最后還得飛向隴西出生之地,實際上也是在說,冉己敢于陳述意見,終究見棄于唐明皇,只好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去了。題畫與言情,兩相嚙合,取譬精巧,可見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
詩人用鸚鵡的能言喻指自己的才華,既然自己不為朝廷所用,那就只有回歸故里了。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