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í hè èr shǒu qí yī
池鶴二首其一
táng dài -bái jū yì
唐代-白居易
gāo zhú lóng qián wú bàn lǚ ,luàn jī qún lǐ yǒu fēng biāo 。
高竹籠前無伴侶,亂雞群里有風標。
dī tóu zhà kǒng dān shā luò ,shài chì cháng yí bái xuě xiāo 。
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
zhuǎn jiào lú cí máo sè xià ,kǔ xián yīng wǔ yǔ shēng jiāo 。
轉覺鸕鶿毛色下,苦嫌鸚鵡語聲嬌。
lín fēng yī lì sī hé shì ,chàng wàng qīng tián yún shuǐ yáo 。
臨風一唳思何事,悵望青田云水遙。
翻譯:
在高高的竹籠前沒有自己的同伴,在亂哄的雞群卻有著自己的風度。
低下頭怕丹砂落下,曬翅的時候擔心白色的短尾消失。
轉眼看到鸕鶿覺得它毛色污濁,又討厭鸚鵡的叫聲太諂媚。
對風鳴唳想的究竟是什么呢?惆悵地望向青青的田野和天之遙的云水之間。
注釋:
風標:指風度、品格。
鸕鶿(lú cí):大型的食魚游禽,善于潛水,潛水后羽毛濕透,需張開雙翅在陽光下曬干后才能飛翔。嘴強而長,錐狀,先端具銳鉤,適于啄魚,下喉有小囊。腳后位,趾扁,后趾較長,具全蹼。棲息于海濱、湖沼中。飛時頸和腳均伸直。中國有5種。常被人馴化用以捕魚,在喉部系繩,捕到后強行吐出。
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鶴的生活環(huán)境和風格的與眾不同,突出了它的形態(tài)美、色彩美和聲音美。以鶴與雞、鸕鶿、鸚鵡作對比,表現(xiàn)了鶴不事權貴的孤高品格和超凡風姿,同時表達了詩人對閑適的田園生活的向往和對仕途沉浮、官場黑暗的厭倦和無奈。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