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哉行·傷古曲無知音
唐-貫休
有美一人兮,婉如青揚。識曲別音兮,令姿煌煌。
繡袂捧琴兮,登君子堂。如彼萱草兮,使我憂忘。
欲贈之以紫玉尺,白銀鐺。久不見之兮,湘水茫茫。
翻譯:
有一位美人啊,眉目清秀。善于識別曲調音樂啊,美麗的姿容是那么的鮮亮。繡花的袖子(里一雙凝脂般的雙手)捧著琴啊,邁步走進君子的高房。(那優美的琴音)就像那令人忘憂的萱草啊,使我把煩憂徹底遺忘。(多么好的女子啊,令我心馳神往!)我想贈予她紫玉尺、白銀珰,卻久久見不到她啊,只看見湘水茫茫蕩蕩。
注釋:
[1]兮xī:文言助詞,相當于現代的“啊”或“呀”。用于詩歌。
[2]婉:委婉。有說宛如。
[3]清揚:水之清澈激揚。謂眼球明亮,宛如清水。引申為豐采,對人容顏的敬稱。《詩·鄭風·野有蔓草》:“有美一人,婉如清揚。”
[4]識曲:辨識歌曲。懂得歌曲。會唱。
[5]別音:辨別音律。
[6]令姿:令好的姿態。美麗的姿容。
[7]煌煌:輝煌,明亮輝耀貌;光彩奪目貌。
[8]繡袂mèi:繡花的衣袂。袂,衣袖,袖口。[9]捧琴:手捧古琴。
[10]君子堂:君王的殿堂。有德之人的廳堂。
[11]如彼:如那。
[12]萱草:俗稱金針菜、黃花菜。古人以為種植此草,可以使人忘憂,因稱忘憂草。
[13]憂忘:忘憂。為押韻也。
[14]欲贈之:想贈與她。
[15]紫玉尺:紫玉的戒尺。紫色寶玉。古代以為祥瑞之物。紫竹的別名。古人多截紫竹為簫笛,因以紫玉為簫笛之代稱。
[16]白銀珰:白銀制作的耳墜。珰,古代婦女戴在耳垂上的玉質裝飾品。
[17]湘水:湘江之水。
賞析:
這首詩歌的前半首塑造了一個眉清目秀、心地善良、善為樂聲的年輕女子形象。
后半首寫了一只離群的鳥,它在黃昏投宿在水中的沙洲,它伸長了脖子,鼓動著翅膀,在那里悲哀地叫著。聽到它的叫聲,我深情地回頭望著它,它激起了我心中的憂愁啊。嗐,我親愛的人兒,它的叫聲讓我想起了你,讓我如何忘懷?這憂愁啊,緊緊纏繞在我心中。
有人評析說這前后是兩首詩。這種意見不可取,因為前半首只是描繪了一個女子的形象,而沒有表明描繪這個形象的用意何在。這首詩的問題在于前后半首之間缺少語意的鏈接,使其看起來如斷開的兩首。只有最后兩句才把前后半首連接在了一起。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