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g huǒ shān
經(jīng)火山
táng -cén shēn
唐-岑參
huǒ shān jīn shǐ jiàn,tū wù pú chāng dōng。
火山今始見,突兀蒲昌東。
chì yàn shāo lǔ yún,yán fēn zhēng sāi kōng。
赤焰燒虜云,炎氛蒸塞空。
bù zhī yīn yáng tàn,hé dú shāo cǐ zhōng?
不知陰陽炭,何獨(dú)燒此中?
wǒ lái yán dōng shí,shān xià duō yán fēng。
我來嚴(yán)冬時,山下多炎風(fēng)。
rén mǎ jǐn hàn liú,shú zhī zào huà gōng!
人馬盡汗流,孰知造化工!
翻譯:
久已聽說的火山今日才見到,它高高地矗立在蒲昌縣東。
赤色的火焰燒紅了胡天的云,炎熱的氣流蒸騰在邊塞上空。
不知道由陰陽二氣構(gòu)成的熱能,為什么獨(dú)獨(dú)燃燒在這座山中?
我在嚴(yán)冬時節(jié)里來到這里,山下仍然是一陣陣熱風(fēng)。
人和馬都熱得汗流浹背,誰能探究大自然的奧妙無窮?
注釋:
火山: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魯番盆地北部。王延德《高昌行記》:“北庭北山(即火焰山),山中常有煙氣涌起,而無云霧。至夕火焰若炬火,照見禽鼠皆赤。”
突兀:高聳貌。蒲昌:唐代縣名,貞觀十四年(640年)平高昌以其東鎮(zhèn)城置,在今新疆鄯善。
虜云:指西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上空的云。
炎氛:熱氣;暑氣。唐儲光羲《行次田家隩梁作》詩:“田家俯長道,邀我避炎氛,當(dāng)暑日方晝,高天無片云。”
陰陽炭:即指由陰陽二氣結(jié)合的熔鑄萬物的原動力。語出西漢賈誼《鵩鳥賦》:“天地為爐兮,造化為之;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
炎風(fēng):熱風(fēng)。唐韓愈《縣齋有懷》詩:“毒霧恒熏晝,炎風(fēng)每燒夏。”
孰:誰。造化:自然界的創(chuàng)造者。亦指自然。《莊子·大宗師》:“今一以天地為大爐,以造化為大冶,惡乎往而不可哉?”
賞析:
這首詩運(yùn)用夸張、反問、襯托以及化用古文等手法描繪了火焰山奇特怪異的景象和無窮無盡的強(qiáng)大威力,抒發(fā)了作者在邊塞施展宏圖的志向。
詩的第一句“火山今始見”的一個“始”字,發(fā)出了百聞不如一見的慨嘆。“突兀蒲昌東”中的“突兀”一詞,既勾勒出火焰山巍峨高聳之貌,又描繪出火焰山拔地而起、扶搖直上的宏偉氣勢。起始二句,氣勢宏大。第三四句繼續(xù)寫火焰山的威勢,其中的“虜云”和“塞空”著眼,以山比軍、以熱喻威,使詩歌飽含深廣的意境。五六句是詩人在反問中發(fā)出驚嘆,將火山比喻成火爐,說火爐之大,如天高地闊,燃料之多,集全部陰陽于一地,從而燃著了這座石山。意為火焰山舉世無雙,為世上萬物之佼佼者。收尾四句以反襯手法,再現(xiàn)火焰山威勢,一物多詠,造成連貫的氣勢。這里,詩人通過親眼所見和親身感受,真實(shí)地描繪出火焰山奇特怪異的景象和無窮無盡的強(qiáng)大威力。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