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綠暗汀洲三月暮
宋-晁補之
綠暗汀洲三月暮,落花風靜帆收。垂楊低映木蘭舟。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陽愁。
灞水橋東回首處,美人新上簾鉤。青鸞無計入紅樓。行云歸楚峽,飛夢到揚州。
翻譯:
正是三月暮春時節,水邊平地上長滿了青草,一片暗綠?;▋阂验_始凋謝,沒有一絲風,船帆也都卷起來了。高高的垂楊樹下,小船橫斜。江水有半篙深,正利于行船,夕陽西下,耒歸的游子又增加了一段愁緒。
當年在灞橋分別之時,回首眺望,只見美人也在卷簾佇視。如今遠在江邊,多么希望青鳥使者能為我傳送信息到紅樓啊:昔日的戀愛生活已成為楚峽之游,而今只能在夢中飛到揚州去和你相會了。
注釋:
汀州:汀指水邊的平地,州指水中的沙洲。
木蘭舟:用木蘭樹木材造的舟。船的美稱。
篙(gāo):撐船的竹竿或木桿, 滑:指春天江水上漲,行船流利。
灞(bà)水橋:地名,在長安城東。唐代人們離開京都,多在此處折柳贈別。后來就成了與親友話別地點的代稱。
青鸞(luán):傳說中鳳凰一類的鳥。紅樓:指美人居住的房子。
行云歸楚峽:宋玉《高唐賦》序里有楚懷王夢見巫山神女與他歡會的事。此后文人多用巫山云雨代指男女戀愛歡會。楚峽即指巫山。
賞析:
這首詞抒發了一個萍蹤游子的旅愁和鄉情。
詞的上片側重寫景,景中寓情。整個上片,由背景引出人物,由遠景寫到近景,由寫景過渡到寫情。在寫景中,著重攝取“綠暗”、“垂楊”、“夕陽”略帶有蕭瑟的物象;靜風、落花、暮春,皆寂靜遲暮的物象,烘托出游子旅愁的沉重。下片承前“愁”字展開,因愁而憶,因憶而思之,求之,寫出低徊往昔、憧憬來日的復雜情懷。
全詞情景交融,通過環境描寫烘托人物的復雜情感,物象婉麗,筆調瀟灑,余韻深長,思緒綿綿而情韻清幽。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