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丹陽寄述古
宋-蘇軾
攜手江村,梅雪飄裙。情何限、處處消魂。故人不見,舊曲重聞。向望湖樓,孤山寺,涌金門。
尋常行處,題詩千首,繡羅衫、與拂紅塵。別來相憶,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邊柳,隴頭云。
翻譯:
正值梅花似雪,飄沾衣襟的時候,和老朋友攜手到城外游春。回憶舊地,處處黯然傷神,無限愁苦。去年的同游之人已不在眼前,每當吟誦舊曲之時,就想起望湖樓、孤山寺、涌金門那些詩酒游樂的地方。
那時游樂所至,都有題詩,不下千首;到如今這些詩上都已落滿了灰塵,得用繡羅衫去拂凈才能看清。自離開杭州后有誰在思念我呢?當然是往日的友人了。還有西湖的明月,錢塘江邊的柳樹,城西南諸山的名勝景物呢!
注釋:
行香子:詞牌名。雙調小令,六十六字。有前段八句四平韻,后段八句三平韻;前段八句五平韻,后段八句三平韻;前段八句五平韻,后段八句四平韻三種。
丹陽:地名,今江蘇丹陽縣。述古:杭州知州陳襄,字述古。
梅雪飄裙:梅花飄雪,灑落在同行歌妓的衣裙上。
何限:猶“無限”。
消魂:魂魄離散,形容極度愁苦的狀態。
故人:指陳述古。
望湖樓:又名看經樓,在杭州。
孤山寺:寺院名,又叫廣化寺、永福寺,在杭州孤山南。
涌金門:杭州城之正西門,又名豐豫門。
尋常行處:平時常去處。
繡羅衫:絲織品做的上衣。
拂紅塵:用衣袖拂去上面的塵土。宋代吳處厚《青箱雜記》上說,魏野曾和寇準同游寺廟,各有題詩。數年后兩人又去故地重游,只見寇準的題詩被人用碧紗籠護,而魏野的題詩沒有,詩上落滿了灰塵。有個同行的官妓很聰明,上前用衣袖拂去塵土。魏野說:“若得常將紅袖拂,也應勝似碧紗籠。”此處以狂放的處士魏野自比,以陳襄比寇準,表示尊崇。
湖:指杭州西湖。
隴:小山丘,田埂。
賞析:
這首詞表現了蘇軾對杭州詩友的懷念之情。上片從分手寫起,進而寫自己回憶故人的落寞心情;作者以追念與友人“攜手江村”的難忘情景開始,引起對友人的懷念。
下片追憶與友人同樂的情景,進而表現其思念之情。憶人與憶景融匯為一,情深意切,詩意盎然,含蓄蘊藉。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