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
宋-蘇軾
東武望余杭,云海天涯兩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
不用訴離觴,痛飲從來別有腸。今夜送歸燈火冷,河塘,墮淚羊公卻姓楊。
翻譯:
東武和余杭兩地相望,遠隔天涯云海茫茫。什么時候才能功成名就,衣錦還鄉,到那時我定與你同笑長醉三萬場。
不用像世俗的樣子用酒來訴說離情別緒,痛快的飲宴從來都另有緣由。酒闌人散,拿著殘燈送你歸去,走過河塘,恍惚間見落淚如羊祜的卻是你楊元素啊。
注釋:
南鄉子:詞牌名,唐教坊曲。《金奩集》入“黃鐘宮”。唐教坊曲,原為單調,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體,平仄換韻。單調始自后蜀歐陽炯。南唐馮延巳始增為雙調。馮詞平韻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韻。另有五十八字體。雙調五十六字,前后闋各四平韻,一韻到底。
楊元素:即楊繪,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七月接替陳襄為杭州知州,九月,蘇軾由杭州通判調為密州知府,楊再為餞別于西湖上,唱和此詞。
東武:密州治所,今山東諸城。余杭:杭州。
“醉笑”句:唐李白《襄陽歌》:“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此化用其意。
河塘:指沙河塘,在杭州城南五里,宋時為繁榮之區。
“墮淚”句:《晉書·羊祜傳》:羊祜為荊州督。其后襄陽百姓于祜在峴山游息之處建廟立碑,歲時享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預因名之為“墮淚碑”。這里以楊繪比羊祜,“羊”、“楊”音近。
墮淚羊公:羊祜鎮守襄陽時,勤于治世,大興學校,關心百姓疾苦,后人在他常游憩的峴山上為他立廟建碑,人見者無不落淚。后遂用“墮淚峴山、墮淚碑、墮淚碣”等稱揚卓著的政績,表示懷念之情或泛寫傷心落淚。
賞析:
這首詞的上片想象與友人兩地相望的情景以及功成還鄉的愿望,表達別后思念之情。首兩句表達別后思念之情,起句寫他日密州杭州相隔天涯,相望渺茫,頗有黯然別情,接下來兩句卻讓人看盡世人的悲哀。第三句的到時“還鄉”,這和衣錦還鄉是一個道理的。陪公三萬場”,將缺失的歲月再補回,再重拾,再追憶。這里既有不舍之情、別后思念之意,更有一番豁達豪邁之氣。
下片表示不以世俗的方式來表達離情別緒,并寫出了對友人的贊賞之情。頭兩句勸好友不必戚戚于黯然離別之情。此句寫出了以酒化情,千言萬語的別情盡在心腸千回百轉,看似豪邁,實則深藏凄然別情,看似凄然,卻有鏗鏘有力。這般矛盾的勸酒之詞,可謂妙絕。第三四句描繪了一幅凄清冷肅的送歸圖,河塘夜色,燈火已殘,斯人獨行月下。最后一句則是以楊繪比羊祜了,表達出對友人的贊賞,反映了作者與友人的情誼。以友人墮淚收尾,辛酸而止,言雖盡而別情悠悠無盡。
全詞真情勃郁,又巧妙地將想象、寫景,用典等手法結合起來,是一篇即席惜別的佳作。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