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柳吳興何山集送劉余杭
南北朝-吳均
王孫重離別,置酒峰之畿。
逶迤川上草,參差澗里薇。
輕云紉遠岫,細雨沐山衣。
檐端水禽息,窗上野螢飛。
君隨綠波遠,我逐清風歸。
翻譯:
參加宴會的人心中別離之情深深,在何山山麓擺下送行的酒宴。
青青的參差披拂的薇草綿綿延延,一直到水邊一直蔓延到山澗。
輕輕飄浮的云朵連著遠處的峰巒,細絲一樣的小雨潤濕山巒。
房檐上水鳥在靜靜地棲息,窗紗上螢蟲在不停地飛舞。
你這就要隨著水流去到遠方,我也要跟著清風歸去。
注釋:
王孫:猶言公子,此處泛指參加宴會的人。
畿:此處指何山山麓。
逶迤:伸展綿延的樣子。
參差:薇高矮不齊的樣子。
遠岫:遠處的峰巒。
賞析:
這首詩是柳吳興即柳惲任吳興太守時,余杭官員劉某將離吳興赴任,詩人與柳惲聚于何山以送之寫的。
詩的前二句敘事,在敘事中推出題旨,表明惜別之意。“逶迤”二句由山寫到草而及于川;“輕云”二句則由山向上寫到云。“檐端”二句寫山間廬舍之景。這廬舍即置酒聚會之處。天色將晚,水禽息,野螢飛,寫出環境清幽美好,令人流連忘返。“水禽”與前面“川上”相呼應;“野螢”也與“峰之畿”相印合。此詩中的禽與螢既點綴出環境的清幽,同時也表達出重土慎遷之意。這幾句寫草、云、雨、禽、螢,其實也是寫人。末二句直接寫劉余杭上路及作者的感受。“逐清風”則寫出主人因劉余杭離去而產生的孤寂之感,這又與首句的“重離別”相呼應。全詩主旨在惜別,卻不直接寫離愁,而是在敘事、寫景中浸透了“重離別”之意,使得作品的意境委婉深致、耐人尋味。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